□楚天都市報記者 張聰
7月28日午夜,來自中國播音主持網官方微博發布的消息顯示,87歲的前央視節目主持人,新中國第一位電視播音員沈力,因病于當天在北京逝世。
沈力的離世,讓“央視第一代播音員”群體在趙忠祥之后再折一員大將,而那些伴隨“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您現在收看的是《夕陽紅》節目”“今天就到這兒吧”留存在觀眾腦海中的記憶,又一次變成了歷史影像。
央視第一個王牌節目的主持人
如果說,1960年進入當時的北京電視臺(1978年,北京電視臺更名為中央電視臺)的趙忠祥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男播音員,1957年從部隊轉業后便考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組學習播音、1958年調入北京電視臺的沈力,就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電視播音員了。
從進入北京電視臺開始,沈力就為當時的《電視新聞》擔當播音員重任。1978年,《新聞聯播》在《電視新聞》的基礎上誕生,當時的沈力已經離開了播音員崗位,趙忠祥成為節目開播以來第一位出鏡播音員。
對于上世紀80年代之后才接觸到電視機的觀眾而言,沈力的聲音和形象,與另外兩檔節目聯系得更為緊密。
1983年元旦,中央電視臺開播《為您服務》欄目,這也是新中國第一個有固定欄目名稱、固定播出時間、固定主持人的專題欄目,當時年屆50的沈力成為第一任主持人。
在當時,《為您服務》定位于普及生活常識,與其他大部分脫離觀眾日常生活的電視節目形成鮮明對比,因此在很短時間內便成為中央電視臺的王牌節目之一。沈力去世當晚,許多網友回憶起兒時印象中,這檔節目片頭組成的“為您服務”4個字的小人,感慨萬千。
在《為您服務》之后,1993年,以關注老人為主要視角,聚焦老齡化社會的《夕陽紅》節目在央視開播,60歲的沈力被重新聘請回到央視主持這檔節目。“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的音樂與沈力的主持一起,成為很多觀眾的“清晨記憶”。
把央視“調門”降下來的第一人
能給觀眾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跟沈力在節目主持和制作上的“平民視角”有很大關系。由中國人民大學口述歷史工作坊出品,《與中國第一個節目主持人——沈力口述歷史》一文中沈力提到,《為您服務》改變了曾經“我播你看”的供求關系,“是你要我播,這就要求我們要改變心態和姿態。”
她提到,在主持這檔節目的過程中她改編了播音員時期的書面語習慣,“這個‘您’字可不是北京話里的客套,而是第一次寄予觀眾以這樣的禮遇。把央視‘調門’降下來,才能夠承載人和人間平等的溝通和交流。”
在一次采訪中她提到,“對于觀眾來說,我欠他們一筆很大的人情債,我得下輩子再還他們。”
昨日,包括倪萍、敬一丹、張澤群、曹可凡在內的多位名主持人,都在微博表達了對沈力的懷念。倪萍提到,沈力是“我們主持人界的開山祖師,是我們這個家的老大”,而即便如此,沈力也是倪萍見過“最最低調的名人,一臺晚會里若有她,她也是安靜地坐在一個不顯眼的地方……手里總拎個布包,包里像是也沒什么多余的東西。”敬一丹提到,從事電視工作之初自己心里的職業標桿就是沈力,“想像她那樣從始至終和觀眾保持真誠、親和、信任的關系,那是職業的一個境界。”
編輯:但堂丹
《衣尚中國》視覺總監申宇杰介紹說:‘在整體節目的視覺設計上,我們首先希望每一期節目都能體現一個與當期主題相關的傳統美學...
上周末,兩檔全新綜藝節目——東方衛視《神奇公司在哪里》、優酷視頻《奮斗吧主播》同時開播。”對于這樣的節目模式探索背后...
《故事里的中國》摘得第二十六屆上海電視節“最佳電視綜藝節目大獎”央視綜藝節目在創新中實現提質升級光明日報記者牛夢笛自...
8月29日, 《中國地名大會》新書首發活動在京舉辦,該書由中華書局出版, 《中國地名大會》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制作的中國首檔...
廣東衛視推出了大型原創時代記憶音樂文化節目《流淌的歌聲》第二季,節目依舊歌以詠志,在經典旋律的傳唱中觸發更多人心底的...
近年來,綜藝節目熱度不減。文化、音樂、演技、辯論、旅游、競技、美食……一檔檔綜藝節目帶著觀眾領略各地風土人情,體味文...
陳昌鳳,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常務副院長黃家圣,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生摘要:本文以文化類電視節目《中國詩詞...
光明日報記者牛夢笛16歲上清華, 24歲當火箭工程師, 29歲已累計參加79次航天發射任務……90后青年于新辰有著令人驚艷的履歷...
10月26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國家寶藏》攜手央廣文藝之聲FM106.6和云聽APP,在音頻領域打造的《國家寶藏·挖...
原本《心動的信號》捕捉普通人戀愛萌生細節的模式在一眾相親節目中清新脫俗,然而節目組連續三季沉迷打造“白富美”“高富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