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
作者:朱昌俊 (媒體評論員)
近日,有網友爆料,甘肅西和縣法鏡寺石窟內幾尊佛像經過修繕后表情“詼諧幽默”。爆料網友指出,這些佛像曾經頭部損毀,身體僅存石胎,當地村民自發出資修繕,但修復后效果并不理想。隨后,當地文化站回應稱:“1998年村民發現佛像頭部有損壞,便請匠人做了修繕,原貌沒有大的改變,這些屬于‘笑佛’,笑也是其特征。”
這些修繕后表情“詼諧幽默”的佛像是不是“笑佛”,還需要專業人士進一步研究確認。但是,修繕后的佛像變成了“表情包”,從文物保護的角度來說,著實是一件讓人“笑不出來”的事。
近些年,隨著一些文物保護常識和紀錄片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明白,“不改變文物原狀” 和“最小干預”原則是國際上通行的文化遺產保護、維修原則。但與此同時,一些“破壞性修復”的現象也時有發生。這次“表情包”佛像引發關注,就離不開這一大背景。
尚無法確認,這些“表情包”佛像在修繕的過程中到底被改變了多少,但從其由當地村民自發出資修繕的細節來看,其修繕的專業度,確實得打上一個問號。
一方面,在20多年以前,當地村民就有自發出資修繕文物的行動,這份文物保護的民間意識和自覺,無疑彌足珍貴;但另一方面,法鏡寺石窟1978年就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修繕卻只能靠村民的自發行動,這背后或也對應著當地文物保護在制度上的缺位。就此來說,我們或許不忍苛責當地村民在自發修繕上的“不專業”,但20多年后,當地在文物保護上的制度保障是否真正進步了,能否杜絕此類現象再次發生,應該得到嚴肅追問。
一定程度上說,石窟佛像修繕后變“表情包”,是正常文物保護機制落實和資源保障不到位的背景下,民間“自救”局限性的必然結果。因為,文物修繕是一個高度專業性的工作,它對人才、資源的要求都有著較高的門檻,是一般民間自發行為難以完成的。
這些年,文物保護層面,無論是相關法律完善,還是社會意識提升、資源配備強化,都有明顯進步。那么,在各方面條件都有顯著改善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避免出現“破壞性修復”的現象。但從現實來看,這方面顯然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究其原因,或許仍不乏人才、資源的限制,但對文物保護的價值認知偏差,可能是第一位的原因。在一些地方,文物只是為了發展經濟的一個噱頭和工具,與之相對應的修繕,并不著眼于文物本身的價值還原。所以,一些“毀容式”修復、名為修復實為破壞的修繕仍在公開上演。
結合這層現實,面對20多年前源自村民自發行動的“表情包”式修繕,正確的公共反思是,當下的我們,如何做得更好、更專業?
《光明日報》( 2020年06月24日 02版)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網絡電影,正在走來
下一篇:
北京模式護航 京產劇表現亮眼
寶頂重新貼金、更換部分琉璃瓦及方椽……有600多年歷史的西安鐘樓經過修繕,于26日重新開放。據西安市鐘鼓樓博物館館長王磊介...
推開黑漆實木大門,走進天井,抬頭是裝著暗紅色格棱窗的二樓……位于南昌路100弄2號(老漁陽里2號)的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
本報記者楊學聰提起京杭大運河,人們自然會想起縱貫2500多年、綿延3200余公里的浩渺煙波。近年來,文物部門在白浮泉、玉河故...
7月2日,工作人員在永年廣府古城修繕城墻。經國家文物局和河北省文物局批準,河北永年廣府古城修繕工程已全面啟動。在文物專...
原標題:寧夏首次發現雙層壁畫6月4日, ,修繕寧夏固原須彌山石窟壁畫的王喜榮團隊,在須彌山第50窟名曰“靈官洞”發現了18幅雙...
■記者:劉玉關實習生:方菲音新屋垅民居鎮通益民居大屋金民居古民居,是我國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閃耀著濃郁的人文色彩,蘊藏...
12月19日上午,江北新區頂山街道商城小區網格E站內,一場特殊的投票正在進行。今年11月初,頂山街道珍珠路社區結合居民訴求反...
文物保護離不開社會生活與自然空間,我國文物保護正走向文化自然遺產復合保護,成為生活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故宮學院院長單霽...
修復后的“搖錢樹”近日,一件出土于寶雞南郊東漢時期的青銅搖錢樹被成功修復。墓葬中發現高110厘米搖錢樹2017年11月至2018年...
王林軍?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絲綢之路這個充滿歷史感和異域味的古老詞匯一時成為熱詞,相關圖書層出不窮,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