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陳達谞在挖黃姜,這是一種傳統(tǒng)的染色原料。陳達谞是海南省民族技工學校的一名黎錦教師,今年30出頭的他,學習黎錦已經有20多年了。出于對傳統(tǒng)文化的喜愛,陳達谞十一二歲時便開始跟著村里的老人學習織黎錦。經過不斷學習,陳達谞逐漸成為織黎錦的好手,如今已有不少學生從他這里學成出師。為了更好地保護傳承黎錦技藝這項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海南省越來越多的學校開設了黎錦班,更多的年輕人開始重新關注黎錦、學習黎錦技藝。新華社記者張麗蕓 攝
6月8日,陳達谞在織黎錦。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
6月8日,陳達谞(右)和同事黃云在討論黎錦織法。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北京京劇院“云上”續(xù)寫《紅巖》新篇
下一篇:
甜寵劇那么多,為什么是《傳聞中的陳芊芊》火了?
9月8日,觀眾在服貿會上參觀文物修復技藝展示。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9月4日至9日在北京舉行。在本屆服貿會文化服務專...
“妙手補書書可春——全國古籍修復技藝競賽暨成果展”1日在國家典籍博物館開幕。同時,展出了古籍修復工具設備以及古籍修復用...
8月25日,由江蘇省揚州市一批退休的揚州杖頭木偶戲表演老藝人為班底組建的非遺技藝傳習所正式落戶揚州古城區(qū)仁豐里歷史文化街...
一柄刻刀在板上來回移動,一把剪刀在手中快速揮舞,不一會兒,一張精美且栩栩如生的刻紙作品就呈現(xiàn)出來……“刻紙是源于剪紙...
”在拉薩市堆龍德慶區(qū)青少年活動中心舞蹈教室,伴隨著優(yōu)美的藏戲唱腔,西藏自治區(qū)藏劇團藏戲演員達娃曲珍正向孩子們講解藏戲...
咸寧網訊通訊員徐浪、徐燕紅報道:揀豆、搓豆、蒸煮、燒爐、翻曬……24日,筆者來到通山縣楊芳林鄉(xiāng),在吉利通豆制品廠,省級非...
圖/文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但宗漢給游客介紹油紙傘?油紙傘,一般江南多見,戴望舒的“雨巷”里,就有其曼妙身影。靚麗紙...
一種是動態(tài)的戲曲表演藝術,一種是靜態(tài)的民間美術技藝,都是值得珍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據(jù)媒體報道,近日在上海揭幕的一場展...
圖/文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通訊員張丹?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是展現(xiàn)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窗口,承載文化客廳的重要作用...
簰州說唱簰州圓子嗚嘟非遺美食好聲音肉質鮮嫩、鮮而不腥,輕咬一口,唇齒留香。上午,由嘉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舉辦,嘉魚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