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切實加強新時代革命文物工作,充分發揮革命文物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的重要作用。”紅色文化資源保護開發利用不僅是傳承革命精神和歷史文化遺產的需要,也是推動經濟進步和社會進步的重要舉措。
1927年八七會議之后,鄂南秋暴打響了秋收起義的第一槍,其后經過一系列的革命斗爭,在湖南、湖北、江西交界地區成立了湘鄂贛省委,建立起了湘鄂贛蘇區,成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六大蘇區之一。成為黨領導秋收起義的最早地區之一,是建立全國縣級紅色政權最早的地區之一,是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面軍旗升起的地區,是策動國民黨軍隊起義最重要的地區之一。湘鄂贛蘇區實踐了毛澤東同志“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積累了大量農村革命斗爭經驗,走出了無數革命志士,在中國土地革命時期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當前,加強對湘鄂贛革命省委在咸革命遺址的保護開發利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第一,有利于深化黨史學習教育;第二,有利于紅色革命資源的保護;第三,有利于促進鄉村振興的建設;第四,有利于構建湖北省土地革命特色紅色文旅圈;第五,有利于推動咸寧高質量發展。
革命遺址是不可再生的紅色歷史文化資源,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如何加強湘鄂贛省委在咸革命遺址的保護開發力度,發揮革命遺址的使用價值,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應從以下五個方面來發力:
(一)以區域統籌為前提 做好湖北省土地革命時期紅色文旅圈規劃
就湖北省而言,需統籌湘鄂贛、鄂豫皖、湘鄂西、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據地為核心的紅色文化資源。一是編制湖北紅色文旅產業發展總體規劃,科學布局,規模開發,加強整個區域(河南、安徽、江西、湖南)紅色資源的協調整合,合理統籌并設計區域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因地制宜宣傳地方紅色文化,豐富區域紅色文化產業鏈;二是推進區域內智慧紅色文旅體系建設,搭建區域內共享互通的智慧紅色文旅數據平臺,充分運用5G、數字技術和人工智能,構建覆蓋全區的智慧宣傳、智慧旅游、智慧監管、智慧管理體系;三是建立省市區三級聯動機制與區域合作協助機制。打破行政區域劃分,統籌革命遺址保護工作安排,合理劃分紅色資源保護圈、紅色資源保護帶,加強革命根據地相互的合作與交流,促進大保護、大開發、大發展的湖北省土地革命時期紅色文旅圈大格局的形成。
就在咸湘鄂贛省委革命遺址而言,一是對重要革命遺址進行摸底盤查,摸清遺址的具體保護狀況,做好登記、整理工作,建立遺址數據庫;二是依據當前遺址的現狀,編制好遺址可開發利用的方案,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和措施;三是開展區域合作,與江西、湖南及黃石等地聯合梳理出湘鄂贛蘇區革命史的脈絡,開發湘鄂贛蘇區黨史課程及教學設計。
(二)以黨委政府為主導 充分發揮組織引領作用
要充分發揮黨委政府主導作用,推動相關單位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切實履職。一是成立革命遺址保護領導小組。由市委、市政府領導和市委宣傳部領導為組長、副組長,聯合退役軍人事務局、文旅局等部門,由市史志研究中心為責任單位,建立聯席協商機制,對區域內革命遺址保護開發利用工作進行統籌規劃部署;二是強化政治責任與擔當。把咸湘鄂贛省委革命遺址保護開發利用乃至咸寧紅色遺址保護當做政治責任來部署、抓落實,要認識到紅色革命遺址是我市寶貴的紅色資源和財富,是不可再生資源,加緊保護刻不容緩;三是通過黨建引領加強相關部門間的溝通協調,建立跨部門跨縣區的聯動保護開發利用機制。制定共同目標、落實責任主體,一起攜手并進,做好革命遺址保護工作。
(三)以黨性教育為抓手 大力發展紅色文旅業
以黨性教育為抓手推動紅色革命文化傳播,激發紅色資源的文化積聚與輻射帶動效應。一是依托湘鄂贛省委在咸現有紅色革命資源打造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基地。通過深入挖掘和梳理,將地方特色紅色資源文化轉化成黨員干部教育的優質教材,打造黨員培訓精品課程;二是將黨性教育融入當地紅色產業發展。推動咸寧市黨性教育和特色紅色資源融合,創新文旅營銷方式,打造特色紅色品牌;三是積極開展紅色旅游文化活動,豐富黨史教育方式。通過開展體驗式紅色研學、紅色革命故事宣講、編排經典故事劇目、編制紅色故事漫畫讀本等,將黨史教育主題融入其中,不斷增強黨性教育的體驗感和實效性。
(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創新社會力量參與
紅色基因的傳承與發展,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參與,應積極創新社會力量參與革命遺址的保護開發利用的方式。一是廣泛吸收社會資本參與開發建設。政府通過與企業合作開發的方式,將鄂豫皖省委革命遺址項目與合作企業共建共享,使企業在享受黨和政府政策紅利的同時也履行傳承紅色基因的義務,充分發揮企業在紅色資源開發利用中的創新力量;二是通過對革命遺址項目周邊生活服務項目的配套建設,企業既可實現紅旅產業的盈利,也有效地助力了鄉村振興產業發展;三是壯大紅色資源保護開發利用人才隊伍。通過社會招募、黨政動員、志愿服務等多種方式組建革命場館志愿者服務團隊。鼓勵退休黨員干部教師、退休軍人、在校大學生等投身到紅色場館講解員的團隊建設中。
(五)以愛國主義教育為目標 推動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
以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為載體,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發展。一是以湖北科技學院為牽頭單位,聯合黨史、教育、學校等部門單位,成立咸寧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協會,利用咸寧市豐富的地方黨史資源,弘揚紅色傳統,唱響思政教育主旋律;二是針對性制定黨史教育大綱,按青少年年齡層次特點,分階段分方式進行黨史專題教育,厚植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三是增強思政教育的實踐性和感染力,充分利用鄂豫皖省委革命遺址各紀念場館,通過師生實地訪學革命紀念地、舉行紅色故事會、開展黨史知識競賽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黨史的力量。通過以愛國主義為主線的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使學生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在他們心中播下愛黨愛國愛人民的種子,實現黨史教育立德樹人的重要任務,使學生逐步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李子鵬,單位:咸寧市史志研究中心;作者劉波,單位:湖北科技學院)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闡釋】深入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
下一篇:
淺析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視域下初中勞動觀培育的實踐策略
3月29日,咸安區婦幼保健院召開黨史教育動員大會,學百年黨史,憶革命先輩,補精神之“鈣”,掀起黨史教育熱潮。提升醫療業務...
為深化黨史教育成果,培養干部職工的公仆意識和奉獻精神, 6月18日,通城縣稅務局開展了以“黨史教育守初心我為群眾辦實事”為...
學百年黨史憶先輩“名言”補精神之“鈣”咸安婦幼掀起黨史學習教育熱潮咸寧網訊(記者?葛建偉?通訊員?邵國平)3月29日,咸...
搶抓清明節點,挖掘紅色文化, “滋補”全體學生市第四初級中學“三個一”開展黨史教育?本報訊(記者葛建偉通訊員郭愛軍)4...
咸寧網訊通訊員耿海軍、程李娜、梁寧報道:4月8日,新街鎮組織集中開展特色黨史教育,全體機關干部,各村(社區)、鎮直部門...
連日來,咸安區賀勝橋鎮衛生院多措并舉開展“學黨史、悟初心、辦實事”活動。據悉,開展活動時,該院積極舉辦黨史教育培訓班,...
近日,咸安區汀泗橋鎮中心衛生院組織黨員干部職工開展黨史教育,振奮精神活動。不斷提高醫療業務能力,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全力...
使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從黨史中汲取奮進力量,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貫徹落實全街道工作實際效果。
咸寧網訊(通訊員羅木林)為了準確把握黨史學習教育的重點內容,從中汲取豐富養分、激發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精氣神, 6月22日...
咸寧網訊通訊員王能朗、鄭夢溪報道:“要讓干部經常受教育,使農民普遍得實惠。同時,建立健全廉政檔案制度,通過開展任前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