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管農村的“最后一公里”,是農村基層治理的“末梢神經”。務必將鄉村治理之理論與基層黨建實踐有機結合,實現“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升華理論”之認識論和實踐觀融合提升。
黨建引領農村基層治理的原則
產業興旺是重點。鄉村基層黨組織帶領基層鄉村群眾干實事、奔小康,就是要圍繞農村產業做文章、干實業。如土地肥沃的區域充分利用種植業發展的優勢,因地制宜,四季蔬菜瓜果合理布局,確保農村基本農田不撂荒、村集體經濟發展多樣化。
生態宜居是關鍵。村灣環境治理重點體現在農村基層黨組織對村灣日常環境衛生的管理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分為生活環境、生態環境的維護優化,水環境污染治理、大氣污染治理、村灣衛生保潔等。
鄉風文明是保障。以農村黨支部為龍頭,帶領廣大干群培育挖掘鄉土文化,弘揚“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發揮鄉村黨建在引領和治理的指導與規范作用,打造黨員先鋒示范崗,完善以村干部、退休干部、黨員為核心的鄉賢理事會、道德評議理事會等,破陳規陋習、倡健康生活。開展“道德模范星級文明戶”“衛生文明家庭”“優秀共產黨員戶”等評選,讓榜樣引領文明風尚,讓群眾學有榜樣、干有目標。
生活富裕是根本。提升農村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核心是解決農業發達、農村興旺、農民富裕的問題。選擇紅色領頭雁、產業帶頭人是實現農民生活富裕的重要支撐。著力化解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充分利用黨建、村兩委建設、民生保障等,廣泛聽取征求人民群眾的意見,健全村級集體經濟管理機制,發動全村黨員干部和群眾,開啟鄉村振興新篇章。
黨建引領村灣治理的高效途徑
以建設農村基層黨組織為日常主線。農村基層黨組織是推進鄉村振興事業的前線堡壘和哨所,肩負著對入黨積極分子和預備黨員的培養、黨員的日常管理和學習、支部活動的開展等黨建一線實踐的重要使命。培養合格黨員是基礎,鍛造優秀黨員是目標。依靠鐵打的支部,善戰的黨員身先士卒,一步一個腳印走深走實。
以培育紅色領頭雁為內在主線。農村基層黨支部是黨建引領村灣治理工作中,組織參與基層黨組織建設、鄉村綜合治理、農村經濟發展的骨干力量。各級黨組織要將培育優秀黨員干部作為農村發展的重點任務來抓,提升人才培養的“造血功能”。挖掘“頭雁”人才、激發“頭雁”潛力,紅色領頭雁可以是思想素質過硬,學習能力強的知識分子;可以是馳騁商海,事業有成的企業家;可以是深耕農田,技術變財富的“土”專家。
以創新鄉村產業經濟模式為發展主線。用實用活產教融合、開放共享、模式再造、能人返鄉、國企聯村等工作范式。從“村集體經濟運行機制”和“村集體經濟收益分配、監管”兩個方面思考和著力,以“黨建引領”為龍頭,當好村集體經濟法人;堅決杜絕土地撂荒,落實育種、選苗、定產業、培訓技術等工作,真正做到“村有產業興,地有能人種”;通過土地流轉(租賃)、訂單收購、收益分紅等方式,與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農戶建立互惠互利的有效利益聯結機制。
以完善鄉村基層治理為綜合主線。強調黨建引領村灣治理工作,綜合研判當前農村基層治理所存在的現實性問題,厘清暫時性和長期性的困難,選擇科學有效的解決方案,多層面借助現代管理方法和數字化技術,重點關注農村“三類人群”,牢牢把握農村社會基層治理工作的“八大指標”,加強政府、社會和家庭的立體合力,找準治理發力點,不斷完善鄉村綜合治理的模式和途徑,加快實現鄉村振興。
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靈活模式
“四合院”模式。依靠多個自然家庭的親情維系、將黨建工作隱形輸出。派駐黨小組成員在各大家庭中重點選擇、考察和培養思想進步、學習努力、行動力強的中青年積極分子,為他們提供社會參與、志愿活動、村灣治理等工作機會,使其在黨建引領村灣治理工作中獲得成就感、認同感,在思想和行動上自覺地、積極地向黨組織靠攏。
“傳幫帶”模式。關注前輩對晚輩、老手對新手等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對相關技術技能、鄉村傳統文明、富貴經驗等給予親自傳授,形成和諧互助的“傳幫帶”文化,讓受幫對象共同成長,傳出精華、幫出成長、帶出黨性。
“小組評分”模式。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質量程度,如同房屋建設的質量評估,需要一系列量化數據的支撐。將黨小組成員按其工作特長、性格特點等科學地分組量化,以“趕、幫、超”等形式,實時提高黨組織成員之間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使黨建引領村灣治理建設和發展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
農村黨建與村灣治理互構互動
精神黨建。主要表現在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建設與鄉村基層黨建工作緊密結合,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前沿宣傳哨不走板、不跑調;以基層黨組織、黨小組為大本營,村(社區)吹哨、黨員報到,積極組織和主動參加群眾喜聞樂見的健康文體活動,豐富基層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所在村(社區)的民心凝聚力。
環境黨建。以基層黨組織、黨小組為單位,開展“清潔家園、環保先行”,“尋找環保節能衛士”等,提升黨員群眾的生態環保意識,將“洗洗澡”意識從紀檢工作的范疇借鑒到黨員干部現實生活范疇中來。
鄉情黨建。在基層黨建中,有意識地將本村黨員派駐到各家族中,通過黨員工作的模范示范、日常生活的潛移默化,影響和帶動村民群眾提高覺悟、統一思想、統一行動。鄉情黨建以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人以及其他弱勢群體為主要工作對象,關心關愛他們的健康成長、衣食住行、居家養老以及醫療保障等方面,以情待人、以情感人,力求讓外出打工的親人放心,留守在家的老幼病弱舒心!
(馬雋?作者單位:咸寧職業技術學院)
編輯:hefan
上一篇:
康養綜合體產教資源配置優化的研究
下一篇:
開展“聚力共同締造”代表行動 助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榮華、見習記者吳文謹報道:11月8日,市委書記丁小強主持召開市委中心組專題學習會議,集中...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文會報道:20日,我市召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培清“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寧志豐委員說,我市鄉村產業振興應加強產業規劃...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志茹“鄉村振興應與大自然相結合、應與城市垃圾治理相結合、應與發展綠色農產品相結合、應于脫貧攻堅相...
通訊員楊惠春日前,嘉魚農商行簰洲灣支行為湖北助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貸款1000萬元,解決了公司春節生產收購原材料資金缺口。...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記者王恬通訊員龍鈺山間的花香野果、餐桌上的家鄉味道、離別時父母的牽腸掛肚……每個人記憶中的鄉村各...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咸安建區20周年,也是咸安發展進程中極為關鍵、極不平凡的一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敏15日,我市收視收聽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電視電話會議。丁小強指出,...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李瑞豐、張文會13日,全市鄉村振興暨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推進會在赤壁市召開,深入學習貫徹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