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是覺得,假期的日子很短,上班的每一天都很長。事實上,如果忽略心理感官的干預,用科學手段去丈量時間,就會發現我們歷經的每一天確實并非精確的24小時,而是以極其微小的幅度變化。
日長變化有何規律?近期,我國科研人員首次發現了日長變化中存在約8.6年周期的顯著振幅增強信號,并首次發現該振蕩的極值時刻與地磁場快速變化的發生存在密切的對應關系。
目前該研究成果已經在線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分離綜合波 揪出日長變化中的“潛規則”
“科學家早已發現,每天的時長不是固定不變的。從一個較大的時間尺度上分析,日長正在逐漸變長。”近日,該研究參與者、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中國科學院行星科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黃乘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侏羅紀時期一天的時長大約只有23小時10—20分鐘。由于月球和太陽對地球的潮汐作用消耗了地球的能量,地球自轉越來越慢,日長因此變長,平均約每100年變長0.002秒。
黃乘利指出,除了這一長期規律外,科學家們還發現日長變化在相對短期內具有周期性規律。一般認為,尺度為數十年的年代際變化和尺度約5—10年的亞十年變化很可能與地球深內部物理有關。
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除了此前公認的6年周期外,日長變化每隔8.6年也“輪回”一次。值得一提的是,日長變化類似一條正弦曲線,但振幅正逐漸增大。通俗來講,隨著時間的推移,日長在平均日長時間線上有規律地上下波動,有時比24小時少幾毫秒,有時又會比24小時多幾毫秒,而極值卻越來越大,即時間的變化幅度正在變大。
研究人員如何在數十年來搜集的日長數據庫中找出這一規律?
“我們采用了國際地球自轉服務系統提供的1962—2019年的日長變化數據,結合大量數值模擬算例分析,基于標準小波時頻變換方法和我們獨立發展的‘去小波邊緣效應’的策略,首次發現了8.6年信號的振幅增大現象。”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副研究員段鵬碩表示。
扭轉阿爾芬波 或為日長周期變化的“推手”
除了8.6年周期的振幅增強信號,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個奇特現象。“巧合的是,每到極值時刻的前1—2年,地磁場都會出現快速變化,即地磁急變。”黃乘利告訴記者,“我們查閱了以往很多地磁方面的記錄,都與這一現象相吻合。這或許有助于揭開日長在亞十年尺度下周期性變化的機制。”
研究團隊抓住這一線索,結合大量前人的研究數據,提出日長8.6年周期性變化可能與地球液核表面赤道附近的扭轉阿爾芬波振蕩有關。
地球內部充滿磁場,如果將磁場的磁力線想象成一根根琴弦,當磁場受到擾動時,磁力線這些琴弦就會振蕩,振蕩會沿著磁場傳播出去,便形成了阿爾芬波。當磁力線聚集成一個個稱作“磁流管”的管狀結構時,在磁流管中傳播的阿爾芬波就是扭轉阿爾芬波。
扭轉阿爾芬波向外傳播,與地幔發生耦合作用,就會導致日長中出現同樣周期的波動信號。
“目前地磁急變的預測是國際上的一個難題。此次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研究入口,可以通過精確分離地球自轉的亞十年變化振蕩信號,預測未來地磁急變發生的時刻。”段鵬碩表示,現階段日長8.6年的周期性變化信號正處于低谷,正逼近極小值,因此預測在最近的1—2年內,地球很可能會有一次新的地磁急變事件發生。
編輯:胡慧娟
上一篇:
兒童驅蚊手環有用嗎?
下一篇:
珠峰高度為何會有不同數據?
身邊的天文學今年年初,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時間頻率組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表示,從2020年的年中以...
稱,一組國際天文學家利用引力微透鏡技術,發現了一顆極其罕見的“超級地球”。主要研究人員、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天文學家安東...
微型“天外來客”,如何造訪地球眾所周知,隕石是地外天體的碎片穿越大氣層隕落到地球上形成的。微隕石的形成機制和普通隕石...
“高樓般大小”“與地球擦身而過”……近日,又一顆小行星因飛掠地球刷屏。近地小行星有3種類型據統計,目前已經發現了140多...
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戈達德空間研究所的邁克爾·韋和安東尼·德爾·杰尼奧共同提出了一套金星演化框架,這套框架整合了...
在中國的科幻新浪潮中,涌現了不少創作新秀,如屢屢斬獲各類科幻獎項的陳楸帆.而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學創作,好的科幻作品仍屬于...
那么,國產科幻電影創作現狀如何?需要在哪些方向努力?“科幻十條”將為科幻電影帶來哪些發展機遇?●政策給從業者吃下定心丸20...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在線版及埃隆·馬斯克社交賬號最新消息,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計劃開始建造“浮動太空港”,可為其...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在7月至8月擇機發射天問之旅,近了7月來臨,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進入發射窗口期。火星探...
就在執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飛向火星時, 9月14日,一條新的消息將人類的目光聚焦到了金星,對將來的金星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