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芳畢業于湖北師范學院,多年來堅守在教育一線,連續多年帶復讀班、重點班,榮譽滿載,多次被評為區級與市級的中學語文優秀教師、骨干教師。她始終秉承“教育教學是一門藝術”的教育方略,以一顆赤誠之心和一腔教育智慧,助學生成人、成才。
教壇上的智慧啟迪
語文,是很多學生提升分數的“老大難”。尤其高中語文,被很多人稱為“玄學”。熊芳多年教的都是語文,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她認為很多孩子的問題在于兩點:不重視,無興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熊芳深知此理,她在教學上的勤勉和創新,如同春風化雨,滋潤著學生的心田。她勤于教學,深鉆教材、教法,總是能迎難而上。
尤其在作文教學這一領域,熊芳不僅不畏懼,而且常常挑燈夜戰,給予學生詳盡的文字“診斷”,如“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悄然間激發學生的寫作潛能。
熊芳的課堂提問總是循循善誘,“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引導學生不斷探索知識的源泉。在指導學生做主觀題時,她更是翻出新意,鼓勵學生閱讀完文章后思考如何出題,這種教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解題能力,更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
歷年來,熊芳所帶班級的高考語文學科成績斐然,多次榮獲市級高考優勝學科稱號,她的多篇教學論文在教育專刊上發表,彰顯著她深厚的教學功底。
歲月中的心靈呵護
每次學生入學后第一個家長會,熊芳都會對家長們說:“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光芒。”她從來不認可“問題學生”的說法。“我這里沒有問題學生。所謂‘問題’的背后往往是傷口,我們要做的就是耐心找到這個傷口,慢慢治愈它,多試著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教育本身就像中醫一樣,往往需要疏通脈絡一點點解決問題,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熊芳以其博大的胸懷接納學生的不完美,她的關懷如同一股溫暖的泉水,滋潤著學生的心田。
許多學生親昵地稱她為“媽媽”,在熊芳的關愛下,學生們愿意敞開心扉,分享自己的快樂與憂愁。姜同學在校時,許多不愿與父母說的話,卻愿意與“熊媽媽”交流,畢業多年后,這份深厚的師生情誼依舊如故。
夏同學研究生畢業后,一次偶然在公眾媒體上看到熊芳的消息,那份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他打電話詢問熊老師的近況,并告訴她當年因為熊老師的一句話點燃了他的學習熱情,這正是師道精神的現代詮釋。熊芳老師用她的愛心和智慧,點亮了學生心靈的燈塔。
“在你手中是許許多多正在成長的生命,每個人都如此不同,每一個都如此重要,全都對未來抱著憧憬和夢想。他們都依賴你的指引、塑造及培養,才能成為更好的個人和有用的公民。”這是熊芳特別喜歡的一段文字,這也讓她深刻明白:教育者的工作對象是豐富完整的人,而不是機器上的零件,除了知識和技能的傳遞,更應該有心意與靈魂的溝通。
成長路的師道傳承
“薪火相傳,光耀未來。”熊芳在成就自己的同時,不忘提攜后輩,她的師道傳承如同火炬,照亮了青年教師的成長之路。
在每一次優質課的準備中,熊芳總是召集各年級同科老師共同備課,研討教法,她的無私分享和悉心指導,讓一批又一批新人在教育的舞臺上綻放光彩。
熊芳時常鼓勵新手教師以賽促教促成長。教學樓、學生宿舍、食堂和辦公室,校園的各個地方都有熊芳和同事們比拼趕超的身影。每一次公開課的精心打磨,每一場教學成果的精彩展示,每一張收獲的榮譽獎狀,都凝聚著無數個日夜的團結奮進。
她的這種精神,正如“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她用自己的經驗和智慧,為年輕教師的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她的引領下,年輕教師們不僅學會了教學技巧,更學會了如何成為學生心靈的引路人。
熊芳的故事,是一首動人的教育詩篇,她的教學藝術、心靈關懷和師道傳承,如同三重奏,和諧而動聽。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教育”的真正含義。
記者 陳希子
編輯:何珊
上一篇:
扎根鄉村 點亮希望 ——記通城縣雋水初級中學教師楊淑榮
下一篇:
用心教學用愛育人 ——記通山縣廈鋪小學教師黃彥翰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吳文謹、通訊員王遠遠報道:17日上午,市委黨校舉行2019年下半年主體班開學典禮暨“不忘初心、牢...
6月13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下稱遺產日),今年遺產日非遺活動的主題是“非遺傳承健康生活”。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
劉源望(武漢)有一種傳承總是托舉著嫩尖尖累了的,都藏在袖子里在不經意時,落下還有一種傳承總是以一種集體謝幕的方式先把紛...
出隊旗、敬隊禮,齊唱隊歌,為烈士獻花,向烈士默哀并三鞠躬,為烈士獻詞……莊嚴肅穆,每一個環節都飽含著少先隊員對何功偉...
21日,政協第二聯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在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皮定宇委員對咸寧中醫藥事業發展提出了六點建議:第一,...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譚昌強、通訊員王遠遠報道:1日,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徐小兵,為參加全市組織人事履職能力提升專...
搭上電商,非遺飛入百姓家——首屆“非遺購物節”述評(上)光明日報記者張玉玲“非遺直播”,叫好又叫“座”。“非遺購物節”...
穿漢服、逛國風集市等也引領了一波端午新風尚。微博投票:琴棋書畫、京劇、武術、舞蹈等國粹藝術580票漢服、團扇、國風美妝、...
”在拉薩市堆龍德慶區青少年活動中心舞蹈教室,伴隨著優美的藏戲唱腔,西藏自治區藏劇團藏戲演員達娃曲珍正向孩子們講解藏戲...
清明節來臨之際,赤壁市實驗小學在羊樓洞142烈士陵園開展“祭英烈、學黨史、跟黨走,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新時代好少年”革命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