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嘉魚縣潘家灣鎮平安洲蔬菜種植基地內,5、6輛貨車有序排隊,正在等待裝運蔬菜。
盡管已過小雪,這里依然滿目青翠、生機勃勃,等待收割的包菜長勢喜人。村民們忙著砍菜、背菜、裝車,一項項采收工作忙碌而有序地進行著,一幅產業蓬勃發展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公司蔬菜產品除供應湖北省內大中城市市場外,還銷往廣東、湖南、安徽、江蘇、甘肅、黑龍江、遼寧、上海等20多個省市,還有部分產品運銷韓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市場。”湖北金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經理張建建介紹。
2013年,我國開始研發屬于自己的越冬甘藍種子。經過5年培育,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智遠團隊與金潤農業聯合研發的“思特丹”,改變了國內甘藍種子依賴進口的困境,也成為越冬包菜的主栽品種。
“‘思特丹’口感清甜,不僅適合做手撕包菜、干鍋包菜等家常菜,也很適合做泡菜,在韓國市場頗受歡迎。”種植技術員劉朝輝說。
湖北金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于2009年入駐,主要從事蔬菜綠色種植及相關產業。經過15年的建設和發展,金潤農業建有金潤農業科技園、金潤農場、金潤物流園三大園區,領辦有鑫農蔬菜專業合作社、長江灘蔬菜專業合作社、金潤農機專業合作社、常興種籽經營部,整合資源組建了嘉魚縣金潤蔬菜合作協會,與中國工程院、嘉魚蔬菜產業技術研究院合作,成立了湖北金潤農業院士專家工作站、嘉魚縣蔬菜產業技術研究院金潤蔬菜科研基地,產業化發展初具規模。截至目前,公司資產總額6303萬元,去年實現營業收入6635萬元。
金潤農業以核心示范基地為依托帶農、助農,在農業科技部門大力支持下,堅持“公司+合作社+經紀人+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建立和完善訂單生產銷售機制,在全縣建立標準化蔬菜經營基地3萬畝,網絡帶動從業農民近5000人。
科技園區與國內外科研機構、院校、農業科技企業開展多種形式合作,致力于農業新技術種植、新品種栽培、新模式試驗、示范、推廣。每年從國內外引進、選育、示范蔬菜新品種2100余個進行推廣,并組織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組織觀摩交流等活動。2018年以來,已承辦四屆全國甘藍大會。
位于平安洲的金潤農場被打造成了生態蔬菜公園。園區選用“三減三增”健康栽培、綠色防控集約化育苗、土壤深松等一系列栽培技術推廣實施,主要從事露天蔬菜種植、野生采摘、自然生態觀光。這里年生產蔬菜逾億斤。
位于肖家洲的金潤物流園,集農產品批發、倉儲物流、市場信息交流服務于一體,可使農產品、農資、消費品、快遞全覆蓋,交通、郵遞、供、農資源共享,交易額逾4億元。2021年已列入申報國家級農產品交易市場名單。
通過多年的創業和發展,金潤農業逐步形成了科研、種植、培訓、加工、冷鏈物流、生態觀光等一二三產業一條龍發展模式,輻射和帶動地方多項配套服務業的發展,解決地方勞動力就業,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地方農業產業振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本報記者 朱亞平
編輯:hushaopeng
建有單體大棚84個、連棟大棚3個,每年可產蔬菜種苗8000余萬株,總產值1200萬元,能夠滿足供應基地周邊9000余戶農戶、6萬畝蔬...
咸寧網訊記者丁偉、通訊員熊琦報道:分揀、包裝、裝車……2月7日,走進嘉魚縣湖北金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農業配送中心,記者看...
2月17日,在通城縣北港鎮莊前村綠康蔬菜集約化育苗基地大棚內,當地網紅直播銷售辣椒、茄子苗。劉建平攝(影像咸寧)。
該基地由湖北綠康種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開建,每年可育辣椒、黃瓜、西瓜、茄子、苦瓜、甘藍等10多種蔬菜實生苗和嫁接苗近...
咸寧網訊記者譚宏宇、通訊員鄧丹報道:2月21日上午,市委副書記、宣傳部部長張世偉率領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市農科院...
咸寧網訊記者譚宏宇、通訊員鄧丹報道:2月21日上午,市委副書記、宣傳部部長張世偉率領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市農科院...
3月1日,春意融融,嘉魚縣潘家灣鎮金潤農業蔬菜種植基地,前來裝運蔬菜的車輛排起長龍,田地里農戶正在搶收花菜。
3月13日,嘉魚縣(陸溪)隆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正在進行蓮藕加工。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袁燦通訊員陳可心攝。
咸寧網訊記者王麒、通訊員魏明明、曾蕾報道:8月27日,走進嘉魚縣潘家灣鎮東村村三組,只見一條筆直平坦的水泥路直通村灣內部...
3月23日,在湖北金潤農業嘉魚平安州7250畝蔬菜基地上,春包綠油油,農民們用鐵絲挑出保溫薄膜下面水果玉米苗,展現一幅人勤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