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基礎、補短板、惠民生……秉承“為民利民惠民”的創建初心,讓“干的事”精準對接群眾“盼的事”;
提“顏值”、塑“氣質”、升品質……注重“面子”“里子”一起抓,讓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可感可觸的現實;
有活力、接地氣、有溫度……打造區、鎮、村、點四級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體系,讓文明行動溫暖千家萬戶。
……
春日的咸安,美麗抬眼可見,幸福觸手可及。
以創文為抓手,咸安推動民生實事落地落實,不斷規范城市管理,持續提升城市品質,用文明鋪就幸福底色。
共繪一張“作戰圖”
文明城市創建,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群策群力。
在咸安區第六次黨代會報告中,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定為建設“四個首善之區”的“首善之首”,并寫入區政府工作報告中。
緊盯“首創首成”目標,上至區委、區政府,下至街道、鄉鎮、村組,上下一心、全域聯動,共繪一張創文“作戰圖”。
構建以書記、區長為組長的雙組長領導體系,分解“兩體系一清單”創建手冊,明確“一辦十組”工作職責,組建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創建專班,細化各專項整治任務推進方案。
區“四大家”領導、區直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各鄉鎮(街道)的黨政主職親自盯、帶頭干,親自到一線去、到現場去、到角角落落去,了解情況、查找問題、督導解決。
依托“1+1+8”工作體系和“包保單位——街道——社區——小區——網格——樓棟——戶”七級包保責任制,溫泉街道確保創文各項工作有人抓、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咸安把實地點位創建手冊當作創文的任務書、作戰圖,對著提示干、對著責任干、對著要求干,一條條對照、一條條過關,把落實創文要求的過程,變成改進作風、推動工作的過程。
全區自上而下,形成了領導帶頭、部門牽頭、條塊結合、上下聯動、共同推進的良好工作格局。
共建一座幸福城
在咸安區實驗學校周邊,原來煞風景的“空中蜘蛛網”已經不見,曾經被分割得支離破碎的天空,如今一片敞亮。
“因為纜線過多過重下垂,還發生纜線被車輛拉扯下來,導致斷網的情況。”臨街商鋪老板說,看著舒坦多了,也再不用擔心斷網了。
這些天,南山社區畢曹街居民對巷道的停車秩序表示滿意,紛紛感慨:“通過整治,小巷變寬了,出行更順暢。”
畢曹街兩邊,人流量大,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加之車輛亂停亂放現象突出,經常出現堵塞情況。1月31日,城管聯合交警進行了亂停亂放專項整治行動。
不管是治理“空中蜘蛛網”,還是規范車輛停放秩序,都是咸安以問題為導向,聚焦群眾所想所盼強基礎、補短板、惠民生的具體體現。
在市容環境衛生專項問題整治中,咸安堅持整治、提升、保潔三位一體。2022年,共對城區15條背街小巷、521個路口進行刷黑維護,修繕953盞破損路燈,增加876個分類垃圾桶,完成56處主次干道與背街小巷連接處、輔道1.5萬平方米的刷黑。
2022年,共下發整改通知書302份,反饋問題3649個,目前靜態問題已全部清零,動態問題長效管控。
公益廣告美起來了、農貿市場更干凈了、小游園多起來了、交通秩序更規范了、校園周邊環境更好了……一個個看得見的變化,托起了“穩穩的幸福”。
共赴一場文明約
垃圾“趣”旅行、火山爆發小實驗……走進浮山街道金桂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一張張充滿童趣的照片,展示“社區小主人、文明大力量”項目的風采。
去年3月,社區依托“小白楊志愿服務隊”啟動該項目,制定兼具游戲性和競爭性的活動,吸引孩子們參與其中,以“小主人”的實踐行動來激發“大家長”的文明意愿。一年來,該志愿服務項目共開展62次活動,帶動1660人共赴文明之約。
按照有場所、有隊伍、有項目、有機制、有活動的“五有”標準,咸安建設1個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3個鄉鎮級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89個村(社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
依托區、鎮、村、點四級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平臺,按照“1+8+N”的服務模式,咸安共組建理論宣講、衛生環保等各類志愿服務組織437支,動員注冊志愿者9.2萬余人。
傳播好聲音、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凝聚干群心……通過“百姓點單、中心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的精準服務模式,咸安用好用活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平臺,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文明實踐活動蓬勃開展,文明之風勁吹首善之區。據統計,全區2022年共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8511場次,其中“香城管家”“亮燈行動”“快樂星期六”“幫幫鄰”等活動已形成品牌效應。
共畫一個同心圓
“有了積分制,大大提高了大家志愿服務的積極性,現在大家都比著干!”2月17日,永安街道鳳凰社區居民張方金,拿著用志愿服務積分換來的食用油、洗潔精等物品開心地說。
2月19日,文筆路社區開展“我身邊的好人好事”故事分享會,通過身邊看得見、學得到的“平民英雄”和凡人善舉,提升居民文明素養,受到居民好評。
這兩個場景,都是咸安積極引領群眾自覺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小落細的縮影。
咸安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酵母”和輻射作用,組織開展“咸安好人”、“系列最美人物”等選樹典型活動,講述凡人善舉、聆聽好人故事,在全社會掀起了學先進、趕先進、當先進的熱潮。
市民間,“有事兒找志愿者、有時間當志愿者”成為新風尚;餐館內,“適量點餐、杜絕浪費”“文明用餐、節儉惜福”等宣傳標語隨處可見;小區里,垃圾分類持續推進,低碳環保理念深入人心;大街小巷中,乘客自覺排隊上下公交車,“禮讓斑馬線”成為自覺行為……
放眼咸安大地,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城市因文明而美麗,生活因文明而美好”,正在咸安成為生動現實。
共畫同心圓,共享文明果。從“一處美”變“一片美”,從“環境美”變“生活美”,從“外在美”變“內涵美”,如今的咸安,更有溫度、更有質感、更有內涵,經得起俯瞰、耐得住細看。(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敏 特約記者 胡劍芳)
編輯:hefan
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劉社靜、吳玖山報道:為進一步豐富干部職工文化生活,2014年12月30日,區城鄉管理執法局舉辦了茶話會暨迎...
咸寧新聞網訊 特約記者胡劍芳、香城都市報記者陳志茹、葛建偉、周亞欽報道:“著力依托文化生態優勢,突破性發展特色旅游業。...
咸寧新聞網訊(香城都市報記者 葛建偉 特約記者 胡劍芳 通訊員 金志兵 劉波)舞臺上,抬花轎、采蓮船、旗袍秀等民俗表演,精...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金志兵報道:18日上午,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文波率隊調研咸安旅游景點景區建設。 調研組...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張敏、特約記者胡劍芳、李旻媛、通訊員黃念報道:“我這8畝菜能及時脫手,并賣個好價錢,多虧‘科教星...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劉文景、特約記者胡劍芳、李旻媛報道:6日,大幕鄉西山下村2000畝茶葉基地里,百余村民正在地里勞作。 ...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張敏、特約記者胡劍芳、通訊員阮莉、竇愛枝報道:20日,咸安經濟開發區內,洪盛模具二期、協宏智能家...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劉文景、特約記者胡劍芳、李旻媛報道:6日,大幕鄉西山下村2000畝茶葉基地里,百余村民正在地里勞作。 ...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張敏、特約記者胡劍芳、通訊員阮莉、竇愛枝報道:20日,咸安經濟開發區內,洪盛模具二期、協宏智能家...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張敏、特約記者胡劍芳、李旻媛、通訊員黃念報道:“我這8畝菜能及時脫手,并賣個好價錢,多虧‘科教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