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立法項目
擬對紅色法治文化保護發展作出規定
讓紅色法治文化亮起來立起來活起來
紅色法治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形成的寶貴紅色遺產。新時代,新征程,如何更好傳承弘揚紅色法治文化,是時代之命題,也是時代之使命。
記者從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獲悉,近年來,我國不斷強化立法保障,加大普法力度,讓紅色法治文化亮起來、立起來、活起來,在發掘、研究、整理、保護、利用紅色法治文化方面走出了新路徑。
立法步伐加快
紅色文化資源是研究和傳承紅色法治文化的重要載體,必須保護為先。加強立法對包括紅色法治文化在內的紅色文化的保護,尤為關鍵。
前不久,文物保護法修訂草案再次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審議。修訂草案二審稿進一步突出和完善與中國共產黨有關文物的保護,將與中國共產黨有關文物的保護單列一條并增加“偉大建黨精神”的表述,規定:“對與中國共產黨各個歷史時期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和偉大建黨精神有關的文物,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加強保護。”
目前,我國雖然沒有對紅色文化進行專門立法,但在一些法律中有所體現。比如,愛國主義教育法將紅色文化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并對加強紅色資源的保護、管理和利用提出明確要求,有關條文還對發掘具有歷史價值、紀念意義的紅色資源,推動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發揮紅色資源教育功能,傳承愛國主義精神等作了規定。再如,英雄烈士保護法對弘揚英雄烈士事跡和精神、保護英雄烈士名譽榮譽作了規定。有關條文對舉行英雄烈士紀念活動、研究宣傳英雄烈士事跡和精神等作了規定。
此外,黃河保護法、鄉村振興促進法等法律對傳承紅色文化、發展紅色旅游從不同角度作了規定;教育法、家庭教育促進法、檔案法、圖書館法等法律對繼承革命文化作了原則規定。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對制定法治宣傳教育法、文化產業促進法、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法、廣播電視法,修改旅游法等作了安排。據悉,有關立法項目擬對紅色法治文化、紅色文化的保護和發展作出規定。在《國務院2024年度立法工作計劃》擬制定、修訂的行政法規中,由司法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起草的《紅色資源保護傳承條例》位列其中,目前該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之中。
地方積極探索
近年來,在加強紅色資源保護與傳承方面,地方先行先試,作出有益探索,為紅色文化扎起法治保護的籬笆墻,形成地方紅色法治文化保護制度體系,為紅色法治文化的保護利用提供了重要遵循。
記者從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獲悉,截至目前,與紅色文化保護相關的地方性法規有50件(省級14件、設區的市級36件)。這些地方性法規有的屬于綜合類法規,適用于所有紅色資源,既包括實物也包括文化精神,如《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等;有的聚焦于某一歷史階段的紅色資源保護,如《陜西省延安革命舊址保護條例》等;還有的側重于保護革命文物、烈士紀念設施等實物,如《江西省革命文物保護條例》《邯鄲市烈士紀念設施保護條例》等。
與此同時,各地抓緊出臺相關規定,形成紅色資源保護規范體系。比如,江蘇南京出臺雨花臺烈士陵園保護條例,與之前的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條例相互呼應、點面結合;福建龍巖出臺紅色文化遺存保護條例后,制定條例實施方案和金融支持政策;四川出臺紅色資源保護傳承條例實施辦法,確保條例規定落實落地。
建立遺存目錄
立法守護紅色資源只是第一步,用好紅色資源、研究和宣傳紅色法治文化,離不開紅色法治資源的挖掘和整理。
2021年12月,四川省憲法宣傳周線上主題活動公布《四川省紅色法治文化遺存目錄(第一批)》名單,吸引650萬余人次在線觀看。一張張生動的照片、一件件精致的展物、一處處古樸的遺址,組成了四川獨有的紅色法治文化地圖。
2021年以來,四川在全國率先啟動編纂紅色法治文化遺存目錄,加強紅色法治文化遺存發掘與保護。截至2023年5月,四川已發布兩批次紅色法治文化遺存目錄,收錄文獻、文物、舊址和人物紀念館(偉人故居)4類,包括“川陜省恩陽縣蘇維埃革命法庭舊址”“川陜省蘇維埃法令條例”“紅軍十大約法”等20項紅色法治文化遺存。這是四川對紅色法治文化資源開展梳理調研的首項成果,也是全國首個紅色法治文化遺存目錄。
目前多地進一步加大對紅色法治文化的發掘力度,探索建立紅色法治文化遺存目錄,開展系統研究,傳承紅色法治基因。
加強資源研究
加強紅色法治文化研究,對于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傳承紅色法治基因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2023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指出,“加強對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法制史特別是革命根據地法制史的研究,傳承紅色法治基因,賡續紅色法治血脈”。
近年來,各地各有關方面采取多種形式對紅色法治文化資源進行梳理研究。比如,甘肅省成立“傳承和弘揚南梁精神”專題研究課題組、南梁精神研究中心等機構,形成了《南梁革命根據地史》《南梁紅色法治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等系列專著和學術成果。又如,陜西延安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持續開展延安時期紅色法治文化、陜甘寧邊區法制史等領域的課題研究,支持專家學者系統性、基礎性的材料整理和專題性、創新性的理論研究工作。
在深入研究中,紅色法治文化的內涵被不斷挖掘,紅色法治文化的核心價值得以闡釋。
打造普法新圖景
如何讓紅色法治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是當前普法工作的一項新的任務。
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的《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于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要求“加強紅色法治文化保護、宣傳、傳承”。
近年來,各地把紅色法治文化作為貫穿法治建設的一根主線,積極探索法治文化與紅色文化深度融合,持續擦亮紅色普法品牌,全面展示紅色歷史中的深厚法治底蘊。
紅色文獻、曲藝劇、音樂劇、舞臺劇……多地大力推出紅色法治文化精品,以各類雅俗共賞的形式講述蕩氣回腸的紅色歷史。一批以宣傳普及紅色法治文化為主題的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在各地陸續建成推出,通過互動式、體驗式紅色法治教育實踐活動,推動紅色法治文化與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融合發展。
數字賦能提供了紅色法治文旅新體驗、新玩法,讓紅色法治文化“活”了起來。直觀生動的法治AR輕應用、系列紅色法治微視頻……多地利用科技手段拉近了紅色法治文化與群眾之間的時間距離和地理距離,在歷史與現實的穿梭中點亮紅色法治文化傳承的熊熊火炬,紅色法治文化煥發出新的生命力,紅色法治基因代代相傳、歷久彌堅。
來源:法治日報特別報道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中的立法動向
下一篇:
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解讀|確保執法司法各環節全過程在有效制約監督下運行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吳文謹、通訊員王遠遠報道:17日上午,市委黨校舉行2019年下半年主體班開學典禮暨“不忘初心、牢...
6月13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下稱遺產日),今年遺產日非遺活動的主題是“非遺傳承健康生活”。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
劉源望(武漢)有一種傳承總是托舉著嫩尖尖累了的,都藏在袖子里在不經意時,落下還有一種傳承總是以一種集體謝幕的方式先把紛...
出隊旗、敬隊禮,齊唱隊歌,為烈士獻花,向烈士默哀并三鞠躬,為烈士獻詞……莊嚴肅穆,每一個環節都飽含著少先隊員對何功偉...
21日,政協第二聯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在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皮定宇委員對咸寧中醫藥事業發展提出了六點建議:第一,...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譚昌強、通訊員王遠遠報道:1日,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徐小兵,為參加全市組織人事履職能力提升專...
搭上電商,非遺飛入百姓家——首屆“非遺購物節”述評(上)光明日報記者張玉玲“非遺直播”,叫好又叫“座”。“非遺購物節”...
穿漢服、逛國風集市等也引領了一波端午新風尚。微博投票:琴棋書畫、京劇、武術、舞蹈等國粹藝術580票漢服、團扇、國風美妝、...
”在拉薩市堆龍德慶區青少年活動中心舞蹈教室,伴隨著優美的藏戲唱腔,西藏自治區藏劇團藏戲演員達娃曲珍正向孩子們講解藏戲...
清明節來臨之際,赤壁市實驗小學在羊樓洞142烈士陵園開展“祭英烈、學黨史、跟黨走,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新時代好少年”革命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