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通山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著力構建包容審慎柔性執法監督體系,各執法單位積極作為、多措并舉推動“首違不罰+公益減罰+輕微速罰”執法新模式先行區創建工作,使執法與服務有機結合、公平與效率統籌兼顧,不斷提升群眾滿意度,以柔性執法體系構建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一、“首違不罰”升“智”又升溫。湖北某建材有限公司辦稅人員因出差忘記按期辦理6月份的納稅申報事宜,通羊稅務分局稅務干部發現其逾期后,采用電子文書送達方式向納稅人送達《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并通過電話輔導納稅人在電子稅務局納稅人端進行補充申報,完成以上操作后,系統便實時判定此次違法符合“首違不罰”,同時自動產生《不予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和《“首違不罰”宣教承諾書》。全過程不到十分鐘,企業辦稅人員足不出戶就輕松解決了涉稅違法事宜。
國家稅務總局通山縣分局通過“首違不罰”柔性執法方式,積極引導企業辦稅人自我糾錯、主動消除涉稅違法事宜,同時利用電子送達方式,全程網上智能化辦理,通過說服教育、宣教承諾、行政指導等非強制性手段,實現社會效果和執法效果的統一。
二、“公益減罰”減負不減責。2024年8月,焦某在下班途中,駕駛摩托車回家,被通山縣交警部門查獲,兩名執勤交警首先向焦某亮明了執法證件同時向其提醒了不戴頭盔的危險性,然后向焦某解讀了《咸寧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關于駕駛摩托車未安全頭盔的相關條款。了解到焦某是因為頭盔落在工作廠房,首次違法、情節輕微且未申請過社會服務抵扣罰款,執勤交警根據《咸寧市輕微違法行為社會服務實施辦法(試行)》向焦某告知了可以選擇接受罰款處罰或者履行社會服務,焦某向執勤交警申請履行社會服務抵扣罰款,并簽訂了《交通違法行為人承諾書》。隨后在執勤交警的指導下在通山縣犀港橋頭斑馬線處完成了半個小時的文明交通執勤志愿服務。
公益減罰政策體現出執法的溫度,通山交警在豐富行政懲戒的同時,注入了人性化教育特色。違法當事人在積極配合的情況下參與公益活動,主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有助于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
三、“輕微速罰”提速不降質。8月9日,通山縣交通運輸綜合執法人員在106國道巡查中發現,鄂L33***貨車,在貨物運輸中涉嫌超限運輸,且無法現場提供《超限運輸車輛通行證》,經引導至檢測站過磅檢測,發現該車超限0.6噸,執法人員立即詳細告知其違法事實和法律依據。經貨車司機對違法事實沒有任何異議且希望執法人員能夠快速辦理,不耽誤后續運輸工作,并向交通運輸部門提交了《輕微速罰申請書》。鑒于此案案情簡單、證據充分,考慮到貨車司機認錯態度良好,并主動卸載貨物至規定值,為方便群眾,通山縣交通運輸綜合執法人員快速審批,當天就完成了處罰案件的辦理,既確保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又便利了違法當事人。
輕微速罰作為一種便民利企的執法模式,通山交通運輸管理局通過壓縮辦案時間等措施快速辦理。同時對“簡案快辦”的適用范圍、基本流程等進行了明確規定,避免了長時間的法律程序給當事人帶來的經濟和時間成本。
下一步,通山縣將乘這次創建的東風,強化工作保障,加大工作協調,確保各項機制發揮最大質效,促使行政執法工作“橫向發展、縱向延伸”的大格局穩步推進,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高質量發展譜寫嶄新的篇章。
編輯:金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