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吳文娟
回望過去一年,經濟大省挑起經濟大梁,湖北走出了一條堅韌向上的發展曲線:GDP增速逆勢上揚、逐季攀升,主要指標高于全國、中部領先。
新質生產力注入新動能。光電子信息等五大優勢產業突破性發展,營收占全省規上工業營收比重超60%;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17個千億產業加速奔跑;算力與大數據等9個新興特色產業鋪展未來。
重點技術取得新突破。全球全國首款首創密集上新,全球首款65英寸8K印刷OLED曲面顯示屏在漢首發,全球首創大腦電信號“雙向讀寫”,全國首臺核心部件100%國產的高端晶圓激光切割設備問世……“湖北智造”不斷上新。
微觀主體“新新”向榮。湖北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5萬家,實現兩年翻番;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3萬家。全省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436家,總量達19306家,均創近五年新高;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216家,總數達678家,躍居中部第1位。
逆勢上揚 回升向好
湖北建設先行區邁出堅實步伐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吳文娟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過去一年,湖北經濟拼出逆勢上揚、逐季攀升、中部領先的成績單。
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第三工廠總裝車間繁忙的生產線。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溪 攝)
這是一份難中求成、難能可貴的成績單。面對周期性結構性矛盾交織、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國內大循環堵點,湖北勇挑經濟大省大梁,在高質量發展中奮楫爭先,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進中提質,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邁出堅實步伐。
穩 是主基調
穩中向好筑牢底盤
將觀察經濟的時間軸拉長,一條堅韌向上的發展曲線躍然眼前,顯現湖北發展“穩”的主基調。
與全國增速下行的大勢相比,我省經濟增速一季度5.1%、上半年5.6%、前三季度6%,走出了逆勢上行曲線。
在全國不斷爭先進位,經濟展現強勁韌性。2023年1月至11月,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5%、5.1%、8.8%,分別高于全國1.2個、2.2個、1.6個百分點,居中部第2、第1、第1。
面對復雜外部環境,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疊加,2023年湖北在“穩”上接續發力,激發發展活力。
過去一年,鏈鏈相連疏堵點。組建華紡鏈、長江汽車、九州醫藥、磷化工等重點產業供應鏈平臺,一鏈一策,鏈動精彩,打通循環堵點,“鏈”接全球資源。
過去一年,系列活動激潛力。省、市聯動開展“荊楚購·精彩全年”系列促消費活動,一季一主題、月月有節慶、周周有亮點,荊楚大地活力涌動,煙火升騰。
過去一年,重大項目增后勁。項目每季“打擂臺”,有效投資“壓艙頂梁”,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熱潮高漲。四季度全省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076個,其中百億級10個,總投資1.06萬億元,均超歷史同期。
過去一年,政策活水添動力。從穩增長接續政策“30條”、優化營商環境“47條”、降成本“33條”到穩就業“17條”、外貿降本“17條”……密集出臺政策“大禮包”,拿出真金白銀穩市場、穩產業、穩預期,以政策接續發力釋放出我省加力穩增長的強烈信號。全年累計為經營主體降本逾1300億元。
進 是關鍵詞
進中提質活力澎湃
逆勢上揚的曲線,不僅是量的增長,更是質的提升。
這是一份令人振奮的“進”之答卷。
進在創新——
一批重大科技創新項目深入布局,目前,8個大科學裝置、10家湖北實驗室、88家國家級科創平臺、452家新型研發機構等科技力量矩陣成勢見效,湖北在全國創新版圖中的戰略地位明顯提升。
1月18日,光谷科創大走廊,員工在湖北光安倫芯片有限公司芯片測試車間趕制訂單。(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通訊員 李妮 攝)
進在協同——
放眼荊楚,武漢都市圈同“芯”追“光”、襄陽都市圈合力競逐汽車新賽道、宜荊荊都市圈協同共筑“黃金三角”,三大都市圈建設全面起勢,標志性工程加快建設,協同發展深入推進,引領全省的發展格局加速形成。
進在動能——
在武漢,截至2023年底,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開放里程達到3378.73公里,累計開放里程數和開放區域數均位居全國第一;在宜昌,三峽東岳廟大數據中心、國家先進計算產業創新中心、百度人工智能智算中心、中科睿芯智算中心等一批算力中心相繼落戶……
目前,在武漢經開區660多公里的智能網聯汽車開放測試道路上,每天有來自東風、百度、小米等18家自動駕駛企業的百輛自動駕駛汽車參與測試、運營。(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通訊員 李巋 攝)
我省突破性發展五大優勢產業,著力壯大基本盤,帶動湖北產業能級提升;加快發展9個新興產業,搶先布局新賽道,鋪展未來。
2023年前三季度,五大優勢產業實現營收1.96萬億元,占全省規上工業營收比重超60%;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醫藥制造業等17個產業加速跑。湖北向“新”而行,為新型工業化貢獻“湖北樣本”。
進在主體——
一家家企業開足馬力、開拓進取,快干實干開新局。新主體蓬勃發展,湖北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5萬家,實現兩年翻番;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3萬家。全省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436家、總量達19306家,均創近五年新高;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216家,總數達678家,躍居中部第1位。
典型案例>>
技改提能
升級湖北制造加速煥新
武漢國家級人類遺傳資源庫,具有1500萬份樣本保藏能力、30PB樣本信息存儲及數據綜合處理能力。(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溪 攝)
易捷特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總裝車間里,生產線上一派繁忙,每兩分鐘就有一臺新能源汽車下線。
這是十堰汽車企業向“新”而行的縮影,也是湖北傳統產業技改煥新的剪影。
以汽車、冶金、化工等為代表的傳統產業,占湖北全部工業比重近80%。我省大力實施技改提能,加快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躍升步伐。
省政府每季度分行業召開技改現場會,聚焦紡織服裝、汽車、生物醫藥、應急產業,分行業、分類別引導企業科學篩選改造模式,掀起全省技改提能熱潮。2023年1月至11月,全省工業技改投資增長6.4%,高于全國2個百分點。
聚焦汽車新能源化發展,鋼鐵中高端優化升級,石化油轉特及煉化一體化等精細化發展,出臺汽車、冶金、化工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方案,支持企業生產換線、機器換人、設備換芯。2023年1月至11月,全省汽車行業承壓前行,增加值增長3.3%;鋼鐵行業在產量壓減的情況下,增加值反而增長5.3%;化工行業以19.7%的增速遙遙領先。
數字深度賦能,不斷抬升湖北制造新高度。全省在建5G全連接工廠238家、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62個;工業企業上云4.8萬家,覆蓋率接近50%。
躍居中部第一
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達678家
短短幾分鐘內,可以完成一次容量達上萬個細胞的標本篩查,并自動生成檢測報告。
武漢蘭丁智能醫學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員運用AI(人工智能)機器人工作站,進行宮頸癌樣本掃描。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這是武漢蘭丁智能醫學股份有限公司的“絕活”,該公司研發的人工智能癌細胞診斷機器人,能快速精準揪出早期癌細胞。
蘭丁醫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依靠自身練就的獨門絕技,迸發大能量。
我省高度重視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作,引導廣大企業聚焦實業、專注主業,在細分行業領域精耕細作、創新發展、做優做強。
省政府將中小企業成長工程納入督查激勵范圍,設立以獎代補轉移支付專項資金;出臺《關于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從財政金融支持、質量品牌建設、知識產權保護、數字化轉型、上市培育等12個方面,明確具體支持政策;搭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平臺,推動專精特新企業與行業龍頭協同創新;對省級專精特新企業探索建立常態化申報受理機制,搭建網上申報平臺,24小時不打烊,即報即受理,一企一輔導;組織“十百萬”產需對接活動,優化專精特新企業成長環境。
一大批創新能力強、特色突出、在國內細分市場占有優勢地位的專精特新企業紛紛涌現。2023年,湖北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216家,總數達678家,躍居中部第1位。
各方點贊>>
過去一年,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湖北走出了一條堅韌的上行曲線。經濟大省挑起經濟大梁,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這份奮斗答卷來之不易、振奮人心。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鄒薇
難中求成、難能可貴!湖北經濟大省地位進一步穩固,新型工業化穩步推進,科創能級實現新躍升,數字經濟增長強勁,中部風景,湖北更好。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 錢學鋒
一組組沉甸甸的經濟發展數據,傳遞著激蕩人心的奮進力量,我們企業也踏著高質量發展的節拍,闊步前行。
——仙桃市譽誠無紡布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周利榮
厲害了,我的湖北!高端、智能、綠色……向“新”而行,荊楚新,日日新!
——網友 “向陽而生”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喜迎省兩會③丨三大都市圈協同發力!湖北區域共譜發展“協奏曲”
下一篇:
喜迎省兩會②丨“三鏈”融合!解鎖湖北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密碼
”ABB集團高級副總裁、中國總裁張志強說,從ABB廈門工業中心落成到上海機器人超級工廠動工,從開放創新中心到未來實驗室, AB...
在人工智能的發展過程中,有一種聲音始終伴隨:人工智能會讓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失業嗎?在更隱形的層面,人工智能對高技能...
29日,北京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與愛思唯爾等機構在“中國醫院協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管理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專題學...
本報記者李正日前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發展...
“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收集,處理,加工,傳輸等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的滲透,引領著人類社會進入信息化時...
人工智能系統需要感知的信息主要來源于其視覺、聽覺、觸覺,而嗅覺也是很有價值的方向,目前已經有科研人員在研究氣味傳感器...
16日,第十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首次以“云上文博會”的形式在線上開幕。本屆文博會將利用5G...
訪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杜蘭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G20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上指出,疫情激發了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
核心閱讀人工智能是引領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正在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韓國政府力爭到2021年...
刷臉認證、自動駕駛、智能音箱、手術機器人……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進入爆發期,被廣泛應用于金融、電商、醫療、安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