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袁超一 通訊員 蔡蕾
前 言
受理案件495萬余件,結案485萬余件,比上一個五年分別上升84.67%和85.58%;涉企案件在線評估率達91.67%;推動全省573個人民法庭布局調整、轉型升級……一個個厚重的數據,是五年來全省法院工作成績單的縮影。
過去五年,全省法院立足新發展階段,圍繞“努力建設講政治的人民司法機關、努力為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形成貢獻審判力量、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義、努力鍛造荊楚審判的文明之師”的目標,認真履行“保一方平安、促一方發展” 的司法職能,服務保障湖北加快“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
答好“必答題”,為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
時間回到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法院1萬余名干警下沉到2300余個社區、村組、卡點,全力守護人民群眾健康和安全。
各法院堅持防疫、辦案“兩手抓”,第一時間向社會發布公告,對疫情防控期間審判執行工作依法做出妥善安排,通過網上立案、云間庭審、線上調解、遠程提訊、移動執行等方式,確保司法不停擺、正義不止步。
千方百計服務復工復產,省法院出臺服務復工復產27項司法措施,落實惠企惠民政策,全力以赴保市場主體、保職工飯碗、保大局穩定,為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提供有力司法服務。
省法院緊盯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領域,制定62條涉疫糾紛案件處理工作指引,妥善審理因疫情引發的合同履行、商鋪租賃、物流運輸、勞資用工等糾紛案件82萬余件,加快修復疫后經濟社會關系。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2020年,省法院在全國法院系統首創涉企案件經濟影響評估制度,客觀評估司法活動對企業經營可能造成的影響,根據評估結果依法選擇適當的辦案時機、手段、方法,盡可能把司法辦案對企業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
目前,全省法院涉企案件在線評估率達到91.67%。該制度被寫入《湖北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被省委、省政府推廣到行政執法領域全面試行。
為幫助危困企業“涅槃新生”,省法院著力加強破產審判工作,成立中部地區首個破產法庭,在全省所有市州建立企業破產處置府院聯動機制,推動金融機構對具有發展前景的破產重整企業提供信貸支持和信用重建,64家瀕臨破產企業通過司法重整走出困局。
扛起司法責任,推動更高水平平安湖北建設
五年來,全省法院著力推動更高水平的平安湖北建設,堅決維護政治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
始終保持對嚴重暴力、涉槍涉爆、黃賭毒、盜搶騙、拐賣婦女兒童等犯罪的嚴打高壓態勢,依法嚴懲危害食品藥品安全、電信網絡詐騙、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等犯罪,審結相關案件7.8萬余件,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審判執行任務如期完成,一批危害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利用宗族勢力操縱把持基層政權、強攬工程擾亂市場秩序的涉黑涉惡犯罪分子受到法律嚴懲。省法院獲評全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先進單位。
服務法治湖北建設,省法院支持和監督依法行政,在全省推行跨行政區域集中管轄行政訴訟案件,促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穩步提升,仙桃、潛江、天門等地達100%。
省法院主要負責人多次提出,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為湖北加快建成支點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全省法院圍繞服務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強化對高新技術產業的司法保護,審結知識產權案件6.6萬余件。知識產權“三合一”審判機制被國務院辦公廳、國家發改委推廣。省法院推動設立武漢知識產權法院,助力將武漢打造成為知識產權爭端解決“優選地”。
堅決扛起長江大保護司法責任,省法院出臺《依法服務和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實施意見》等5個司法文件,在長江重要干支流、“南水北調”水源地設立生態法庭;落實最嚴格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推進長江流域十年禁漁司法行動,依法審結環境資源案件23205件、環境公益訴訟案件1004件。
省法院率先出臺司法服務保障“雙碳”目標實現的實施意見,聯合碳排放交易中心組建“碳達峰碳中和司法理論與實踐基地”,服務保障我省加快布局“雙碳”發展新賽道。
注重強基導向,把公平正義送到群眾手中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切實把公平正義送到人民群眾手中。
五年來,全省法院妥善審理教育、就業、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民生案件29.1萬件,統一全省城鄉居民人身損害賠償標準,為困難當事人發放救助金2.64億元。開展根治欠薪專項行動,幫助農民工追回“血汗錢”13.71億元。
全省法院五年受理執行案件157萬余件,執結154萬余件,執行到位金額2726.8億元,及時兌現當事人勝訴權益。
深化家事審判改革,審結婚姻家庭案件32.5萬余件,簽發人身安全保護令445份,促進家庭和諧。全省102家法院掛牌成立“少年法庭”,選派580名法官受聘擔任法治副校長,發出家庭教育令205份,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回訪幫教等制度,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全省法院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持續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紛服務。構建“法院+工會”等“1+N”多元解紛模式,1516個調解組織、6691名調解人員入駐人民法院調解平臺,調解案件86.9萬余件,調解成功率達72.6%。
全面提升訴訟服務水平,建成運行“收轉發e中心”,推進訴訟服務大廳、訴訟服務網、12368熱線、巡回審判相互融合,實現跨域立案全覆蓋,調解、送達全流程在線,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人民法庭,是司法服務基層治理的最前沿。五年來,省法院更加注重強基導向,努力打造人民法庭服務基層社會治理的“湖北樣本”。
省法院積極爭取省人大常委會出臺《關于充分發揮人民法庭作用促進基層社會治理的決定》,提請省委出臺《關于加強全省人民法庭規范化建設的意見》,在全國率先以地方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形式,為人民法庭服務基層社會治理提供方向指引、路徑支撐、保障支持。
深入開展“基層基礎建設年”“人民法庭規范化建設年”活動,新建、改擴建、修繕人民法庭269個,推動全省573個人民法庭布局調整、轉型升級。同時,充分發揮人民法庭在“共同締造”中生力軍作用,推進司法服務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促進矛盾糾紛源頭治理。
加強隊伍建設,確保人民法院審判事業薪火相傳
五年來,湖北法院著力構建與新型審判權力運行模式相適應的制約監督機制,著力破解審判權力行使不夠和審判權力濫用問題,司法質效和公信力不斷提升。
省法院出臺《司法責任制工作指引》,建立全省案件監管平臺,加強對“四類案件”及其他案件的監督管理,通過壓實院庭長審判監督管理職責、推進全覆蓋的案件評查,確保對案件質量和司法廉潔的監督無盲區無死角。
同時,制定實施意見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加強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決策部署,就民事訴訟接受法律監督完善配套措施,邀請各級檢察長列席審判委員會1500余次。出臺意見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探索建立律師辯護、代理意見審查保障機制,全面推行律師參與化解和代理申訴信訪機制,三級法院邀請律師到審判委員會陳述意見140余次。
2022年,省法院組織院班子成員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先后赴13家中級法院及武漢鐵路運輸中院、武漢海事法院、漢江中院、沙洋法院等直屬法院,開展拉練檢查,針對全省法院在服務大局、司法為民、審判執行、審判監督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揭短亮丑、查找癥結,提出整改措施。
拉練檢查結束后,各中院、直屬法院對所有的問題逐一認領,明確責任主體、完成時限和要求,掛圖作戰,限期整改。
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是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的基礎性戰略性工程,是事關人民法院未來發展的根本大計。
省法院先后出臺《全省法院年輕干部隊伍建設實施方案》等文件,加大年輕干部培養力度。舉辦法官大講堂、中基層法院院長研修班、優秀青年干警訓練營,組織“輕騎兵送課下基層”業務培訓,與高校共建“審判教育實踐基地”。
省法院推薦24名年輕干部交流擔任中基層法院院領導,全省法院786名“80后”年輕干部走上各層級領導崗位。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舉行預備會議
下一篇:
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主席團舉行第一次會議
要抓好整改落實,加強統籌配合,在落實《決定》各項要求中唱好“大合唱”,用好用足法庭力量促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發展。
在黃紅元的帶領下,沙堆鎮人民法庭全體工作人員積極傳承創新“楓橋經驗”,扎根鄉村基層,助力鄉村振興,維護公平正義、守護...
新的一年,全市法院將在市委堅強領導、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有力監督下,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團結奮斗,為加...
今年來,通城縣法院扎實開展人民法庭規范化建設,在轄區所有法庭開通立案服務,切實打通了司法服務“最后一公里”,自推廣法...
近年來,嘉魚法院積極推進法院文化建設,堅持以書育人、以文化人,圍繞“建設學習型法院、培養學習型干警”的目標,不斷強化...
據了解,在實施全民閱讀活動中,我市針對機關職工、市(村)民、師生、游客、企業職工等不同人群,著力打造書香咸寧、書香機...
4月8日上午,省委書記應勇先后走訪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省政協和省法院、省檢察院,看望慰問機關干部,聽取工作情況介紹。應...
慶祝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市公安局舉行升警旗儀式孟祥偉出席并講話鍛造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咸警鐵軍本報訊...
“綜觀世界近現代史,凡是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沒有一個不是較好解決了法治和人治問題的。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全...
咸寧網訊記者譚宏宇報道:8月8日下午,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官書云以《筑牢政治忠誠常懷敬畏之心為咸寧現代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