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無垠的田野,目之所及,滿眼翠綠。田壟間,一位纖弱女子,扛著碩大一籃蔬菜……2月16日,記者在崇陽縣青山鎮吳城村見到80后新農人程艷時,像極了一幅油畫。
“這一片是800畝高產油菜,那邊300畝是水果玉米……”程艷講起她的“綠色莊園”時,言語中盡是青春、活力與自信。
回村辦農場
程艷出生于1987年,大學畢業后,先后在上海、深圳、溫州等地打工。其間,她當過品管員、跟單員、業務員乃至銷售經理,月薪萬余元。
2014年,年過半百的父母雙雙住院,程艷索性辭工回家照料,一切從零開始。
吳城村位于雋水河、青山河匯聚的膏腴之地。村里的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留下老人耕作田地。程艷發現,他們采用的還是非常傳統的方式,費時、費力,效益還低,有的干脆任田地拋荒。
“我要改變這現狀,讓土地生‘金’,幫大伙兒富起來?!背唐G萌發了發展現代農業的念頭。
反反復復的構想和外出考察學習后,她決定以科技和經營理念作為突破口,向規?;?/p>
沒有周轉資金,她就拿出保單、房屋、車子作抵押貸款,向親朋好友求助,籌措資金近百萬元。
簽訂土地流轉合同,購買大型農耕設備,購種選種播種……就像上了發條的鬧鐘,她每天起早摸黑,吃住在田邊的小木棚里。
鄉親們見她有兩把“刷子”,主動將田地流轉給她,很快,基地面積就近3000畝。程艷將它們劃分為生態香米區、水果玉米區、林果藥材區、時鮮蔬菜區。
2020年4月,她注冊成立了“崇陽縣雋青家庭農場”,申報注冊“雋青”牌商標,致力發展生態農業、有機農業、訂單農業。
科學化耕作
田壟正中有兩座大棚,里面種的竟然是香蕉,讓人驚奇。
“去年,我嘗試種植香蕉,專門建了兩個智能大棚?!背唐G告訴記者,大棚占地2畝,共栽種了270棵香蕉樹,經過培育發蔸,現在已有500多棵香蕉樹,很多游客慕名來打卡。
程艷還算起賬,一棵香蕉樹至少結50斤香蕉,樹下還能套種辣椒、圣女果等,一季畝產穩超4萬元。
“土辦法種田效益低,我就想方設法購買先進的農耕設備,并請專家來指導,更新種植品種。”程艷說。
為了種出能生吃的超甜水果玉米,她請來中國首席科學家、華中農業大學副校長、博導教授嚴建兵和專門研究超甜水果玉米的邱法展教授。他們多次實地考察把脈后,將這里定為華農國內指定試點示范區。
“我打算組建一個青年技術團隊,除了農場的日常管理外,還能為周邊農戶提供耕作、收割、施肥等服務。”程艷說。
帶大家富起來
程艷的手機里有這么一張照片:田埂上,一群人圍著她領工錢,紅色的鈔票映著大伙兒的笑臉,滿是幸福感。
“這是給村民們發工錢時拍的!”她說,農場每年要發工錢超過百萬元,去年年底結算時,90多位村民共領了40多萬元。
農場的技術員孫員民去年共領了42000元工錢。“沒想到我年紀這么大了,還能在家門口上班!”他說。
村民劉細初、陳翠鳳等老人將田地租給程艷,平日到田間地頭干一些農活,每個月還可以拿到3500元工錢。
2022年,程艷當選為市人大代表,在她的建議下,投資數百萬的高標準農田整改項目已動工,投資近億元的吳城村河堤加固加寬項目已經堪測,幾條機耕循環路硬化拓寬也已規劃實施。
眼下,她正在洽談打造5G智慧農業園,將由華農牽線,引進省農科院、省移動公司投資800萬元新建200畝智慧農業園,以實現“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預計本月底啟動。
“盤泥巴的背后,她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二組村民龔大伯說,程艷還自掏腰包,給大家裝路燈、架水電、接網線、修路,無償給村民提供玉米種子,手把手指導種植并幫忙銷售。
“我打小在農村長大,知道貧窮的苦楚,讓大家都富起來,是我的最終夢想!”程艷說。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麗婭)
編輯:hefan
上一篇:
下一篇:
“創二代”許?。鹤屚ㄉ睫r機走向全國
12月8日,崇陽縣雋青家庭農場大棚糯蕉基地,農場總經理程艷和村民一起鋤地,為套種蔬菜做準備。
咸寧網訊記者丁偉報道:1月13日,在崇陽縣青山鎮吳城村雋青農場蘿卜地里,十來個農戶正在田里拔蘿卜,一個個白白胖胖的蘿卜整...
“農場除了種植和觀光,還是一個科普基地,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農耕’生活,了解現代農業基礎知識,加深與農業和文化的親近感。
21日,陽光明媚,嘉魚縣渡普鎮凈堡村二組的杰佳家庭農場水果種植基地,工人正在為果樹噴灑農藥。對于農場未來的發展,湯兆原...
1月20日,崇陽縣青山鎮吳城村雋青農場,暖陽灑在田野上,一派祥和。 村民圍著農場負責人程艷喜領工錢,紅色鈔票在他們手中數...
陳怡升(咸安)今天是端午節,是一個引入思念的日子,呆坐家中的我,陡然想起了我一周前離世的大嫂!其后,大哥因為工作關系轉至...
11月9日,嘉魚縣官橋鎮官橋村8組開心農場溫室大棚,工人們正在采摘車上給番茄株落蔓。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夏正鋒通訊員徐陽鄧...
我在紅樓度過4年求學時光,紅樓像一位心懷博大慈母,用母性柔懷,擁抱一只志在藍天雛鳥,讓其羽翼漸豐,飛翔于文學漫漫征途。
據了解,育苗館有花卉品種20多種,每個季節品種不同,游客選中,現場掃碼付款即可帶走,一年四季,游客絡繹不絕。
咸寧網訊記者葉子、通訊員焦金發、龐江峰報道:近年來,通山縣廈鋪鎮青山村,正從以前一個經濟落后的山區貧困村,搖身變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