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變少了、課后服務內容豐富了、體美勞課程更加發揮出育人作用……自“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基礎教育領域發生了巨大變化。
新學期伊始,如何繼續推動“雙減”落實,真正實現基礎教育生態的大變革,學校承擔著極為重要的責任。中小學應如何更好發揮主陣地作用,又要如何妥善解決過去幾個月實踐中的重難點問題?對此,記者采訪了多位代表委員。
教學質量:“正餐”如何更科學
“‘雙減’以來課堂教學改革的步伐加快了,這是我們教育的春風。”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第二中學校長庹慶明說。
“雙減”呼喚更高質量的學校教育。
既要減輕負擔,又要求高質量,這是一道難題。
在調研中,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學校校長劉希婭發現,若將落實“雙減”的著力點僅僅放在作業、課后輔導的種類和花樣研究上,將難以達到“整體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要求。“‘雙減’背景下的改革路徑,必定是基于學校辦學脈絡、整體化推進的系統變革。”
對此,謝家灣小學通過整體優化學校課程要素,形成了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的學校課程體系。劉希婭介紹,在豐富課程內容方面,學校整合多版本教材及生活實際研發了152本“小梅花系列叢書”,為學科課程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學習材料。在課堂教學方面,學校將國家課程標準分解細化到每節課,精準化設置每節課的學習目標,并總結提煉分層教學實踐經驗,編寫出版7門學科的《教學建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學生不僅笑容多、愛運動、樂交流,而且在市區質量監測中學業成績好、綜合素質強,閱讀、數學、思維等20余個監測指標均名列前茅。”劉希婭自豪地說。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市第一實驗學校教育集團總校校長崔建梅同樣認為:“高質量不是從題海中來,也不是考試考出來的。要培養智慧型教師,在教師承擔更多‘雙減’責任的同時做好針對教師的減負工作,讓他們有更多時間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
作業管理:“減量”如何保質量
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雙減”政策對作業量劃了紅線。
在日前中國教育報發布的“‘雙減’之下,教師工作如何提質增效”調查中,有近五成教師認為“創新作業形式,減少簡單、重復性作業”是減輕作業負擔的最佳方式,但他們設計分層、彈性、個性化作業的能力尚有不足。
“減量”如何保質量?
身處全國9個“雙減”試點城市之一的遼寧沈陽,全國人大代表,東北育才教育集團黨委書記、校長高琛有很深的感悟:“作業是教育的顯性呈現,背后承載的是教學、課程、教育觀。”
在當地教育局、專家的指導下,東北育才學校對作業進行了一番“科學瘦身”。高琛為教師們支招:“每課作業結合學情,教師自制精準導學案和作業單;每周作業以整理錯題本為主,讓學生在復習中鞏固、在分析錯因和改錯中思考和感悟;每階段作業以制作思維導圖為依托,讓學生在總結中理清知識之間的脈絡,建構知識體系,深入理解學科思想;每學期作業則以復習整理作業和研究性學習作業為主。”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臨沂市北城小學校長張淑琴也找到了好方法。在北城小學,作業設計研究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內容,教師們設計了課前預學、課中共學、課后拓學3類作業。張淑琴說:“學校還建立了學科組長主體—教研員審批、班主任協調—年級主任審批、作業公示等制度,確保作業不超量、有質量。”
作為兩屆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六盤水市實驗小學教師吳明蘭扎根基層,了解民生。她認為,農村教師科學設計作業的能力亟待提高。“教師需要對班級每個學生有全面、準確的了解,根據實際學情分層設計作業。雖然這對教師是一個不小的考驗,但不能只是等著‘被推著前進’,還要不斷探索。”
課后服務:“加餐”如何更營養
幾個月來,“5+2=?”是教育者們心頭努力計算的式子——在每個上學日,放學時間延后兩個小時,這個“加法”如何加出育人成效最大值?
顯然,只是看護、寫作業不是最優解。中國教育報的調查顯示,學生最喜歡的課后服務內容分別是興趣小組和社團活動、體育類、藝術類、科普類,分別占比18%、17%、16%、12%。
全國人大代表、東北師大附屬中學校長邵志豪建議,學校要積極構建“學科—課程—社團—平臺”四位一體的個性化課后服務。他進一步說明:“學校應以課程的形式系統化開展課后服務,搭建選擇性、走班式的課程體系,讓學生以半學期時長為單位,選擇心儀課程進行系統學習。組建社團,把學生們組織在一起,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同樣表示:“課后服務在指導孩子們完成課后作業后,應該給孩子們提供多樣化的科技、藝術、體育等活動,也可以到社區開展社會實踐,到博物館、科技館開展參觀活動。”倪閩景介紹,上海建立了校外教育質量評測中心,通過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征集了幾千門進校課程,請專家進行評審后推薦給區教育局和學校,供其選用,并動態跟蹤評估活動質量。
如何在為家長減輕接送壓力的同時,讓參與課后服務的教師也有獲得感、幸福感?吳明蘭呼吁有關部門進一步優化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方案,督促各省級部門盡快落實課后延時服務收費政策,并確保所收取的費用完全用于教師課后服務津貼;將課后延時服務成果納入教師職稱評審條件;建立對課后延時服務的表彰激勵制度。
全國政協委員、遼寧省政協副主席姜軍建議,加大對課后服務的財政投入,提高對提供課后服務教師的補助標準。通過招募社會志愿者及外聘人員參與課后服務,彌補師資力量不足。建立外聘人員考勤、推門聽課、授課內容備案等制度,與其簽訂師德師風和校園安全責任書,明確外聘人員工作職責,規范外聘人員教學行為。(記者林煥新 焦以璇)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全國政協委員傅勇林:把“旅游化”理念融入鄉村振興
下一篇:
全國政協委員嚴純華:打造西部高等教育戰略支點十分必要
咸寧新聞網北京3月5日電 記者朱哲、特約記者祝軍報道:5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湖北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審議政...
題:脫貧后如何接續奮斗?——代表委員熱議推進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新華社記者范帆、郭強“我們村正在挖掘民族特色發展鄉村...
凝聚起決戰決勝的人民偉力——2020年全國兩會巡禮新華社記者歷史,總在關鍵時刻標注下特殊的印記——2020年5月21日至28日,中...
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京開幕習近平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王岐山等在主席臺就座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栗戰書主持大會聽取關...
”來自內蒙古阿拉善盟的全國人大代表戈明說:“我們手拉著手、心連著心,一定能攻堅克難,在新的逐夢航程上前進。
代表委員表示,新的一年,將以實干開拓進取,努力交出更加精彩的高質量發展答卷,用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在代表委員們的呼吁和推動下,國家層面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政策,讓我深切感受到了依法履職盡責對社會發展、教育進步的推動作用。
“在鞏固深化隊伍教育整頓成果的基礎上,持續做好隊伍規范管理工作,推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助力法治中國建設邁上新臺階。
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京閉幕批準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等通過關于修改地方組織法的決定習近平簽署主席令...
全國人大代表“小桔”,今年全國兩會又一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在她的帶領下,村里新建了400多平方米的光伏發電基地、百畝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