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春露暫留客,
兩腋清風幾欲仙?!?/p>
從武漢市南行80公里,便到了風景如畫的“鄂南明珠”——咸寧市。咸寧歷史悠久,著名的赤壁之戰就發生在這里。她也是塊自然資源豐富的土地,這里是享譽全國的桂花之鄉、楠竹之鄉、苧麻之鄉、茶葉之鄉。她還是座宜游宜居的生態之城,全市森林覆蓋率高達53.01%,是中國溫泉之城、中國魅力之城。她交通便捷、區位優越明顯,位居中部崛起“兩縱兩橫”和湖北“兩圈一帶”戰略規劃的重要區域,是武漢、長沙、南昌三大省會城市經濟區的地理中心。
如今,正式融入武漢都市圈的咸寧,已插上高速發展的翅膀,蓄勢騰飛。九城同心,未來可期。
再品千年茶藝
重振“萬里茶道”
咸寧赤壁茶葉種植始于漢代,距今2000余年。隨著人們對歷史文化的重新發掘,古老“萬里茶道”上的歷史名鎮羊樓洞,處湘、鄂、贛三省交界處,明清之際系蒲圻(今赤壁市)六大古鎮之一,為“松峰茶”原產地,素有“磚茶之鄉”的美稱。羊樓洞古鎮在中國茶業發展歷史上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萬里茶路沿途國家把羊樓洞作為對中國茶的理解。作為青磚茶的原產地,羊樓洞“洞茶”已有200多年歷史。
這里承載著重煥茶道榮光的“精髓”——青磚茶工藝。在羊樓洞近代俄商茶廠原址附近,如今豎起了一座中國青磚茶博物館。這里以物為宗,2000余件/套展示文物和2000件庫房收藏文物,從縱向時間軸和橫向器物對比的雙重維度,向世人訴說著中國青磚茶的前世今生。博物館總面積3200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展廳,一邊是茶藝館,一邊是交流館。在這獨一無二的時空里,煮上一壺青磚茶,在青磚茶的原產地,講述青磚茶的歷史,別有一番風味。這里藏品繁多、史料詳實、系列完整,是國內主題最突出、特色最鮮明、藏品最豐富、文化底蘊最深厚的茶葉專業博物館。公辦民藏、優勢互補、效能轉換,中國青磚茶博物館開創了全新的辦館模式,也探索了一條高效文化產業發展的新路子,讓文化自信基礎進一步夯實。
從“桂花之鄉”到“中國桂花城”
咸寧自古就有種植桂花的傳統,因此別稱“桂花城”。早在2000年6月,國家林業局就命名咸安區“中國桂花之鄉”,全市6個縣市區45個鄉鎮栽植桂花,面積約10萬畝,占全國第一。其中,桂花古樹達2282株、占全國古桂總量的90%。留存如此龐大的古桂群,也印證了咸寧綠色、生態、宜居的城市特色。古桂群的地標與非遺文化傳承,傳承著城市精神文化。
近年來,咸寧大力發展桂花產業,目前,已形成桂花酒、桂花飲料、桂花食品、桂花香料等四個系列近百個產品。按照規劃,咸寧未來在桂花資源保護培育的基礎上,以桂花全株精深加工和利用為主業,發展桂花文旅康養,實現三產融合,打造以桂花為主題的咸寧城市公共品牌和城市標識,實現從“中國桂花之鄉”到“中國桂花城”轉變。
打造光谷向南重要增長極
2021年5月,武漢、咸寧、黃石、鄂州、孝感、黃岡、仙桃、天門、潛江等9市共同簽署《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合作框架協議》,達成了城市圈五項合作協議共謀同城化發展。地處武漢以南的咸寧,素來與武漢合作基礎良好,尤其是毗鄰的東湖高新區。2008年“中國光谷?咸寧工業園”啟動,2013年光谷生物城咸寧醫藥園成立。光谷科創大走廊發展戰略規劃發布后,咸寧功能區加快建設,在生命健康、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領域布局力度不斷加大。為加速融入武漢城市群,去年以來,咸寧聚焦“五同”發力,實行“六個一”的抓落實機制,并將“武咸同城”發展納入到咸寧“十四五”發展的15項重大事項,明確主攻方向,集中資源要素,主動加強協作,全力推動成勢見效。
2021年,咸寧制定出臺了“武咸同城”發展實施方案、三年行動計劃等。同時,配合武漢市編制城市圈發展規劃、空間規劃以及光谷科創大走廊、交通“硬聯通”三年行動方案等專項規劃,進一步明確了咸寧的個性功能, 出臺《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咸寧功能區發展規劃(2021—2035年)》。
在交通方面,著力打造一小時通勤圈。赤壁長江大橋、鄂咸高速公路已于去年9月底相繼通車,武深高速公路崇陽西互通4.7公里連接線已建成通車。目前,咸寧正協同武漢市開展武漢南過江通道(簰洲灣長江大橋)、武咸快速通道天子山大橋、102省道江夏段改造項目前期工作。
在科技創新方面,全力推進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咸寧功能區建設。去年1至11月,咸寧集中開工建設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重點科技和產業發展項目269個,總投資約624億元,承接省“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區域創新科技項目獲批立項11項。今年2月18日,武漢東湖高新區與咸寧市簽訂三項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平臺構建、園區建設、科技金融等方面展開合作。這是新年度深化武漢都市圈同城化發展的開篇,也是光谷科創大走廊“1+4”合作的壓軸。目前,東湖高新區作為光谷科創大走廊核心承載區,與“鄂黃黃咸”功能區在區域協同發展上取得實質性進展,多個產業園區、一批產業項目落地生根。
招商引資方面,咸寧積極采取“飛地經濟”、“園外園”招商,探索“總部在漢、基地在咸”合作模式,承接武漢產業轉移項目41個,合同投資總額59.17億元,加快打造武漢功能拓展重要承載區和產業轉移新高地。
民生保障方面,咸寧市民之家已于去年11月正式啟用,咸寧市直、咸寧高新區、咸安區政務服務中心實現“三合一”。住房公積金與武漢異地互認互貸1260萬元。
咸寧提出,2022年將進一步統一思想,聚焦重點,狠抓落實,加快推動武漢都市圈同城化發展成勢見效。作為武漢城市圈南大門戶,咸寧要加快對接武漢,打造武漢的“新外延”“后花園”。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九城同心向未來】黃石“來電”!
下一篇:
【九城同心向未來】鄂州:武鄂同“芯” 飛向未來
楊軍調研“光谷科創大走廊”咸寧功能區建設讓科技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咸寧網訊記者吳文謹報道:6月28日,市委副書...
王遠鶴在調研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咸寧功能區建設時要求搶抓機遇推動咸寧科技創新咸寧網訊記者?周榮華報道:4月6日,市委副...
轉型升級中的黃石,奔跑在加快建設武漢都市圈核心城市和長江中游城市群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大道上。
咸寧網訊記者吳文謹、通訊員劉曉報道:11月16日,市僑聯啟動市直“僑胞之家”揭牌儀式。將依托社交媒體,積極推進“網上僑胞...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吳文謹14日下午和15日,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咸寧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和代表小組會議,審議政府工作...
至此,全縣8.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抓實重點、補齊短板、做強弱項,加快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報道:24日至25日,市委市政府召開2019年一季度全市項目建設暨經濟形勢分析視頻會議。要在補...
李兵王小龍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
圖:新華保險2019年年中工作會議8月16-17日,新華保險2019年年中工作會議在合肥召開。加速構建發展競爭壁壘,科學合理編制年...
1“一城為核”堅持規劃引領形成全域空間“一張圖”,把好山好水、歷史文化融入城市建設,著力打造華中地區獨具特色、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