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5月18日電題:擦亮深山明珠——人居環境整治推動重慶石柱縣金鈴鄉文旅融合
新華社記者李曉婷
沿315國道經“九曲十八彎”行至武陵山脈深處,一座座別具特色的土家吊腳小樓藏匿于此;干凈整潔的風情街上,豐富多彩的民俗歌舞表演和非遺手藝展陳吸引了四方來客。
“坡棧不住,難上鹽大路。”行走在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金鈴鄉,游客們聽當地村民講述著“巴鹽古道”上的故事:古代巴人沿峭壁槽谷穿越大山的層層褶皺形成“巴鹽古道”,依古道而建的金鈴鄉則成為“挑子客”的歇息之地。
作為“巴鹽古道”上的“活化石”,金鈴鄉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但長久以來,交通不便、房屋老舊、設施不完善等因素讓金鈴鄉“隱于大山”,豐富的旅游資源未能發揮出真正價值。
“以前場鎮上住著十幾戶人家,都以種植糧食和外出務工為生。”75歲的金鈴鄉村民何紹飛一邊說著,一邊手指快速翻轉,一個漂亮的棕編盤墊正逐漸成形。
近年來,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多方籌資4000萬元對石柱縣進行對口幫扶,著力于對金鈴鄉場鎮街道沿線人居環境進行綜合整治,修繕改造人居環境及綠化面積超過1.5萬平方米,鋪設供水及消防管網24公里。
“金鈴鄉在中核集團支持下,保護性開發了土家民俗文化,對建筑進行了修繕整治和風貌協調,完善了鄉村旅游公共配套設施,在此基礎上打造出一條民俗風情街。”金鈴鄉黨委書記譚寧說。
“瞧!以前村民們堆垃圾的地方現在成了民俗節目表演場地。”何紹飛說,如今他有了新的營生手段:在民俗風情街上售賣自己的棕編手工藝品。啰兒調、西蘭卡普、擺手舞、土家鑼鼓……更多當地民俗元素為旅游項目注入文化活力。
“我們帶著自己的作品從旁邊的洗新鄉趕來。”木兵棕編非遺傳承人余雪蘭說,風情街為更多民間傳統工藝提供了展示空間。
一里長街,舊貌換新顏。依托農文旅產業融合暨鄉村振興示范項目,金鈴鄉民俗風情街上新增30多家土家特色店鋪、餐飲店,同時帶動旅游務工就業超300人。一條“巴鹽古道”,一個傳統村落,一段民俗風情……就這樣,一顆深山中的明珠重新煥發光彩。(完)
編輯:trs_zycf
上一篇: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這是辛付村,也是“幸福村”!
下一篇: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我們的新時代)從“打工人”到“新農人”——這些青年人這樣干
丁小強在全市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現場會上強調全面啟動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行動咸寧網訊記者朱哲報道:3月30日,我市在崇陽...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黃柱、特約記者童金健、通訊員劉亞琴、張升明報道:11日,走進赤壁市中伙鋪鎮安豐村,映入眼簾的...
21日,市委書記丁小強,市委副書記、市長王遠鶴帶領拉練檢查團到通城縣、崇陽縣、赤壁市和通山縣,就二季度項目建設、人居環...
近日,中央文明委下發《關于表彰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及新一屆全國未成年...
咸寧網訊通訊員張鷺報道:近日,簰洲灣鎮把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振興、創建文明城市等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掀起環境衛生綜合...
咸寧網訊通訊員張鷺報道:近日,嘉魚縣簰洲灣鎮把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振興、創建文明城市等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掀起環境衛...
21日,廈鋪鎮街頭,由鎮綜合行政執法大隊牽頭組成的綜合工作組對沿街商鋪開展全面整治,重點整治出店經營、亂搭亂建、亂堆亂放...
日前,航拍鏡頭下的冬日淦河美景如畫。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夏正鋒攝。
咸寧網訊全媒體記者鄒輝、通訊員劉月琴報道:為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動鄉村振興全面實施,近日,崇陽縣白霓鎮組織各村...
專項整治行動對村級公路沿線進行清理,保持公路兩旁整潔,并在全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評比活動,動員廣大村民自覺行動,從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