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楓(左一)正在向患者劉慶(化名)解釋檢查報告單上的內容。新華社記者劉方強攝
掛號、預約、問診、檢查、取藥……“90后”陪診師李楓的工作,就是陪伴患者用最短的時間辦完各種就醫手續,幫助他們解決看病中遇到的問題。
“治療的主要目標是讓腎功能穩定、尿蛋白減少。注意飲食清淡、睡眠充足。”走出診室,李楓把剛剛的醫囑向患者劉慶(化名)重復了一遍,就像兒子在叮囑自己的老父親一樣。
實際上,他們認識還不到一小時。
“陪診是個新興行業,前景廣闊”
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李楓陪著劉慶看完腎臟內科門診后,又來到了三樓的動態腦電圖室。由于劉慶行動不便,李楓一手幫他拿包,一手攙扶著他。
“經常會莫名頭暈,所以一直想做個動態腦電圖檢查,但是做這個檢查必須要有人陪同,而我平時一個人生活,所以今天找了陪診,看病過程中還能有人說說話。”劉慶說,這是他第一次預約陪診服務。
李楓今年25歲,畢業于安徽中醫藥大學,目前正在找工作。利用空余時間,他從今年3月份開始兼職從事陪診工作。
“自己有過在醫院工作的經歷,見到過很多老人因為不熟悉流程,不懂如何操作自助機器,就醫時非常無助,剛好自己目前有時間,所以就找到了這份兼職。在幫助他人的同時,自己也能有點收入,還能減輕醫院工作人員負擔。”李楓告訴記者,醫院導診提供的是共性服務,無法面面俱到,而我們可以根據患者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
9月2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67億,占總人口的18.9%;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億,占總人口的14.2%。預計“十四五”時期,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占比將超過20%,中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放射科主任醫師趙紅介紹,現在醫院里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這提高了醫院的運轉效率,但同時也增加了一些老人的就醫難度。
“如果把陪診師作為一個正式的職業,可以有效減輕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醫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病人的診斷治療上,而不是去陪診或者引導,所以陪診師這樣一個職業還是很有必要的。”趙紅告訴記者。
有需求就有市場。
“陪診是個新興行業,前景廣闊。子女在外打拼,父母身體不適時,他們不能及時返回,如果有人能夠陪著父母去趟醫院,他們會更安心。”安徽省合肥市一家陪診公司的運營經理王暉告訴記者。
據介紹,目前該公司有全職陪診師10人,兼職陪診師約70人,每周的訂單大約有20單,最多的時候每周超過40單,收費標準為:半天200元,全天350元。除了陪診,該公司還提供代取、郵寄藥品和檢查報告等服務。
“把自己當成患者的家屬”
與其加入公司,很多陪診師選擇自己單干,高月(化名)就是其中一位。她自己在網上發布信息,通過提供優質的服務,建立自己的口碑,逐漸獲得了穩定的客戶群體。
“干這個工作不能只想著賺錢,一定要有責任心,要把自己當成患者的家屬。”高月說,2019年從醫學院校畢業后,她曾在社區醫院和藥房工作過3年。
“我也是偶然在網上看到陪診師這個工作的,一開始我很好奇,怎么還有這樣的工作?”后來經過了解,她覺得這正是她想做的事。于是,她辭掉了藥房的工作,也干起了陪診,“這個工作時間相對自由一些,這樣既可以有時間照顧家庭,也能獲得一定收入,還能幫助別人。”
據了解,高月接觸的客戶當中,一半以上是老年人。通常的情況是,下單的是年輕人,就診的是老年人。很多時候,子女忙于工作或身處外地無法及時返回,他們就會聯系到高月,尋求陪診服務。
“老人都是比較節儉的,舍不得花這個錢。有的子女會叮囑讓我裝作是他們的同事或朋友。”面對這樣的情況,高月都會積極配合。
當然,很多老人并不知道目前已經出現了陪診服務。不久前,在一次陪診過程中,高月看到一位老大爺看完眼科門診后迷路了,不知道去哪取藥,一直在原地徘徊。出于職業習慣,高月趕忙走上前問清楚了情況,陪著這位92歲的大爺去藥房取了藥,最終把他送出醫院大門。
老大爺對這位好心人也是連連感謝,他并不知道高月是“擅自離崗”。高月隨后又上樓找到了原本需要陪診的患者。“還好那位患者非常理解,畢竟他是付費了,而我卻去幫了別人。”高月說。
作為服務性工作,人際交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由于患者來自全省各地,很多老人講話都是帶著方言。來自皖北地區的高月有時很難明白皖南地區的方言。
“這時候就需要我們耐心一點,多問幾遍,把患者的意思問清楚。此外,就診時,醫生講的話有時稍顯專業,而且就診時間有限,后面很多人排著號,出來后,我們還要用通俗的語言向患者再解釋一遍。”高月說,“當然我還會把就診情況電話告知老人的家屬。”
“簡單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認真做。”這是高月朋友圈里出現最多的一句話,她也在用這種方式不斷提醒自己認真對待每一位患者。
除了陪診,有時高月還會代替患者進行問診。由于疫情或者其他原因,有些患者本人無法來到合肥的醫院,他們在網上掛號之后,高月就替他們找到醫生問診。
讓陪診服務“走得更遠”
“隨著老年人口增多,社會對陪診的需求會越來越多,所以很多人都開始加入這一行業。說實話,這個工作的門檻不高,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高月說。記者在她的抖音賬號上看到,有不少網友在相關視頻下留言咨詢如何成為陪診師。
據了解,我國目前并未將陪診師納入職業目錄,當然就不存在統一的職業規范。采訪過程中,不少陪診師和醫生表示,希望能出臺相關文件,對從業機構和人員進行審批或備案管理,規范行業發展,這樣陪診服務才能“走得更遠”。
“我覺得應該發展陪診師的職業,但同時規范化的工作也要跟上,避免出現黃牛、醫托。”趙紅說。
相關業內人士還表示,陪診師在服務過程中難免會接觸到患者的信息,保護患者隱私也值得關注。有的陪診師以“找熟人插隊”為賣點,還會影響就醫公平。另外,在提供陪診服務時,陪診師和患者還應明確雙方的責任、義務,以防出現墊付的掛號費要不回、沒有約上專家號要求退費等情況。(記者劉方強)
編輯:但堂丹
題:統籌城鄉發展增進人民福祉——各地聚焦堅持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新華社記者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
市醫療保障局待遇保障科科長朱敏介紹,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是在我市行政區域內,對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通過統一...
咸寧網訊記者王恬報道:睡覺打鼾睡得香嗎?市疾控中心醫生表示,睡覺打呼嚕,其實并不是睡得香,相反嚴重的打呼嚕是一種病。長...
在前期調研摸底的基礎上,確立一批機關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的聯系點,通過三年行動,把聯系點建成示范點,再通過示范點帶...
咸寧網訊通訊員李雪、劉智利報道:今年以來,崇陽縣稅務局堅定改革意志,秉承實干作風,著力傾聽基層心聲,激發隊伍活力,積...
2020年第8期(總第44期)咸寧市十大標志性戰役指揮部辦公室2020年4月23日2杭鶯調研生態環保、河庫長制工作2吳剛調研淦河入...
咸寧市創衛辦二〇二〇年七月二十一日關于七月中上旬國衛復審工作情況的通報7月3日,我市召開了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暨國家衛生城...
咸寧市政府常務會議要求保持大戰狀態?沖刺目標任務咸寧網訊記者?周榮華報道:11月3日,市委副書記、市長王遠鶴主持召開市政...
常言道,細節決定成敗。但對照創文測評體系,我們在創建的細節上還不夠完善,比如交通秩序需要進一步治理,居民社區和生活小...
文明城市創建,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只有“進行時”,沒有“休止符”。目前市區內由市城發集團負責環境整治的地塊有558.03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