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分三路在廣州誓師北伐。8月25日,由共產黨領導的以共產黨員為骨干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先遣隊葉挺獨立團進占蒲圻(今赤壁)中伙鋪車站,切斷了駐湘吳軍沿粵漢鐵路北撤之路。
8月23日,北伐軍總司令都下達迅速向武漢推進的命令。第四軍仍以葉挺獨立團為先鋒沿粵漢鐵路挺進,于蒲圻中伙鋪東站殲敵孫建業部第二團,俘團長以下官兵400余人,隨即發動著名的汀泗橋戰役。
26日凌晨4時至6時半,北伐軍進攻部隊分三路出擊。上午10時許,北伐軍占領汀泗橋前哨陣地高櫧山,與吳軍右翼部隊交火,雙方激戰2小時,敵退守鐵路橋東塔垴山,以猛烈火力封鎖橋面,兩軍形成隔河對峙狀態。當日,長江潰口,河水暴漲,汀泗橋鎮三面洪水橫溢,水深河闊.進攻愈加艱難。
27日凌晨,在咸寧共產黨組織負責人聶洪鈞領導的農民土槍隊、破路隊、向導隊的配合下,葉挺獨立團以當地農民作向導,乘夜色從密林小路繞至東北古塘角插入敵后,突襲敵后背,將敵截成兩段。全軍將士同咸寧農民武裝協同作戰,至6時許,北伐軍所部相繼占領鎮東南、塔垴山、石鼓嶺等制高點,東南各地悉數攻破。7時許,北伐軍于橋頭發起猛攻,攻克號稱“天險”的汀泗橋。吳部敗退向咸寧方向逃竄,于古塘角附近叉遭葉挺獨立團猝然猛攻,敵軍全線崩潰。9時許,北伐軍全面攻取戰略要地汀泗橋。葉挺獨立團乘勝追擊,于11時攻占了咸寧縣城。
汀泗橋戰役共計斃敵千余人,俘敵師參謀長、旅長、團長及團以下軍官157人,士兵2296人,繳獲大炮4門,機槍67挺,長短槍1542支,以及大量米面等軍需物資,軍閥吳佩孚的宋大霈部全軍覆沒。
8月27日,吳佩孚專車抵達賀勝僑,調重兵數萬,山炮數十門,重機槍200余挺,就地設防固守。8月29日晨,國民革命軍下達總攻令,賀勝橋之戰揭開序幕。30日凌晨,敵以主力劉玉春部襲擊北伐軍第四、七軍結合部,葉挺獨立團遭敵猛烈攻擊而幾度瀕臨危境。獨立團由咸寧農會帶路向敵陣發起沖鋒,吳軍陣線開始動搖且戰且退。至上午9時,獨立團攻克敵主陣地楊林槨,并尾追退敵至第二線桃林鋪,繼續發起攻擊。至10時許,吳軍第二道防線全線崩潰。8月31日,北伐軍連續沖破兩道防線后,第七軍第一路由夏威率領向鄂城方向進取,第二路胡宗鐸部繼續協同第四軍作戰,直插武昌縣境南橋,繞敵后包抄賀勝橋。葉挺獨立團連破兩道防線,追敵于最后一道防線,接著攻打印斗山敵炮陣,從印斗山至鐵路西一線殺入敵陣。中共咸寧縣組織領導的農民武裝,亦在賀勝橋北配合襲擊吳軍,經數小時激戰,敵全線崩潰。當日午時,北伐軍完全占領賀勝橋。此役,共俘敵軍官201人,準尉官及士卒3334人,斃傷敵軍數以千計,繳獲大炮24門,各類槍支約3000支,以及大量軍需物資。
中共五大與鄂南地方黨組織的改建
1927年4月,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1927年4月27日至5月10日,中國共產黨在漢口舉行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組織問題議決案》等決議,對當時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擴大黨的力量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根據五大組織問題決議精神,中共湖北區委改建為中共湖北省委,鄂南各縣(除嘉魚外)黨的部委(地方執委)均改建為黨的縣委。
中共鄂南各縣委(特支)建立后,即著手擴大黨的組織力量并加強對工農青婦等革命團體的領導,調整充實相關組織,繼續發展工農運動。黨的縣委組織有別于此前的部委組織,更異于國共合作的國民黨縣黨部(其時鄂南各縣國民黨縣黨部主要負責人大部份由共產黨人擔任)。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下一篇:
走進咸寧紅色教育基地③ 羅榮桓:元帥從這里起步
孟翠芳(通山)楚王山革命烈士紀念園位于通山縣南林橋石門村,紀念園的廣場正前方矗立一幅巨大的雕塑,鮮紅的火炬做背景,預示...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連日高溫天氣,博物院、群藝館等不少文化場所成為許多市民和游客納涼消暑的好去處。現場相關負責人...
咸寧網訊記者張敏報道:日前,國家文物局向社會推介100項2020年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咸...
胡劍芳(咸安)一場雨,我邂逅了雨中的汀泗橋。木門卷閘門鋁合金門,形式不一的門面還未開展營業,只有偶爾穿行的人們及穿著黃...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本土作家陳敬黎的長篇作品《汀泗橋》,創作歷程堪比“十年磨一劍”,該書創作于2015年,推出后獲得...
1月9日,首屆方志敏文學獎頒獎典禮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我市作家陳敬黎作品《汀泗橋》獲首屆方志敏文學獎小說類大獎。據悉,設...
官塘驛位于赤壁市城區東北部,東與咸安區汀泗鎮接壤,南與崇陽縣路口鎮相連,西臨陸水風景區,北臨咸安區向陽湖鎮,素有“赤...
3日,中交四公局咸寧項目職工在咸安區汀泗橋烈士陵園祭奠革命先烈,并敬獻花籃。
4月23日上午,工行咸寧分行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赴鄂南烈士陵園、北伐戰爭汀泗橋戰役遺址紀念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主題黨課,緬...
我們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使命愈發堅定“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信念我們將從黨史中汲取奮進力量在迎接建黨百年的新起點上勇立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