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9日電??題:重實際、辦實事、出實績——各地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出新意獲實效
新華社記者
“傳承美德作用大,尊老愛幼守法紀,要把那民族傳統發揚光大……”在天津市寧河區,73歲的李子芹作為“朝陽”紅色宣講團的一員,正在朝陽花園小區里練習著宣講內容,希望通過說唱的形式,把這些年政府盤活“爛尾樓”打造新小區、盤活閑置場地建設便民市場的舉措,宣講給更多老百姓。
“我們宣講的對象里老年人比較多,通過把小區里的變化實事求是地改編,老百姓都很喜歡?!崩钭忧坌χf。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天津市寧河區就充分動員宣講力量,用足、用活、用好各類資源,創新宣講方式,讓宣講由“一時一地”拓展為“隨時隨地”。
在湖南省寧鄉市,深秋暖陽下,近百名干部群眾正在龍田鎮月塘村群眾文化廣場上,觀看當地“山區講唱隊”帶來的精彩表演。
今年以來,龍田鎮組織40余名離退休黨員、烈士后人、機關黨員干部,組建了“山區講唱隊”,將當地紅色資源、紅色陣地、紅色故事變成“生動的教材”和“行走的黨課”,利用花鼓戲、快板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巡回黨史宣講。
在青藏高原上,黨史學習教育也在如火如荼開展。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契機,梳理群眾的“急難愁盼”并加以解決。位于拉薩市城關區的吉崩崗社區,居住著近3000名居民,漫步社區街道,一街兩巷的商鋪窗明幾凈,商販叫賣井然有序。
年過八旬的仁增老人在此居住超過60年,見證著這里的變遷?!拔覀冞@里巷道比較窄,以前有的地方自行車、摩托車亂放,一些商鋪的貨物也堆得到處都是?!比缃瘢诓桊^里喝一杯甜茶,成為老人一天中最安逸的事情。他感嘆道:“現在,經過政府治理,道路不僅通暢,也干凈整潔了?!?/p>
經過三次改建,吉崩崗社區已實現電網入地、環境美化亮化、自來水入戶等,道路硬化、綠化工程也相繼完成?!拔覟槿罕娹k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這里的居住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成為展示拉薩人居生活的一張亮麗名片。
在廣西,各級宣講團和黨員干部也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深入田間地頭、企業車間、鄉村社區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宣講。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正在一件件被解決。
廣西北海市茶亭路社區的梁崇玉老人獨自帶著孫子生活,因孫子的新生兒疫苗接種記錄本丟失,老人家不知如何補辦,孫子的健康證明遲遲未能辦理。北海市衛健委、教育局等相關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主動協調對接孩子出生地的廣東省東莞市疾控中心,經過多方聯系為孩子找到了疫苗接種記錄,解決了困擾老人許久的問題。
在甘肅,宣講的熱潮也在掀起。截至目前,全省共開展各級各類宣講6.4萬多場。為了讓宣講“網上網下”結合,甘肅省白銀市還探索建立了“線學線講”宣講團,打造了千個線上宣講微平臺和“微宣講點”。為了面向青少年群體,甘肅省還選拔了39名“80后”“90后”理論宣講骨干,組建“博士宣講團”,利用新媒體進行全程直播,累計觀看人數超176萬人次。(記者白佳麗、劉良恒、王澤昊、林凡詩、白麗萍)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丨自力更生 艱苦創業——南泥灣精神述評
以后他們將結合自身崗位實際,深化對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領會和把握,通過學習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
“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宣講理論”——記河南南陽宛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百姓宣講(志愿)團團長梁海磊光明日報記者?丁?...
咸寧網訊記者焦姣、通訊員譚艷芳報道:為增強青少年愛眼護眼,保護視力的意識,促使他們養成保護視力、預防近視的良好習慣, 9...
咸寧網訊通訊員馮超報道:重陽節到來之際,咸安區婦聯聯合咸安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在咸寧高新區光谷南.科技城開展“桂鄉咸安巾幗...
咸寧網訊通訊員羅雨軒報道:“宣講的案例接地氣,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我們聽得懂、用得上。9月份以來,赤壁市紀委監委聯合市...
咸寧網訊記者陳希子報道:“董永是我國古代傳說里的孝子……”近日,咸安區鳳凰社區舉辦“孝道”文化宣講活動,居民們共同度過...
題:增強制度自信,書寫“中國之治”新篇章——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中央宣講團宣講活動綜述新華社記者為更好地學習...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饒紅斌、通訊員廖智偉報道,昨日,學習宣講省委十屆七次全會精神報告會在我市舉行。省委宣講團成員、省政...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饒紅斌、通訊員廖智偉報道,昨日,學習宣講省委十屆七次全會精神報告會在我市舉行。省委宣講團成員、省政...
9月9日,咸寧高新區組織開展專題宣講活動,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開展法治專題學習。本次宣講活動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