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張士英
在中國地圖上,北大荒雄踞雞首。昔日,這里是人跡罕至的莽莽荒原。如今,已成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大糧倉。
“歷史上,這片富饒的黑土地曾多次遭受外敵蹂躪,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北大荒人,才真正成為這片土地的主人,過上了‘耕作在廣袤的田野上,居住在現代化城鎮里’的小康生活?!?/span>
——走進北大荒博物館,跟隨講解員的腳步,從開荒第一犁到現代化大農機,從一代墾荒人拋灑青春熱血到投身北大荒的科技新農人,從糧食產量由開墾初期0.048億斤到2020年430.5億斤,透過一張張照片、一件件物品、一串串數字,穿越歷史時空,一條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之路在眼前鋪展開來。
中國糧食,中國飯碗。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考察,感慨道:“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北大荒發生了滄桑巨變,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很了不起,非常鼓舞信心、鼓舞斗志?!?/span>
1、進軍荒原?青春熱血鑄就北大倉
北大荒博物館里的一把犁杖把我們帶回到那個火熱的年代。
黑龍江墾區秋收大機械作業。圖片由北大荒集團黨委工作部提供
1947年,新中國成立前,為建立鞏固東北根據地,一批來自延安、南泥灣的軍隊干部率部來到北大荒,在人跡罕至的千古荒原蹚出第一犁,也由此拉開北大荒開發建設的序幕。
“不管邊疆的路程多么遙遠,也攔不住我們遠征的決心!不管邊疆的風云多么寒冷,也吹不冷我們勞動的熱情!”1955年8月,帶著熱血宣言,楊華與60名青年組成的北京青年志愿墾荒隊挺進北大荒。此后,各地支邊青年紛紛響應號召,辭別親人背起行裝,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1958年4月12日,東方剛放亮,密山火車站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到處是鮮血浸染過的行李和黃軍裝,10萬復轉官兵挺進北大荒。王震將軍發出號召:“永不放下槍,好漢建設北大荒!”
墾荒者早期住的“馬架子”。圖片由北大荒集團黨委工作部提供
由14萬轉業復員軍人、10萬大專院校畢業生、20萬內地支邊青年和54萬城市知識青年組成的墾荒大軍,在亙古荒原上創造了人類墾殖史上的奇跡,書寫了一部壯麗的史詩。
“早起三點半,歸來星滿天。啃著冰凍饃,雪花湯就飯。走著創業路,不怕萬重難。”說起當年的順口溜,年屆九旬的八五〇農場退休職工王在邦記憶猶新,這位從抗美援朝戰場歸來的老戰士1958年來到北大荒,至今已有63年。當年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為轉業官兵落“戶籍”,讓大家真正在北大荒扎根。
“快磨亮我們的犁刀,犁開一個新的時代!”誠如詩人艾青在《燒荒》一詩中所言,昔日亙古荒原,今日良田連片,林帶交織,公路成網,城鎮棋布。這里已成為國家現代化程度最高、綜合生產能力最強的商品糧基地,其一年的糧食產量能為1.5億國人提供一整年的口糧。
八五〇、八五二、八五九……行走在北大荒,從由部隊代號改編而來的農場名稱中,還能尋到當年的印記。前進、前鋒、前哨……從“前”字頭農場中,仍能感受到當年知青挺進荒原的激情豪邁。
轉業官兵挺進北大荒。圖片由北大荒集團黨委工作部提供
歷史將永遠銘記。在北大荒博物館內,一面長達25米的銅墻上,鐫刻了12429個長眠于黑土地的名字,其中年齡最小的還不到20歲。“這僅是一部分,在北大荒的開發建設中,有5萬余名拓荒者把寶貴的生命獻給了這片黑土地,他們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鑄就了‘艱苦奮斗、勇于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北大荒博物館工作人員崔柳說。
“北大荒開發建設的成功得益于在黨的領導下,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從全國調集人員,迅速興辦起大型農場,快速推動大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黑龍江省委黨校政治和法律教研部副教授陳晨表示。
2、科技引領?北大荒人挑上“金扁擔”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
在黑龍江墾區,休眠了一個冬季的黑土地又將沸騰。指尖備農資、智能化催芽、機械化播種?!艾F在咱農民都挑上了‘金扁擔’啦!”七星農場第三管理區農機副主任陸向導說。
空中俯瞰建三江墾區。圖片由北大荒集團黨委工作部提供
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講起自己當知青時農民在吃飽吃好的基礎上還盼著“干活挑著金扁擔”的故事,并把“金扁擔”理解為農業現代化。
作為第三代北大荒人,陸向導說,在父輩眼中,現在的科技發展簡直不可想象。1959年,爺爺陸詩然到七星農場時用的播種機是牽引式播種機,要靠人和馬、牛拉著走。
“過去種地靠經驗,現在種地看數據?!逼咝寝r場副場長韓天甲介紹道,“如今,北大荒全面推行‘雙控一服務’模式,通過農業生產全過程數字農業服務,提升農業生產智能化水平,降低家庭農場生產風險和市場風險?!?/p>
黑龍江墾區友誼農場田園小鎮休閑雅致。圖片由北大荒集團黨委工作部提供
墾區現代大農業,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新農人。24歲的西北小伙兒何培雄大學畢業后從北京來到北大荒,“當看到世界一流大機械馳騁田野、先進科技賦能大農業,我就認定這里是我夢想啟航的地方”。
“北大荒開發建設推進了我國的農業現代化建設、提升了農業現代化裝備、打造了世界級綠色生態農業,確保了我國的糧食安全?!北贝蠡霓r業股份有限公司友誼分公司總經理周保說。
作為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排頭兵”,當前,北大荒農業機械化水平保持在99%以上,農業科技貢獻率達76.28%,科技成果轉化率達82%??萍假x能保護了北大荒黑土地的戰略資源和核心資產,也為構建現代種業體系、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為“中國糧”裝上更多“北大荒芯”提供了重要支撐。
3、改革突破?中國農業航母揚帆起航
“咱們承包農場土地,自己干,咋樣?”八五八農場的王木存沒有想到,自家五口人召開的一次家庭會議,日后會被載入史冊。
1983年,回河南老家過年的王木存看到那里轟轟烈烈地搞家庭聯產承包,農民掙了錢,他活了心,也想搞承包,回來找家里人合計?!袄习榉磳Γ瑩馁r了咋整?但孩子們都非常支持,當時就這么定了!”
當年,王木存一下子承包了2200畝土地。年底算賬,他的家庭農場純盈利2.7萬元,是整個生產隊盈利的3倍,成為墾區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1984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國營農場應繼續進行改革,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辦好家庭農場?!焙邶埥瓑▍^開始興辦職工家庭農場,改革經營體制。
多年來,北大荒實現了家庭農場自主經營與國有農場有效管理的統一,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彰顯了農墾組織化程度高、規?;卣魍怀觥a業體系健全的獨特優勢。
2015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新一輪改革拉開大幕。
黑龍江墾區面積大、人口多,改革是塊難啃的硬骨頭。農墾改革的成敗關系到國有農業企業改革成敗,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和現代農業發展。北大荒以刮骨療傷、壯士斷腕的勇氣,扛起改革這面大旗,穩步推進。
2018年,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掛牌成立,黑龍江墾區從政企合一的管理體制整建制轉入集團化企業化經營管理體制,實現了農墾體制的歷史性創新。
從傳統農場邁向現代農業企業,北大荒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體制機制改革的紅利正在加速釋放。2020年,在遭受疫情、農業自然災害等不利因素下,經濟發展逆勢上揚。同年,“北大荒”品牌價值突破千億元,并進入“世界品牌500強”行列,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農業第一品牌?!拔覀儗⒘⒆悻F代農業,打造‘中國農業領域航母’,筑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守聰這樣解讀北大荒的新定位。
“繼承下去吧,我們后代的子孫!這是一筆永恒的財產——千秋萬古長新;
耕耘下去吧,未來世界的主人!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間天上難尋。”
這是詩人郭小川寫下的詩句。
《光明日報》( 2021年03月02日?08版)
編輯:yangweijie
上一篇:
下一篇:
雷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題:哈大高鐵:展開黑土地的繽紛畫卷新華社記者王君寶、段續、崔師豪高鐵穿行在沃野千里的黑土地上,車窗外是金黃色的稻田。在研...
咸寧網訊通訊員楊惠春報道:“拿到農商銀行的貸款后,家庭農場的秋冬農業生產資金就不愁了!在工作中,該行及時調整信貸支農...
咸寧網訊通訊員楊惠春報道:“拿到農商銀行的貸款后,家庭農場今年秋冬農業生產周轉資金就不愁了!據了解,嘉魚農商行把支持...
咸寧網訊通訊員張勇報道:“感謝農商行的大力支持,有了這筆貸款,我的飼料款就有著落了,今年豬場的經營我更有信心了。為全...
咸寧網訊通訊員程余蓮報道:“一把小折扇,能做成肖嶺鄉臺山村的特色產業之一,僅靠我們自身,是遠遠做不到的。在了解到清竹...
5月8日下午,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舉行第93場新聞發布會,解讀《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紓...
兩會期間,與會代表和委員們圍繞如何堅持城鄉雙輪驅動,展開熱烈討論,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而背街小巷交通管理視頻監控并未...
中國的新型小農經濟黃宗智著內容簡介:本書是黃宗智在已出三本農村社會經濟史研究基礎上的進一步探索和思考,共三編。這些文章...
陳怡升(咸安)今天是端午節,是一個引入思念的日子,呆坐家中的我,陡然想起了我一周前離世的大嫂!其后,大哥因為工作關系轉至...
咸寧網訊記者葉子、通訊員焦金發、龐江峰報道:近年來,通山縣廈鋪鎮青山村,正從以前一個經濟落后的山區貧困村,搖身變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