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油、紫蘇、茶葉……,曾經自給自足的農特產,通過科技點化,從“論斤賣”到“論克賣”,從“治感冒的土方”到“致富良方”,從“深藏閨房”到“飄洋過海”。這是通城縣因地制宜、提舊育新并舉,科技點化,昔日老產業煥發“新機”,讓脫貧群眾乘上科技致富快車。
科技點化 茶油成為富民新希望
馬港鎮程坳村千畝油茶基地
山茶油產品深加工
“芳香滋補味津津,一甌沖出安昌春”,唐代詩人李商隱一詩道盡茶油風味。
山茶油在先秦古籍《山海經》中記載為“南方油食也”。
通城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天然無污染的高山及丘陵,自宋置樂化縣,已開啟油茶樹的人工種植。
通城縣借納入全國油茶重點示范縣之一的春風,通過10年的努力,建成40萬畝油茶基地,茶油年產量達到2萬噸,產值10億元。
走進四莊鄉大源村鄭家畈,放眼望去,一株株油茶樹綠意盎然,一個個身影在地里忙碌。
“在公司技術支撐下,油茶基地已發展到900畝,前年掛果,去年收入8萬多元!”四莊鄉陶醉城鄉種養植專業合作社周新敏掩飾不住內心喜悅。
“采取公司+專業合作社+貧困農戶+承包人"的方式,免費提供良種苗木,無償提供技術服務,生產資料,保價回收油茶籽的優惠政策,與全縣11個鄉鎮78個行政村簽約合作種植油茶,建設高標準油茶示范基地近20萬畝,帶動240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黃袍山公司基地負責人胡鵬介紹。
湖北黃袍山綠色產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油茶科研、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民營科技型企業,先后被國家授予“全國油茶產業重點企業”、“全國林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全國茶籽加工十強企業”, 其“本草天香”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和“黃袍山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產品。
“發展任何產業都需要科技的支撐,要有完善的‘產、學、研、開發’體系。”黃袍山公司董事長晏綠金介紹,公司先后與武漢工業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湖北中醫藥大學、省林業科學院、南昌大學、江南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等院校建立了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從品種選育、基地種植、油茶深加工開發、產品市場培育等環節,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油茶籽脫殼冷榨生產純天然油茶籽油”技術的研究,榮獲了國家發明專利,填補了國內空白,搶占了全國油茶行業的戰略制高點。
該公司總投資2.95億元興建集精深加工基地、食用油儲備基地、油茶品種科研與觀賞基地、油茶產業培訓教學基地、油茶生態綜合利用示范基地于一體的“通城縣油茶精深加工產業園”。
取天地精華,潤天下民生。山茶油系列富含天然抗氧化劑維生素E、茶皂素、茶多酚、魚鯊烯、黃酮等多種活性成分,舒敏無刺激,能深層滋養孕產婦、嬰幼兒肌膚,輕盈吸收無殘留。
該公司專業研發團隊,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校企共建研發中心平臺,針對婦兒群體的特點,從事藥品、保健品、食品、化妝品、醫療器械的新產品研制與技術升級改造。
以自然為上,古已有之。輕護膚,全養護,山茶油,就是人間上古之水。
“上古之水(SENO ER上古の水)傳承黃袍山上古村落山茶生活文化,通過先進的工藝萃取山茶籽精華,蘊含茶油、茶枯茶皂素等多種天然植物成分,溫和無刺激。別小看這個,一瓶賣38元。”公司銷售副總經理胡燕麗拿過一瓶凈含量30克的嬰幼兒紫草修護凝膠介紹:“上古之水品牌產品分洗衣液系列、洗護系列、母嬰護理系列,自2018年上市以來,銷售額達3000萬元。”
科技點化,山茶油成了富民、健民、美民的“白富美”。
創新引領 紫蘇變身脫貧新引擎
村民采摘紫蘇
紫蘇,別名桂荏,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國的種植應用約有近2000年的歷史,主要用于藥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
相傳明萬歷年間,妃子李德嬪身懷龍種。一天偶感不適,覺有胎動,御醫將紫蘇作為君藥入方,熬制成膏滋讓其服用,遂順利產子。從此紫蘇與膏滋相結合成為祛病強身、調經安胎的滋佳品。
通城藥姑山周邊至今還保留著“五月收艾葉,七月半收紫蘇”的傳統和女性經期服食紫蘇雞蛋紅糖湯的習俗。于是,紫蘇用于調經、安胎的土方被傳承下來。
延續中醫藥文明的傳承,創新傳統文化,湖北九楚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應運而生。
“九楚月舒膏以紫蘇、蜂蜜等道地藥材為組方,將傳統中藥材采用古法炮制和現代科技提取相結合,對女性情志失調所致的痛經及經期不適有獨到之處。九楚千金膏特別適合女性調經養顏……”該公司董事長李英衛談起產品如數家珍。
紫蘇全身是寶,蘇葉、蘇梗、蘇子均可入藥。
鄂南門戶的通城縣,這里冬溫夏熱,四季分明,降水豐沛,是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特別適合紫蘇的生長。
百里皆翠綠,十里聞藥香。在通城縣大坪鄉花墩村紫蘇基地,大坪鄉紫蘇種植戶胡雄文帶領村民在除草。
“公司提供技術支持,包回收,去年紫蘇喜獲豐收,畝產600公斤以上,戶平增收2000多元。”目前,全縣已扶持發展中藥材加工企業30多家,帶動近萬名農民從事中藥材種植和加工。
通城還發明紫蘇與辣椒混合,被加工成“通城老干媽”——紫蘇辣椒醬,年銷量達500萬瓶,產值過億元。
“依托通城豐富的藥材資源,探索開發藥食同源產品、功能性食品及其他衍生產品等,延伸產業鏈,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強化創新引領,突出集群成鏈,提升價值鏈,培育發展新動能。”咸寧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委書記熊亞平對中藥材發展,有著獨特的遠見。
科學種植 茶業打造扶貧新模式
雙獅茶業產品香飄海內外
紫蘇熬制成九楚膏
“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云”。昨日一大早,沙堆鎮港背村村民杜二良吃過了早飯就來到福人九井峰茶業公司茶葉基地管護。
杜二良是村里貧困戶之一,也是依靠茶產業脫貧致富的村民。
通城茶葉種植有3000多年歷史,素有“茶葉之鄉”的稱號。境內生態環境優越,年降雨量充沛,冷暖交替明顯,春季低溫陰雨寡照,夏季炎熱高溫多雨,秋季晝暖夜亮氣爽,冬季寒冷干燥多霜雨稀,土壤肥沃,十分適宜茶樹生長。
“家有三畝茶,子孫代代不用愁”。過去由于零星種植,效益低下,貧困狀況一直未得到根本改善。隨著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九井峰茶業公司依托生態優勢,立足資源稟賦,做大做強茶產業,茶葉成為當地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希望。
今年41歲的杜二良,手有殘疾,妻子身體不太好,重活干不了,小活沒得干,兩個小孩還在上學,全家人的生活一度陷入了貧困。
九井峰茶業有限公司急需茶農,為貧困戶敞開大門。夫妻倆采摘茶葉工資加上務工工資,一年有3萬元。經過兩年的努力。2018年底,杜二良不僅順利脫貧,還收獲了自信,激發了內生動力。
受疫情影響,港背村一組村民陳細平不能及時外出務工,陳細平有著制茶技術,就干起了老本行,用他的話說“一點也不比在外差”。
“采茶時盡量注意芽葉的均勻齊整,茶籃中茶葉多了就用手抖松,放置在陰涼通風處攤晾,當天就送茶廠收青。”作為一個老茶農,陳細平不僅對茶有著濃厚的感情,還擁有豐富的采茶經驗。
“由于采取削峰平谷,改良品種,今年春茶突破8000斤,價格更是賣到了450元/斤!”九井峰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偉松介紹,“雋水銀峰”綠茶芽肥葉嫩,具有清香、醇樸、耐泡、無污染等優點,內含物豐富,同樣是一斤茶,九井峰茶是普通綠茶價格的2倍。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九井峰茶業對基地內原有茶樹品種進行改良,引進櫧葉齊、碧香等國家級、省級認定的無性良種;在田間管理上,用生物肥替代化肥,主要施用茶粕、菜粕及桐餅等以促進茶葉品質提升。名優早春茶“九井峰”系列曾獲得“陸羽杯”一等獎、湖北省十無公害名茶和鄂南十大名茶等名譽和稱號。
“九井峰茶現在成了搶手貨。原本沒價值的夏葉也賣出兩百多萬元,通過雙獅茶業漂洋過海銷售到了摩洛哥。有了茶山,就能穩定脫貧。現在總算明白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呀。”陳細平嘴角的笑容掩蓋不住。
產業興,收入增,產業穩,脫貧穩。九井峰茶產業扶貧模式僅是通城產業扶貧的一個縮影。目前,通城全縣茶園面積已經發展到5萬多畝,認證無公害茶園1萬畝,有機茶園2000畝。
(文/圖 咸寧日報全媒體特約記者 劉建平 通訊員 葛七甫)
編輯:hushaopeng
一場大雨過后,通城縣藥姑山下的大坪鄉內沖瑤族村飛檐翹角、狗頭牛角、小橋流水愈發靈動起來。如今走進內沖村,以民俗酒店、...
咸寧網訊通訊員夏熙、耕夫:“本草天香茶油,我們只做‘純’的。來自湖北通城的茶油品牌“本草天香”,是湖北黃袍山綠色產品...
根據市委“六大”活動安排,結合工作分工,近期以咸寧農業“三大百億產業”之一的油茶為主題開展了調研。5—6月以來,先后現...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吳青朋“為配合我市推進‘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實驗示范區’建設,應整合我縣特色農業產業建設,推進農戶與...
初夏時節,咸寧高新區一家新落戶企業,僅用3個月時間就完成一期全部主體工程建設。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油茶種植規模的日益擴...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柯建斌陳新通訊員陳晨陽春三月,記者在通城縣四莊鄉感受到一幅美妙的春之圖——在四莊、上坪、大源等村, ...
黃袍山油茶產業示范園中國黃袍山國家油茶產業示范園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油茶產業示范園、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是一個集精深加工...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新祝丹娜十年前,通城縣塘湖鎮望湖村、潤田村還是一片荒山野嶺,人跡罕至。油茶“門外漢”的劉勇,不停...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江世棟通訊員汪麗娜“今年,通山農商行在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方面有些創新作法,比如建立生豬產業1+N產業鏈貸...
作為湖北省咸寧市第一個新冠肺炎疫情低風險縣,通山縣率先分區分級有序推進造林綠化,采取“人員分散、地塊分區、作業分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