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網訊(特約記者胡劍芳)藍天白云竹浪,天然綠色氧吧。隆冬暖陽中,脫貧后的咸安區大幕鄉雙垅村格外亮眼。
雙垅村與通山陽新大治三縣交界,是省級深度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64戶601人。在村支部書記朱萬澤帶領下把萬畝竹海巧變脫貧竹,今年9月宣布全村脫貧,集體收入達60萬元。
2018年,朱萬澤在換屆選舉中當選為村支書,上任的第一件事是定下目標:讓村民老有所樂、壯有所收、幼有所養,把這個人均不到3分地,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的山村帶富。
雖然窮得出名,但境內有1.38萬畝楠竹。為改變捧著金飯碗討飯吃的現狀,2018年,該村引進浙江老板馬仁忠,在區政府和湖北省武警總隊的幫扶下,建成年消耗楠竹9000噸的拉絲廠,群眾當年增收400多萬元,間接帶動300多名群眾務工增收,直接帶動10名貧困戶在該廠務工并獎補增收,村集體經濟收入超10萬元。
同時,吸引90后大學生賀慈回鄉開設竹藝情工作室,由村里20多名老手藝人對竹子“精雕細琢",竹包、竹燈、竹桌椅等工藝品俏銷網絡,連竹蔸也變成“香餑餑”,年銷售收入近700萬元。
在拉絲廠生產中,產生積成山的廢料成了亟待解決的難題。朱萬澤同工作隊2人找到安徽金寨縣尋得答案——用廢料做竹炭。如今,一個年產2000噸的竹炭廠已投入生產,還消化掉周邊鄉鎮村多個拉絲廠廢料問題,僅此又增加集體經濟收入24萬元。目前該村又在新建竹筷成品廠,預計2021年3月份投產,屆時村集體收入將達60萬元以上。
在白云山700米高山上,朱萬澤動員貧困戶種植了千畝黃精和中藥材,市場行情看好。精心管理白云山高山云霧茶1600畝,吸收40多貧困戶常年做工,投入20多萬元新上生產線,年收入可觀。同時,在各級幫助下,投入300萬元建2000平方米有特色鄉愁的文化廣場;在省武警湖北總隊幫助下,投入80萬元建光伏發電;投入18萬元建農家書屋,投入20多萬元繪墻畫,改善村容村貌。
如今,貧困戶羅德智成了養雞專業戶,78歲的羅和村在家門口竹廠就業了,徐秋先成了村茶廠的常工,一個又一個貧困戶生活有了著落,工作有了保障,臉上有了笑容。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深山老宅”搖身變成“生態農莊” “90后”夫婦創業盤活“庭院經濟”
郭慶保,曾是農行咸寧分行人力資源部總經理、個人金融部總經理。會上廣泛宣傳黨的扶貧政策,同時把自己駐村的想法向村民承諾...
2018年5月,咸安區郵政分公司與咸安區向陽湖鎮甘棠村因扶貧結下緣分,根據甘棠村的實際情況,咸安分公司集中人力財力物力,全...
通山郵政分公司自2017年啟動結對幫扶貧困村楊芳林鄉寺口村的幫扶工作,通過外在發動干部走村入戶送政策送溫暖,內在鼓勵貧困...
通城縣沙堆鎮坪坳村是通城縣郵政分公司的扶貧包保單位,全村下轄9個村民小組,共有735戶、275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331戶、944...
咸寧網訊記者陳希子報道:近日,咸寧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組織的貧困戶技能培訓班在咸安區汀泗鎮古田村順利進行,來自全村...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黃柱特約記者童金健通訊員賀炳紅抗疫一線,一駐就是近40天。“我基地里的凍庫管道離心泵燒壞了……”一天...
咸寧網訊(特約記者王能朗、通訊員阮班勇、汪麗娜)“縣里幫錢幫物給項目,引導我們在家門口務工坐享‘分紅’,一年下來收入...
咸寧網訊特約記者王能朗、通訊員阮班勇、汪麗娜報道:“縣里幫錢幫物給項目,引導我們在家門口務工坐享‘分紅’,一年下來收...
咸寧網訊(香城都市報記者徐浪通訊員吳越)秋風送爽,扶貧送暖,近日,崇陽農發行黨員干部前往扶貧村崇陽縣沙坪鎮堰市村進行...
咸寧網訊通訊員鐘建報道:4月26日,建行湖北省分行離退休老干部及咸寧分行行領導一行到咸寧嘉魚扶貧點陸溪鎮藕塘村開展扶貧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