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久久久_美女网站黄页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_91精品国产高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專題報道 >> 2020專題 >> 眾志成城 堅決打贏新型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 >> 讓黨旗在防疫一線高高飄揚 >> 正文

亮身份 踐初心 比作為 讓黨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高高飄揚

來源:咸寧網 時間:2020-02-07 11:39

編者按: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只有黨員首先站出來、敢于沖上去,把群眾帶動起來、凝聚起來、組織起來,才能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近段時間來,我市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積極投入當前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嚴峻斗爭,把初心寫在行動上,把使命落在崗位上。為此,本報記者采寫了一組奮戰在一線的基層黨員代表,敬請關注。


唐垚鋼:“全媒體”防疫作用大

人物名片:咸安區桂花鎮盤源村黨支部書記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文謹 特約記者 胡劍芳 李星

1月31日,陽光和煦。咸安區桂花鎮盤源村的村民們一如既往地“宅”在家中,秀麗如畫的村里,路面上除了沿路噴灑消毒液的網格員們,就只剩下一輛擎著黨旗的電動代步車穿梭,高音喇叭在不斷播放防疫注意事項。

“安心待在家里,減少外出,就是我們應對疫情的法寶!”村民們一致表示,之所以讓大家這么“宅”,離不開該村黨支部書記唐垚鋼的“全媒體”宣傳。

1987年生的唐垚鋼在當選村支書前,是一名婚慶主持。俊朗大方的他深諳新媒體傳播之道,他及時錄制、轉載的各類抖音短視頻,在村里廣為流傳。

“冠狀病毒,并非兒戲,人多的地方要遠離……”詼諧幽默的改編翻唱,配上“北國之春”的曲調,在大家手機中不時響起。就連“封印”麻將機,也被制作成短視頻播發。

“村民們閑來無事就愛刷抖音,這樣的宣傳方式,大家不僅心悅誠服,而且樂于轉發。”唐垚鋼說。除了抖音,該村還利用起“我的家鄉盤源村”微信公眾號,不停編發防疫信息推文,幫助大家防疫。

除了“洋”辦法,宣傳車宣傳、張貼海報、入戶走訪這些“土”法子唐垚鋼照樣沒落下。在密集的“信息轟炸”下,防疫常識傳遍全村,入腦入心。

2014年,因為沒有懂電腦的年輕人,村里聘用唐垚鋼為網格員。去年3月,在唐垚鋼的策劃下,該村順利籌資,錄制了村容村貌航拍視頻,極大增強了全民們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唐垚鋼積累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疫情來襲,在外地鄉賢佘志堅、唐衛東的帶動下,唐垚鋼為村里的防疫發起小范圍募資,僅一天時間籌集16500元,購置溫度計、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分發到每家每戶。

“我們村經費有限,危難時刻只能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唐垚鋼說。在他看來,疫情固然可怕,但也是凝聚人心最好時機。全村眾志成城,為各項工作開展提供了便利。

截至目前,該村50名武漢返鄉村民嚴格自律執行居家隔離,未發現任何感染癥狀,沒有一例疑似病例。


蔣威:七天暴瘦十三斤

人物名片:嘉魚縣魚岳鎮西街社區黨支部書記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譚昌強 通訊員 鄧丹

“7天瘦了13斤,比任何減肥產品都管用。”采訪蔣威時,他一掃嚴肅,跟記者開起了玩笑。

蔣威是嘉魚縣魚岳鎮西街社區黨支部書記,一名80后共產黨員。

“24日接到指揮部的命令后,我立刻組織社區黨支部書記、組長等迅速組建了防疫突擊隊。”蔣威告訴記者,西街社區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社區,這里只有一個小區,其他都是民房,住的分散,留守老人兒童居多,防控意識普遍較差。

為了做好防控工作,蔣威發動黨員組建了8個小組,兩天之內對社區6000多戶居民進行地毯式摸排,確定了從武漢返鄉人員,隨后對他們進行重點監控。

“傳單、公告、橫幅、喇叭宣傳我們都做了,但我覺得效果最好的還是入戶。”除了摸排,蔣威還十分注重防控知識的宣傳,碰到不理解的,他也吃了多次閉門羹,挨了很多罵;但越是這種不理解的人,蔣威越擔心,花的時間也更多,宣傳入戶全靠走,每天蔣威的微信步數都在三萬以上。

除了疫情防控,蔣威還十分關心社區居民的生活。1月30日,得知小區里有一個叫雷衛康的小朋友,父親在金盛蘭上班無法回家,家中急缺生活物資,他立馬自己掏錢買了一些物資送去,還硬塞了幾百塊錢給他。

大事小事,從臘月二十四到現在,蔣威一直在馬不停蹄地奔波。

這段時間,蔣威每天的主食就是泡面,有時候吃不下去就不吃。工作安排、物資調度、與協助單位協調交接,這些都是蔣威的事。白天忙完,晚上又要考慮第二天的事,覺也睡得少,吃不好睡不好的蔣威就這么瘦下去了。

蔣威瘦了,社區好了。

“目前,西街社區正按照縣防控指揮部的要求,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嚴防死守確保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蔣威告訴記者,目前他最牽掛的,是因為疫情嚴重被分別隔離在武漢和黃陂的的愛人和小孩。

說起妻兒,蔣威有些哽咽。在這個特殊的年份,一家三口不僅沒能一起過年,卻有好幾天沒有通過電話了。

“責任重大,忙!”蔣威說,雖有牽掛,但為了打贏這場仗,他會一直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著。


陳禎:連續十天不回家

人物名片:崇陽縣天城鎮黨委組織委員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麗婭

“我雖不是醫護人員,也來不及進行專業訓練,但我是黨員干部,遇上困難時,必須沖鋒在前!”1月30日,崇陽縣天城鎮防控指揮部里,陳禎在電話里跟父母解釋。

今年剛滿30歲的陳禎是天城鎮組織委員,老家在湖北竹山。去年年底,他年邁的父母因思兒心切,特地從竹山趕到崇陽,打算陪兒子一家團年。可沒想到,一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發后,陳禎卻“從家里消失了”。

原來,從1月21日起,陳禎主動請纓負責該鎮從武漢返鄉人員資料的收集、匯報以及疑似病例的隔離工作,一連十天沒回過一趟家,也沒見過父母一面。

天城鎮是崇陽縣治所在地,居住著全縣三分之一的人口,無疑是防控疫情的主戰場。摸排、收集武漢返鄉人員資料的工作量特別大。

起初,陳禎坐在電話前,不停地打電話、接電話,進行宣傳、指導、勸說,兩天下來,嗓子全啞了。1月25日,他又安排村、社干部主動出擊。部分發熱病例開始主動聯系他,要求被隔離。這樣一來,他的工作主動了,效果也出來了,人員信息源源不斷地輸送上來。

由于該縣防控指揮部每晚12點才更新數據、發布新的工作指令,必須有人在這個時間點完成工作對接。所以,陳禎從來沒有在轉鐘前睡過覺,實在困得不行了,也只能趴在桌上小睡一會兒。

最難的工作環節是隔離疑似病例和與其密切接觸的群體。陳禎同鎮干部羅浩,每天冒著冒著被感染的風險,上門勸說并護送他們去醫院,忙的時候飯都顧不上吃。

“十天不到,他胡茬滿臉,頭發也長長了,特別憔悴,看起來像老了十多歲!”當天,陳禎的妻子在他送去換洗衣服時,滿眼心疼。


廖浩峰:全家沖鋒在一線

人物名片:赤壁市余家橋鄉駐冷家湖村干部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柱 特約記者 童金健 通訊員 賀祖清 劉敏

“在家照顧好寶寶,他感冒還沒好徹底,要注意多消毒、通風。我沒事,要上戰場了。”

“知道了,你和爸媽也要注意安全,我們你不用擔心。”……

1月30日一大早,赤壁市余家橋鄉政府黨員廖浩峰打出了第一個電話,報一聲平安。

這是廖浩峰與在柳山湖娘家妻子的對話。他在村里防疫,幾乎沒有時間和家人相聚,只能每天出門前與妻子聊上一小會兒。妻子是余家橋鄉中心學校教師,因為疫情和孩子感冒原因,在娘家照顧寶寶。

從去年臘月二十九開始,廖浩峰每天都是這樣。

27歲的廖浩峰是余家橋鄉政府干部,駐點冷家湖村,每天在村里入戶排查在外返鄉人員情況、測量體溫;他的父親廖東清是余家橋鄉派出所的輔警,每天在光榮橋村的防疫監測點值守;他的母親胡環秀是余家橋鄉衛生院副院長,每天也在光榮橋村入戶,為返鄉人員測量體溫。一家三口都是共產黨員,沖鋒在一線。

“別怕,有我們在!”當天,按慣例,廖浩峰來到村民許獻國家,一一為這些武漢返鄉的親人測量體溫。

許獻國說:“我們家一直在武漢打工,年前才回。上有老、下有小的,現在疫情這么嚴重,難免擔心。”

“沒事,沒事,體溫正常,不用擔心。聽我們政府的,要勤通風、多洗手,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廖浩峰安慰道,仔細記錄數據。

廖浩峰說,許獻國家比較特殊,有長期武漢接觸史,每天必來他們家,對他們負責,也是對村民負責。

不僅僅是去許獻國家,冷家湖村家家戶戶廖浩峰都要走到,非常辛苦。

“寶寶還只有8個月大,我也很擔心他們,但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我和我父母都是黨員,疫情防控我們責無旁貸。”廖浩峰說。

廖東清每天堅守在監測點上,有時一站就是一天;胡環秀作為醫護人員忙入戶排查、登記、監測體溫,一入戶就是一天。從父母的身上,廖浩峰看到了責任和擔當。從白天忙到黑夜,直到晚上11點多,廖浩峰一家3口才能在家中相聚。


徐振榮:吃虧的事我先上

人物名片:通山縣通羊鎮茅田村黨支部書記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宋文虎 通訊員 趙冬平

“大家新年好,請不要外出拜年,不要聚會、串門……”1月30日下午,通山縣通羊鎮茅田村,一名男子駕駛著宣傳車在村內穿行,宣傳語響徹村灣。

這名男子便是茅田村黨支部書記徐振榮。

“每天上午跑兩次、下午跑兩次,必須要提高村民的防控意識。”徐振榮說,疫情當下,農村是防控的薄弱環節,必須加強宣傳,提高村民防控意識和能力,確保他們的安全。

1月22日,徐振榮接到疫情防控通知,立即組織村干部召開抗擊疫情部署會。“要入戶排查”“要加強宣傳”“要嚴格管控”……徐振榮變身抗擊疫情指揮員,細化分工,全面抗擊疫情。

“我選擇當村里的宣傳員。”徐振榮說,村內有車載移動小廣播,便想著利用起來,在村里宣傳。

徐振榮為什么要選擇當宣傳員呢?“我作為村支書,吃虧的事我先上,不能讓其他人吃虧啊!”徐振榮說,移動小廣播比較重,容易對車子造成損傷,加上村里沒有油補,油費只能自理,他便主動申請當村內疫情防控宣傳員。

連日來,徐振榮每天最少在村內開車宣傳6小時。

“每天要對武漢歸來人員進行體溫監測。”徐振榮說,除了搞好宣傳,他還包保了村內8、9、10組的外歸村民排查監測工作。

從大年三十開始,徐振榮便挨家挨戶上門排查登記外歸人員信息,針對武漢返鄉人員,他每日上門兩次監測體溫,其他人員便通過電話、微信實行監測。

1月25日,9組和10組村民打算聚集吃年飯,徐振榮立即勸阻,讓村民將備好的食材各自帶回家;1月28日,有外村人員過來拜年,他及時勸說那人返回;1月29日天氣見晴,7、8個村民打算去楊芳林鄉大城山游玩,他立即趕往阻止,成功打消村民外出念頭……

“作為黨員,面對這樣的疫情,我必須站出來。”徐振榮說,他堅決做好抗擊疫情的戰斗員,確保村民的生命和健康安全。

“冠狀病毒不可怕,就怕人們不聽話,不走親、不訪友,不在外面到處走……”廣播響起,徐振榮又投入抗疫戰斗中。


吳珍:防控落實到終端

人物名片:通城縣沙堆鎮大柱山村黨支部書記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嘉 通訊員 李麗蓉

一個杯子、一個牙刷、一條毛巾、一張用椅子搭的床,從正月初一至今,通城縣沙堆鎮大柱山村支部書記吳珍在村委會一住就是十多天。

生活條件雖然簡陋,但為了百姓的健康,他硬是一個“難”字都沒說。干部群眾不忍心看他天天吃泡面,從家里給他打包飯菜。“只有村里不出現疫情,村民身體健康,我才能吃得香、睡得著。”吳珍說。

54歲的吳珍,是通城縣沙堆鎮政府機關干部,中共黨員,2018年12月被組織選派到大柱山村任支部書記。

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從農歷正月初一至今,吳珍堅持吃住在村,帶領村兩委黨員干部將疫情防控工作做得井井有條。

臘月二十八前一天晚上,吳珍轉輾難眠,他在心里反復回憶村里有哪幾戶家中有返鄉人員。

第二天天沒亮,吳珍穿好衣服就來到村委會,打電話召集村干部到組到戶,排查返鄉人員情況。

疫情剛開始幾天,吳珍每天在村里忙到天黑才回家。大年三十,他與村干部、村醫一起挨家挨戶排查返鄉人員情況,逐個測量體溫。

新春佳節,有村民要外出拜年、走親戚,對設置卡點不理解。吳珍利用村里的小喇叭宣傳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勸誡村民自覺遵守疫情防控規定,不要冒然出行。

在卡點執勤,碰到外來人員走親訪友,吳珍耐心勸返。

連續十多天的奮戰,吳珍從沒喊過委屈,唯一讓他覺得難過的是,有些群眾不理解他的工作。

“非常時期就要用非常手段,寧肯防而無用,也不能用而無防,沒有特殊情況決不能放行。”有些人員不僅不聽勸阻,反而出言不遜,甚至毀壞卡點路障。對這些突發事件,吳珍頂住壓力妥善處置,沒有引發矛盾糾紛。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71歲老黨員余開國為抗擊疫情退休又返崗
下一篇: 咸寧市中心醫院14名醫護人員火線入黨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