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 日,采訪團從通城縣城出發,車行25公里,到達東沖水庫,湖面平靜如砥,旅游公路依山盤旋,幾經曲折穿過“中華古瑤第一村”迎賓門樓,只見青山環抱之中,古香古色的民居錯落有致。
內沖瑤族村位于湖北、湖南兩省交界處的大坪鄉藥姑山,被譽為瑤族早期千家峒、瑤族祖居地、通城古瑤文化核心傳承基地。
曾幾何時,這里是一個閉塞落后的古瑤村寨,而今,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個美麗而文明古瑤文化新村。
走近瑤望千年廣場,兩只參天牛角拱衛著一面銅鼓,象征古瑤文化圖騰。相傳,聚居在千家峒的古老瑤族有十二姓氏,為了躲避戰亂,將一對牛角分成十二節,每個姓氏執一節牛角作為信物,相約500年相聚在此。
在新落成的古瑤文化陳列館里,盤王雕像形象威嚴,引人注目,采訪團駐足傾聽講解員的解說。
陳列館展廳分為“古瑤史證”及“古瑤傳承”兩個部分,分別陳列和展示了古瑤物證、壘石文化、史跡論證、瑤醫瑤藥,以及藥姑勝跡、民風民俗、古瑤織錦、拍打舞、瑤族服飾、古瑤屋場等,生動地再現了古瑤歷史文化。
?2018年6月,通城縣委、縣政府依托古瑤文化資源,與城發集團旗下子公司雋達旅游公司合作,投資5980萬元,啟動內沖瑤族風情村項目,建設瑤望千年廣場、古瑤文化博物館、古橋遺址濕地公園、東沖古瑤文化碧泉等人文景觀,打造“中華古瑤第一村”。探索了一條脫貧攻堅+美麗鄉村+鄉村旅游相結合的鄉村發展之路。
“原來全村 342戶有201戶是貧困戶,現在已全部脫貧,原來村集體經濟為零,2019年村集體經濟19萬元,今年算上與旅游公司的收入分紅,預計可以達到45萬元。”內沖瑤族村支部書記胡金文介紹說。
“扁擔挑不進、院落臟亂差、娶媳婦困難……”,這個曾經落后的村落,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許多村民開始通過辦農家樂、做小生意、建種植基地脫貧致富。(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李嘉)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決勝之年看湖北·咸寧行通城系列報道③】 通城縣大坪鄉輝煌村瑤祖故里大觀園: 體驗古瑤風情,聆聽幸福心聲
一場大雨過后,通城縣藥姑山下的大坪鄉內沖瑤族村飛檐翹角、狗頭牛角、小橋流水愈發靈動起來。如今走進內沖村,以民俗酒店、...
舒中甫(通城縣民間文藝家協會,通城縣天星建筑勘察設計有限公司)瑤族《千家洞源流記》中的“千家洞”記載,就象陶淵明的《...
瑤族村經濟發展后勁十足,在瑤族村設立助農服務點,既是縣農商行支持“三農”經濟的一項重大決策,也是縣農商行踐行“普惠金...
通訊員黃齊智在天剛蒙蒙亮的通城縣城大街小巷,總能見一個穿著稅服,拿著掃帚火鉗的老頭,專挑被人遺忘的小巷,專打掃衛生最...
通城縣自古以來就是漢瑤雜居之地, 2001年經專家考證,認定為“瑤族早期千家峒”,是瑤族祖居地。莫瑤廣場、壘石梯田、茶馬古...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陳希子、通訊員張丹報道:5日,由咸寧市作家協會主辦,咸寧市朗誦藝術家協會、文藝評論家協會、市圖書館...
黃袍山油茶產業示范園中國黃袍山國家油茶產業示范園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油茶產業示范園、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是一個集精深加工...
彭珍(嘉魚)又是一年春草綠,家鄉的大堤又綠了。長江邊長大的孩子,在一馬平川的田野綠世界里奔跑,記憶里有許多親切的回憶...
赤壁青磚茶文化講壇以增加赤壁青磚茶的歷史厚度,提升赤壁青磚茶文化高度,擴大赤壁青磚茶市場緯度為目標,通過活動,傳播赤...
近年來,寶豐縣積極探索“農業+旅游”的生態觀光模式,推進鄉村旅游發展,助力農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