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弘弘代表回答記者提問。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魏錸 攝
1月14日,在“代表通道”上,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省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胡弘弘用“實”和“新”兩個字,概括湖北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工作。
“實”在哪里?
“在地方立法上,質效并進,以良法促善治,保障法治湖北的建設;在監督權方面,增強了人大監督的剛性和針對性;在決定權方面,有效行使重大事項討論決定權,體現了人大工作的效率;在發揮代表主體作用方面,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職,如開通代表履職平臺,快速反應代表建議議案的辦理情況。”胡弘弘從上述4個方面,對人大工作的實效進行闡述。
她還用一組數據說明問題:8.5萬人次代表參與“聚力脫貧攻堅,人大代表在行動”,直接、間接走訪貧困戶101萬戶,提出各種意見建議7000余件,其中近90%已有效辦結,代表行動在全省脫貧攻堅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新”在何處?
“在監督方面,首次對污染防治、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等有關重點專項資金支出政策進行專題審查;在執法檢查中,首次在每個檢查組設暗訪小組、首次實行執法檢查報告附問題清單、審議意見附整改清單。”胡弘弘說。
她表示,“新”在信息建設步伐加快,互聯網+進人大,“全省人大預算聯網監督”實現了省市縣三級人大系統“橫向聯通、縱向貫通”;首次建立湖北人大電子閱文系統,提高了審議效率;“新”在人大制度宣傳上,有聲有色,除了“湖北人大”公眾號外,還創辦《人大聚焦》《代表來了》媒體專欄,持續開展“大中小學生走進人大”活動,還在人大機關一樓新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湖北”展示廳,全方面、多角度講好人大故事,使根本政治制度觀念深入人心。
胡弘弘代表回答記者提問。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魏錸 攝
履職一年間,胡弘弘參與了包括《湖北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草案)》在內的多部重要地方性法規的調研、論證。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她“揭秘”了許多立法背后的故事。
胡弘弘介紹,湖北開通了“立法直通車”,進一步健全在省人大常委會黨組領導下,由法制委員會以及法規工作室、有關專門委員會、政府法制工作機構、法規起草單位在立法中“全程參與、分段領跑”的工作機制和項目責任機制。“在立法內容上,特別加強高質量和生態保護的立法。例如已經出臺的開發區條例,還有清江、漢江保護條例,以及正在組織研究起草長江生態保護條例都是很好的證明;另外,本次人大會議上審議的鄉村振興促進條例,也是一部促進鄉村高質量發展的統領性、基礎性法規。”
她說,在追求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價值目標方面,湖北省人大及其常委會著力完善立法過程中多個環節的論證評估機制,由立法各環節責任主體組織論證,流程標準化。特別在湖北四所高校成立的四家“湖北省地方立法研究與人才培養基地”發揮了綜合的咨詢、評估功能,有力促進了立法質量的提高。
“在民主立法過程中,湖北省人大及其常委會除通過媒體公開征求意見,‘開門’立法,聘請省人大常委會法律顧問,建立14個基層立法聯系點外,還特別注重發揮人大代表的作用,如吸收人大代表參與立項評估、立法調研、列席常委會會議;這次將審議的《湖北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草案)》由主任會議組成成員帶隊分赴各地市州征求每位省人大代表的意見。”胡弘弘介紹。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楊康
編輯:但堂丹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柯常智、通訊員任建成報道:日前,武漢新聯大生物有限公司2018年經銷商答謝會暨同盟者發展大會在...
11月13日,湖北省斧頭湖管理局組織咸安區紀委、財政局、水利和湖泊局、農業農村局、生態環境局咸安分局、咸寧向陽湖濕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