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室里,村里的鄰居們悠閑的“血戰到底”,大爺拿出剛在村口小賣部買的香煙一一發給相熟又不相熟的鄉親。大爺本想和他們多聊兩句,然而鄉親們接過煙,只是客氣回應了一下,繼續著戰斗。
大爺姓羊,羊姓,中華古老姓氏之一。根據傳統的說法,羊姓最早出自中華人文始祖之一的黃帝系統,是黃帝裔孫后稷的后代。歷史上羊姓名人輩出,有北魏的羊祉、梁代的羊侃、明代的羊可立等。
羊大爺不是名人,他只是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星火柏勝村五組的普通村民,五保戶。大爺今年70歲,一生未娶,家里的老房子是土改時蓋起的,如今已破敗不堪。2018年,一直奉養羊大爺的侄兒侄女都外出打工,無人照顧的他只能住進離村十幾公里外的“綿陽新生敬老院”。家是根,大爺這兩年還會回村看看自己已經坍塌的老屋,還會看看健在的老鄰居。然而,久別家的傷感和已經陌生的鄉親,讓大爺一次一次的陷入沉思。
初夏季節,村里人開始收割油菜籽,綠油油的稻田里蛙聲此起彼伏,田邊的桑樹結滿紫黑的桑椹,一顆顆掛滿金黃色果實的枇杷樹把大地裝飾成一幅色彩斑斕的油畫。
綿陽新生敬老院里也有幾棵枇杷樹,看到有客人來,幾個健碩的老人紛紛摘下新鮮的果子塞給客人,嘴里還不停地說“我們這個不打藥,放心吃”。
三臺縣新生敬老院創辦于1958年,后因各種原因停辦。2008年“5.12”地震后,納入了災后重建項目,于2012年正式辦理了事業單位法人登記,屬公辦敬老院。主要服務內容為為當地五保對象提供供養服務。新生鎮敬老院座落于新生鎮楊柳村4社(原50年代老敬老院舊址),占地面積16畝,主體工程占地3畝,附屬工程占地2畝,生產性用地11.5畝。現擁有床位80張,辦公室、廚房、食堂、醫務室、健身娛樂室、會議室、門衛室、值班室、儲存室等配套設施齊全。現集中供養五保老人60人平均年齡70歲,最年長的老人92歲。配有院長1人,副院長1人,其他工作人員3人。目前運轉經費主要來源于當地政府支持及民政下撥的特困人員生活補助。
羊大爺的新鄰居們都是男性,在這六十多個鄰居里,聾啞、智障占很大一部分,而且養老院里至今沒有女性休養人員。他說,村里人還是很封建的,沒人愿意把老婆子送到老頭子堆里。
房前屋后,種瓜種豆。三臺縣是農業縣,新生敬老院也有自己的八畝耕地,主要種植應季蔬菜。此外,院外還專門搭設了豬圈,雞棚。年初買來小豬、小雞,養到雞肥豬壯時,供老人們食用。可六十多口每人每天三頓飯,每人每天一斤毛菜(未處理的菜),還要葷素搭配。敬老院的這些自種、自養的菜禽是遠遠不夠的,主食、糧油和多半年的蔬菜和肉類還是需要在鎮上購買。
羊大爺和鄰居們都是五保戶,每人每月都會領取一百多元的社保金,這部分錢由老人們自行保留。此外,政府每月將發給五保戶補貼直接交給敬老院,由敬老院負責老人們的吃住,老人們的醫療、喪葬費用也由政府全權負擔。
“敬老院里六十多位老人,總體年齡加起來都好幾千歲了,能下地干活的畢竟是少數,侍弄菜地、養雞喂豬、打掃衛生,這些工作都是院里實行獎勵性制度,讓老人們自己排班完成的。院里規定,種菜喂豬的工作,院里付給每人每小時一塊錢,每天最多8塊錢。公共區域的衛生由三人一組,每天15塊錢。院里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給老人們找點事情做,活動活動總比閑呆著強。敬老院里每個老人都有500塊錢的五保金,很大部分用在了日常開銷,有點結余也都在老人們過生日和過年的時候分發給老人們買日常用品了,敬老院里是不會占用老人們一分錢的。”負責敬老院日常工作的王前珍已經在敬老院工作的7年,她是除了女院長外和老人們接觸最多的女性。
羊大爺身材不高,平時不愛言語,他承擔了喂雞喂豬的工作,偶爾和幾個老人去地里幫幫忙,一天的生活簡單得不能再簡單,這點農活也算是他自己平日不多的活動,而且,他也愿意多活動活動。在敬老院里還有一些殘疾和智障的鄰居,為了不出意外,敬老院的大門是鎖著的,干活的老人是可以在勞作期間自由出入大門的。
敬老院的大爺們都是從苦日子里過過來的,平日里最愛吃的就是肉----五花肉。
在干凈的后廚,70歲的康仁友大爺在兩口超級大鍋里為老人們制作一天三頓飯,他是敬老院聘請過來的炊事員。大鍋炒菜需要小鐵鏟翻炒,那是力氣活。雖然每天康大爺能得到50塊錢的補助,但是繁重的勞動,也使70歲的康大爺力不從心。
六十個人的飯不好做,大家吃的都一樣,不可能開小灶。眾口難調,不時會有幾位有條件的老人自己買來五花肉,自己背柴,自己制作。豆豉五花肉,有的老人兩天便能吃下五斤。有愛喝酒的老人還會自己買酒和下酒菜,中午晚上都喝上幾口。
羊大爺沒那么好的條件,平時只抽煙,隨著物價的上漲,大爺前幾年抽的兩塊五一包的煙也漲到了七塊五。
和羊大爺不同,敬老院里有一位很牛的余大爺,他今年70歲,聾啞人。他沒文化,不懂手語,與人交流很有困難。但是他有個本事——制作手工煙桿。煙桿材質是山里的竹子,吸嘴和煙槍頭是大爺自己打磨銅片鑲嵌在竹子上的,甚是精致。配上牛角磨制的煙斗,這一套在鎮上可以賣到幾十塊錢。
余大爺還愛釣魚,會騎摩托車,他幾乎每天都去河邊釣魚,然后把魚養在屋里有打氧機的洗衣機里,湊夠幾斤再去鎮上賣了。然后買回酒菜,還有五花肉,樂此不疲。
那扇平日里緊鎖的大門,出入最多的也是余大爺,被別人嫉妒最多的也是他。
5月10日清晨,泰康人壽的王世海和李俊梅等幾個志愿者很早來到集市,他們特意挑選上好的五花肉,準備在中午“泰康溢彩公益活動”歡樂壩壩宴上,為新生敬老院的老人們獻上志愿者們親手制作一盤紅燒肉。
在選擇五花肉的時候,王世海說,我們小時候,爸爸媽媽給我們做紅燒肉吃,他們老了,我們也給他們做紅燒肉,因為這是“家”的味道。
壩壩宴,九斗碗,也被人們習慣稱作壩壩宴、流水席、九大碗、九個碗等,是四川地區傳統特色菜肴之一,凡是哪家結婚、生子、建房等等,都要辦宴席,請親朋好來相聚,大吃一番,俗稱吃九斗碗。這一名詞的起源,是因為成都地區在民國時期流行用大碗來喝酒。此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民間視"九"為吉數,有"九九長壽"、"九子登科"、"天長地久(九)"等說法。
5.12地震時,泰康出資分別在綿陽、德陽、都江堰、廣元捐建了在地震中受損的四家敬老院。綿陽新生敬老院是其中一家。總投資420萬元,其中政府投資320萬元,泰康捐贈100萬元。十年來,泰康人壽四川分公司逢年過節慰問敬老院老人,讓老人們始終能感受到泰康的關愛。
2018年,泰康溢彩公益計劃特別對綿陽泰康新生敬老院設施設備進行更新,并捐助152901元。
活動現場,泰康溢彩志愿者不僅給老人們帶去了生活慰問品,還采摘果菜,打油籽,為老人們做出了一頓豐盛的團圓壩壩家宴。為5月過生日的老人們點亮生日蠟燭,陪他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生日。
自2017年8月,泰康保險集團啟動“泰康溢彩公益計劃”以來,通過賦能和扶貧兩種模式已陸續捐助全國25家養老機構,惠及4000多名老人。2019年,泰康溢彩公益計劃還將為四川新增的三家養老機構提供扶貧和賦能支持,為巴蜀大地更多老人創造有尊嚴、有活力的生活。泰康保險集團助理總裁兼董事會秘書、溢彩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應惟偉表示,本次為新生敬老院房屋設施維修和設備更新捐贈的15萬余元的善款,代表了泰康之家燕/申/粵/蜀/楚社區長輩、泰康員工、泰康供應鏈企業等多方愛心,是在去年泰康22周年司慶公益日活動義拍中定向募集,而新生敬老院余大爺親手制作的煙斗,更是拍出了全場最高價。
壩壩宴上,羊大爺和老伙計們開心的吃著志愿者們制作的紅燒肉,每個人都沉浸在幸福之中。
在角落里,羊大爺安靜的坐在一旁抽著那包未發完的煙,從敬老院到他家,他需要走上一個半小時。他說,他也老了,以后回去的機會不多了。
沉默了許久,他說,還是現在的家好。
編輯:泰康人壽
上一篇:
【泰康人壽】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陳東升一行拜會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樓陽生等領導
下一篇:
【泰康人壽】湖北分公司走進英山助力教育扶貧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