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5%;進出口總額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完成省定節能減排目標。
關鍵詞:穩定經濟發展
擴大有效投資。圍繞“五個一”工程,實施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基礎設施項目、民生工程項目。集中力量抓好省領導重點督辦項目、省級重點項目和10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建成嘉魚長江大橋,加快赤壁長江大橋、咸九高速、107國道改擴建、咸寧大道西延伸段、航空護林站等重點項目建設。籌備召開首屆咸商大會,充分發揮咸商作用。全年引進國內外500強或行業龍頭企業投資項目3個,投資額10億元以上項目10個、億元以上項目100個,招商到位資金1000億元以上。
增強消費能力。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創建市級電商示范基地2個,省級電商示范企業1家,市級電商示范企業5家。積極發展旅游地產、養老地產、特色民宿等,鼓勵住房租賃消費,保持房地產持續健康發展。大力推進全域旅游,打造羊樓洞世界茶業第一古鎮,提升九宮山旅游景區品牌,加快131軍旅小鎮、富水湖綜合開發、青山湖景區開發等項目建設,確保全年接待旅游人數76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390億元。
推進開放合作。組織企業參加“走進非洲”“走進拉美”和“海上絲綢之路”活動,支持重點企業在海外建設營銷網絡、開展境外投資。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加強國際友城交流,辦好2019“一帶一路”國際茶產業論壇暨第五屆國際茶業大會系列活動。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
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繼續實施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十大戰略舉措,重點推進28個重大事項、88個重大項目建設。加強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實施長江綠色生態廊道工程,完成長江沿岸造林綠化55000畝,全面啟動幕阜山區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示范工程,加快孝子山?雙龍山生態修復及綠色發展示范區、桂花國家森林公園、向陽湖國家濕地公園等項目建設。
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積極推進“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建設,規上工業企業突破1000家。實施傳統產業升級工程,滾動實施“萬企萬億技改工程”,確保工業投資增長12%、技改投資增長15%以上。實施“隱形冠軍”培育工程,培育國家級隱形冠軍企業1家、省級隱形冠軍企業2家、科技小巨人16家。實施新興產業培育工程,推動12個重點產業集群發展壯大,培育五大千億、五大百億級的10個重點工業主導產業。
深入實施質量強市戰略。實施品牌建設工程,引導更多的市場主體注冊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開展“一縣一品”質量提升行動,重點抓好人造板、天然石材、小麻花、防水卷材、涂附磨具、茶產業等6類品質提升。實施“荊楚優品”咸寧工程,積極申報湖北名牌、長江質量獎。實施標準化戰略,推動“綠色咸寧”標準體系建設,打造咸寧特色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開展城市可持續發展國際標準試點工作。全力推進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創建活動,確保通過省級驗收。
關鍵詞:三大攻堅戰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非法校園貸、電信網絡詐騙、違規舉債融資等行為,重點防控涉眾型經濟犯罪、互聯網金融風險。正確處理防范金融風險和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關系。扎實做好社會穩定、公共安全、養老保險支付、房地產等領域風險防范化解工作。
打贏脫貧攻堅之戰。下足繡花功夫,確保脫貧2.3萬人,出列12個貧困村,通城縣完成“摘帽”,實現區域性整體脫貧。加強產業指導、產銷對接、金融支持,積極開發公益崗位、扶貧車間,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實現就業。加快推進貧困村十大提升工程。
打好污染防治之戰。繼續實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工程,開展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建筑渣土揚塵污染整治、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斧頭湖和陸水湖綜合治理、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深入實施“五個三”重大生態工程,新改建廁所6.9萬座,精準滅荒16.9萬畝,5個城區污水處理廠提標升級,57個鄉鎮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全部投入運營。全面落實河湖庫長制,大力開展清河行動。
關鍵詞:改革創新
全面深化改革。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鞏固鋼鐵、煤炭去產能成效,確保不反彈。落實房地產調控政策,確保商品房去化周期控制在合理區間。優化降成本政策措施,全年為企業降低成本10億元。實施補短板三年十大重點工程,建設“四好農村路”500公里。深入推進國有企業、商事制度、鄉鎮財政體制等重點領域改革攻堅。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一網覆蓋”“一次辦好”。
推進創新創業。實施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工程,申報高新技術企業90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240家,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1%以上。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工程,新建省級技術創新平臺2家,轉化重大科技成果46項。實施科技企業創業與培育工程,申報認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新增科技創業企業(項目)100家(個)。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深入推進南鄂英才計劃,重點實施“站點引才”“咸商咸才回歸”“南鄂校友資智回歸”等計劃。依托市青年企業中心和夢香城?人才創新創業超市,打造“政策+服務+平臺+環境+創新”五位一體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體系。
激發市場活力。培育市場主體,推動“個轉企”“小升規”,市場主體達到21萬戶以上。簡化企業辦事流程,6月底前將企業開辦時間壓縮到3個工作日內,將項目建設平均審批時限壓減至39個工作日內。推進小微和民營企業金融服務示范區建設,確保貸款企業和A級以上信用企業數量年增長10%。
關鍵詞:鄉村振興
發展現代農業。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建設,切實保障糧食安全。推進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農業綠色發展試點先行區和楊畈農高區建設,做強千億農產品加工業,新增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2家。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創建3個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發展觀光農業,推進白水畈綜合體等建設,辦好湖北·咸寧首屆油菜花節。實施品牌強農戰略,新認證“三品一標”20個。
深化農村改革。整市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全面完成“兩清”工作,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盤活農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用地模式和農村土地抵押貸款辦法。組建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推進農村產權交易。完善農村雙層經營體制,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300家、家庭農場200家。深入實施“三鄉”工程,引導“三鄉”主體與村集體和農民開展股份、租賃、流轉等合作,充分激活鄉村振興主體力量。
建設美麗鄉村。全面實施“百村引領、千村共進”美麗鄉村建設行動,高標準建成60個美麗鄉村,新啟動65個美麗鄉村建設,重點抓好30個市級以上美麗鄉村建設。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三清三治”三年行動計劃,強力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六大專項行動”。加強基層文化中心陣地和法治文化示范點建設,大力實施“祠堂改建文化禮堂”工程。
關鍵詞:區域發展
優化空間布局。推進咸寧宜居主城、橫溝科學城、梓山湖健康新區、官埠生態新區、鳳凰新區等 “一主四輔”建設,打造對接大武漢的橋頭堡。夯實縣域經濟實力,形成全省特色產業增長點。積極推進沿江沿邊沿路城鎮規劃建設,重點建設20個特色小鎮。加強農村建房管理和規劃建設,以18個省級試點村為重點,打造具有鄂南特色的鄉村模式。
提升城市品質。實施公園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推進主城區公園城市“十大工程”,啟動縣市公園城市建設。統籌推進淦河流域綜合整治工程,切實解決城市內澇問題。穩步實施老城區疏解工程,加大老舊小區、背街小巷改造力度。深入推進“城市雙修”,實施金桂路綜合整治工程,加快小游園、小綠地建設,加強城區郊區山體保護。推進五彩咸寧建設,實施桂鄉大道、銀泉大道和咸寧大道彩化工程。加快建設市文化中心、金融信息港,建成市檔案館。實施交通品質提升工程,打通城市微循環,推進停車場、充電樁建設。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推進綜合執法和市容市貌整治,提升城市治理精細化水平。推廣綠色建筑,推進節能減排,倡導低碳生活。
推動三帶發展。加快建設咸嘉生態文化城鎮帶,重點實施35個項目。加快建設幕阜山綠色產業帶,重點實施90個項目,全面完成旅游公路主支線標準化建設。大力建設沿江生態文明示范帶,加強與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合作,啟動長江干堤綠化行動及“智慧長江”生態環境監管體系。
關鍵詞:改善民生
加強民生保障。加大民生投入,確保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例76%以上。實施就業提升計劃,全年新增城鎮就業3.7萬人。推進建筑領域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實施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建立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推進農村低保和扶貧政策有效銜接。健全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的長效機制。加強公辦養老機構建設,建立健全智慧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扎實推進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加快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城鎮化率達到54.9%。
發展社會事業。繼續實施主城區義務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加大全市新建改建學校力度,逐步化解“擇校熱”“大班額”等難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國家醫養結合試點工作,落實“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計劃,全面推進健康咸寧建設。推進計劃生育服務轉型,完善全面二孩配套政策。深入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加快“五城同創”,大力弘揚新時代咸寧精神。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香城書房”布局建設,加強古名居保護,抓好萬里茶道申遺工作。繼續開展咸寧國際溫泉馬拉松賽、咸寧龍舟公開賽等活動。加強公共服務能力建設,著力解決老百姓出行難、停車難、買菜難、如廁難等生活問題。
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民主法治建設,構建多元化處置機制,依法化解信訪積案和歷史遺留問題。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大力推進“雷霆行動”,扎實做好“雪亮工程”。強化食品藥品監管,實施餐飲品質提升工程,確保“舌尖上的安全”。開展安全生產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嚴格執行禁鞭條例,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聚焦兩會·《報告》解讀】2019,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下一篇:
【聚焦兩會·《報告》解讀】2018,成績是奮斗出來的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見習記者宋文虎9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丁小強主持有關重點工作專題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饒紅斌報道:23日,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田承忠率省人大常委會調研組來咸,就長江經濟帶綠色發...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黃柱、特約記者童金健、通訊員聶愛陽陳婧13日,赤壁市與本特·達爾格倫集團公司舉行簽約儀式,將借助“哈...
“推動北京高質量發展,要抓住五個關鍵: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減量發展是特征,綠色發展是基礎,創新發展是唯一出路,以人...
白云深處,大美通山。民生福祉節節攀升白鷺新村美麗石門村城市福利院杭瑞高速通山段通山縣文體中心通羊河景觀帶特別是進入新...
李兵王小龍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