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40年·咸寧建市20年】談發展·話變化 親歷者說系列報道 ③
低保家庭的
幸福變遷
講述人:謝桂香(咸安浮山辦事處雙龍社區居民)
1980年,我和丈夫經人介紹認識結了婚?;楹?,丈夫每天早早出門工作,我也從沒閑著,為了攢點積蓄供孩子們讀書,我們的生活過得雖辛苦但幸福。
9年里,三個孩子先后出生,而我因為勞累過度被確診為類風濕而喪失了勞動能力。
1年里,丈夫帶著我輾轉多地,舉債求醫。我們一家人的生活變得負債累累、傷痕累累。
那時的我總抬不起頭,心里負擔很大,每次看著孩子們和丈夫被我的病,壓得喘不過氣來,我都會想到死。
2010年,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傳到了社區里。社區將我家列入了低保戶;后來,結隊幫扶的單位,解決了三個孩子的讀書問題;民政部門又給我送來了輪椅,這些都讓我和家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自我生病以來,每個月家里都有近千元是用來支付我的醫藥費用。
這些錢都是丈夫一邊照顧我,一邊打零工,一塊錢一塊錢攢下來的。幾年前,社區干部為我辦了醫保,并幫我查到我的病被納入了國家大病救助的范圍內,幫我辦好大病報銷手續,每年因為打針吃藥花費去的血汗錢自此也可報銷很大一部分。
醫保和民政救助解決了我家的困難,救了我的命,也救了我這個家。我很感激。
現在,我的丈夫經常會推我出門逛街、看電影、剪頭發,家里債務也在慢慢減輕。今年,丈夫正在籌備在家附近的山頭上養羊。
快三十年了,我從沒想過,能像現在一樣,如此輕松的面對丈夫和孩子們。艱辛的日子都過去了,未來會越來越好。
福利院里的
養老見證
講述人:魯一凡(區民政局工會主席分管福利院工作)
改革開放咸寧建市20年來,我市在養老保障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些都讓我們基層工作者感到欣喜。
1984年,我從學校畢業參加工作,先后在咸安寶塔鎮、甘棠鄉擔任鄉鎮辦事員工作,工作中我發現家庭式贍養老人存在很多問題:孩子工作后,老人在家無人照管;生病后,老人無法及時就醫等。而當時咸寧還沒有養老機構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1993年,我開始參與咸寧地區福利院籌建工作。2年時間里,我跑斷了腿,磨破了嘴。因為資金有限,我們在東門山陵園處選了一間160平米的房子,收容了十多個孩子和6位老人,條件雖差,但在社會養老方面,也算是邁出了一大步。
近年來,國家在養老保障方面出臺了很多新政策。作為咸寧的第一家養老機構,之前是從無到有,現在我們在做從有到優。1995年下半年,福利院創新思維模式,聘請了2位醫護人員,在全省率先探索醫養結合;1996年,福利院在全國率先開放式接納了第一位自費代養的老人。
1998年,咸寧建市后。福利院先后完成了星級福利院、國家養老單位等的創建;提倡福利文化,福利院有院歌、院旗、院報等;2007年,福利院抓標準化建設,得到了國際ISO9001質量認證體系。機構建設在全省、全國走到了前列。我們為老人們建立健康檔案;重視老人家屬滿意度,增強自身管理和服務能力。今年,福利院正在探索養老服務市場化模式。
我在民政部門工作了34年,先后創立了4所福利院,做了32年的福利院院長。如何讓老人們過上有尊嚴的養老生活?這可能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追求。
現在,我在微信上開設“一凡談養老”的網絡課堂,希望通過聲音和文化的方式,讓更多的人加入到社會福利保障的工作中來。
勞務公司的
職業造夢
講述人:袁義斌(湖北咸寧大鵬勞務有限公司總經理)
8年前,我從湖北工業大學電子信息專業畢業,先后在武漢、北京等地打工,作為打工仔,我嘗遍了輾轉各地、風餐露宿的辛苦。2012年,我回到家鄉咸寧,進入大鵬勞務公司工作。
2013年的咸寧大鵬勞務公司,實際上是個“勞務作坊”。初任總經理時,我大刀闊斧改革,多方向發展業務,逐步規范管理。
隨著國家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勞務市場越來越規范化,公司業務工作也逐漸走上正軌。更多人通過我們公司找到了工作。
市場競爭下,公司已與阿里巴巴、迅雷、中廣核、華潤電力等知名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形成集勞務分包、培訓招聘、現代物流和互聯網業務于一身的“勞務集團”。
勞務公司與一般經營性公司有著本質的區別,不僅要關心市場的需求,還要承擔就業和再就業責任,維護好員工的利益和權益。
公司向外提供1300多個工作崗位,員工們每天工作8小時,每月有8至10天的休息時間,購買了五險一金,享受著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或三倍工資補貼。
為了讓員工們更安心舒心地工作,我十分注重企業文化建設和團隊精神培養。公司墻上張貼的各種圖案和開設的各項宣傳欄目,讓員工們時時感受積極向上的氛圍;員工休息室內,配有桶裝水和冷藏柜、微波爐等設備,方便員工休息、加熱或冷藏食品;為了保障員工們上班安全,公司專門與楓丹公司取得聯系,開通夜班車。
公司每年都會組織員工旅游和戶外活動,從而增強員工的凝聚力。在每年的年會上,對成績突出的員工進行獎勵。今年,為了增加員工收入,公司對工資核算辦法和員工福利進行調整。讓員工更有獲得感,讓家鄉人有更好的發展平臺,是我的夢想。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朱亞平 整理)
編輯:hushao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