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琴戲在崇陽有近兩百年的歷史,提琴戲的主奏樂器是藝人們自制的拉弦樂器。琴軸似板胡,琴簡似京胡,琴軸琴桿為木質,琴筒為竹質,琴軸分裝于琴桿兩邊,琴弦通過琴枕往下拉,沒有千金,琴筒上蒙有蛇皮。這種樂器,提琴戲藝人們稱為"提琴",提琴戲故因其主奏樂器而得名。
提琴戲的聲腔分為正腔和小調兩部分,正腔部分有正調、哀調、一字調、夢調等,小調多來自民歌小曲,另有其它劇種不同的"丟欠子"、"接呵腔"等特殊手法。崇陽提琴戲的傳統劇目有100多個,2009年崇陽提琴戲劇片《雙合蓮》被搬上央視屏幕。
在湘鄂贛邊區,提琴戲深受群眾喜愛。崇陽農村有業余劇團80多個,農民演員2000多人,年演戲3000多場,觀眾上百萬人次,成為有名的"戲窩子"。2000年、2008年、2011年崇陽縣先后3次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2008年崇陽提琴戲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