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章冰表示,我市楠竹每畝立竹量僅140—160株左右,每年每畝可間伐20株左右,相較于浙江、福建等省每畝年產值落后近2倍。同時,因林區林道較少,需人工多次轉運,造成楠竹成本增加30%以上。
章冰建議,林業科研機構可引進優化楠竹品種,對竹農進行系統培訓、科學種植,提高立竹量和出材量,支持本土企業對竹產業發展的需求;相關部門制定相應規劃,加建或拓寬林區道路,降低楠竹轉運成本,使竹農和加工企業收益。同時,還可效仿浙江等地發展適合的林下經濟,如養殖竹雞、種植中藥材、開發森林娛樂休閑等,既能為村民創造新的致富路,也能為本土竹產業發展提供動力。
章冰還提出,自我市實施“百億竹產業”發展戰略以來,竹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軌道,竹產業產值和效益都有了很大提高。但也存在諸如市場意識淡薄、經營方式粗放、資金短缺、產業附加值低、市場認可度低、經濟效益差、科技創新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等問題。建議我市對從事竹產品深加工的企業在稅費、融資等政策上給予優惠,加快竹產業發展,為咸寧打造“中國中部綠色”建設國際生態城提供底力,充分體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記者 陳詩傲)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