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名片:
西街社區,地處嘉魚縣城區西端,2003年9月成立,現有48個居民小組,總人口22543人,下轄11個黨支部,共有黨員333名。
社區所在地現有破產改制企業20多家,很多居民是雙下崗職工。解決其生活困難和維護社會穩定,是西街社區黨委的主要工作。
每逢多雨時節,對嘉魚縣魚岳鎮西街社區黨委來說,都是一場重大考驗。為啥?社區內的老廠區宿舍積水泛濫,老職工上社區發怨氣,辦公室“炸開了鍋”。
今年4月初的暴雨,社區副書記涂宣龍的辦公室卻清凈無比,用他的話說,“一杯清茶一支筆,任他風雨窗外飛”。為啥?老廠區宿舍環境得到了美化,基礎設施得到了改善。
4月9日,記者隨涂宣龍來到嘉魚縣原鋼管廠職工宿舍區,舉目望去,寬敞的社區道路、優美的綠化環境、粉刷一新的外墻立面、更換一新的基礎設施……移步即是景,滿眼皆是春。
“老桑,大家最近的日子過得咋樣?”“社區黨委說話算話,我們沒話說?!本用裆=B柳正在健身器材上鍛煉身體,他告訴記者,他們反映的基建老舊問題,如今正一一改善。
桑紹柳是原鋼管廠的下崗職工,小區里住著285戶像她一樣的老職工。嘉魚縣鋼管廠曾是該縣龍頭企業,2001年破產,500多名職工下崗失業。2010年,縣政府將原鋼管廠生產區100畝土地,賣給了房地產開發商。
“瞧見老廠址,賣給別人做新居,我們心理不平衡。” 桑紹柳直言,如今,老廠址建新房,住的卻是他人,而鋼管廠職工宿舍小區,大多建于上世紀70年代,因年久失修,房屋漏水,墻體裂縫,下水道堵塞,每逢下雨,污水橫流,一片汪洋,路燈損壞,夜晚一片漆黑。
民怨在滋生,民憤在激蕩,準備群體攔路上訪,這引起了社區黨委的警醒。西街社區工作人員逐戶安撫情緒,了解居民所想所需。涂宣龍說:“人心都是肉做的,有人給他順氣,老百姓也不是不講道理?!?/p>
一面爭取時間,一面爭取支持。社區黨委與居民代表共擬《關于請求盡快實施縣鋼管廠棚戶區改造的報告》,向縣委縣政府如實匯報情況。這引起了縣四大家的高度重視,縣領導親自出面,平息了群眾情緒。隨后,縣四大家經過聯席商討,民意調查,決定投入資金,對小區環境實行美化,并將水、電、排水、排污、天然氣管道等城市配套,全部接通到職工宿舍。
目前,小區面貌的變化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道路硬化、小區綠化、墻面白化,居民的幸福指數大大提高。
桑紹柳樂滋滋地說:“政府出資改造,現在路寬了,環境好了,我們就好像住進了新家。”
記者手記:
國有、 集體企業改制,讓經濟體制改革邁出了重要一步。但矛盾和問題隨之而生,思想觀念轉變、企業資產處理、職工安置引發的諸多問題,都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隱患。
西街社區黨委深入職工,直面職工,從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出發,設身處地為職工著想,對職工實話實說,向上級反映原貌,把不穩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狀態,為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創造了良好環境。(記者 劉子川)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記者跑社區]真情“兜底”穩民心
下一篇:
[記者跑社區]齋公嶺社區:一條路串聯“萬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