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名片:
花壇社區總面積0.8平方公里,住戶2409戶、常住人口6644人,黨員825名,轄內有市旅游局、市輕工協會、疾控中心等11家單位。
社區立足地緣型社區的特點,以服務群眾為重點,以黨建聯席為抓手,形成了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駐轄區單位黨組織積極參與的“共駐共建型”黨建工作新格局。
7日上午,記者來到溫泉辦事處花壇社區開元巷一套老房子里,正趕上朱秀英給丈夫張志強泡腳。
將水輕輕地澆到腳背上,逐個腳趾頭按摩,持續20分鐘后,輕輕擦干,穿上襪子、鞋子……整個過程中,63歲的朱秀英一直面帶微笑,溫柔且細心。
“辛……辛苦你了。”65歲的張志強雖然說話不大利索,望著妻子的眼神,卻滿是愛意和感激。
這樣的情景,已經持續了10年。
10年前,張志強突發心臟病暈倒,到醫院檢查后,發現除了心臟病,還有糖尿病并發癥,身體每況愈下,慢慢地連走路都不利索了。
那時,女兒談了男朋友,夫妻倆剛用省吃儉用半輩子攢下的錢裝修了房子,正準備開始新的幸福生活。
在那之前,朱秀英一直是個幸福的小女人。夫妻倆在印刷廠上班,雖然收入不高,但家中的大小家務事、兩個女兒的事,都是丈夫一人操心。
丈夫病倒后,連生活都無法自理,家里的擔子落在朱秀英一人身上。
每天早上,朱秀英6點就起床了,到菜場去買點便宜的菜;回家后,弄好早餐,叫醒丈夫,幫他洗漱,再細心地喂他吃好;然后,給丈夫泡腳,按摩;操持午飯、晚飯,按醫生的叮囑喂藥……
兩個女兒都不在身邊,朱秀英基本上一天24小時守在丈夫身邊,沒有一刻空閑。唯一的娛樂,就是下午或晚上睡覺前,陪著丈夫看看電視。
病痛的折磨,讓張志強這個原本堅強的漢子變得暴躁抑郁,一度不配合治療,只道“早點走了算了”。
然而,10年來,朱秀英堅持用愛為丈夫撐起了一片天,讓丈夫鼓起活下去的勇氣。如今,張志強病情控制得不錯,從一度臥床變為能在攙扶下慢慢走。
采訪過程中,張志強要上衛生間。朱秀英將他的手放在肩膀上,攙扶著他慢慢走,并不時地說“不急,慢慢來”。短短5米的路程,走了足足5分鐘。
“誰都不想病,作為妻子,這是我必須做的。”朱秀英說,自己沒讀過書,說不出什么大道理,就是覺得,老伴老伴,老了也要有個伴。
記者手記:
“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不管是健康還是疾病,我都愛你、尊重你。”這是結婚時,夫妻雙方許下的一生承諾,朱秀英用行動實踐著這句承諾。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和諧的家庭,是和諧社會的基礎。愿更多的人像朱秀英一樣,當噩運來臨時,勇敢地撐起一片天。(記者 張敏 通訊員 嚴兵)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