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名片
桃花坪社區位于赤壁市蒲紡,成立于2004年8月。社區居民主體由原蒲紡絲織廠、印染廠、紡織廠等8企業、單位的職工及家屬構成,有常住戶4700余戶,居民12500余人。11年來,社區實現了由企業管理向社區服務的轉變,由企業職工向社區居民的轉變,先后榮獲“省級文明社區”、“荊楚最美社區”、“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社區”等榮譽稱號。
千百年來,一句“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引發了多少人對世外桃源的向往。
在赤壁荊泉山起伏的地勢中有一處平地,曾經桃花盛開,故名桃花坪,生活在這里的居民曾經都是下崗職工。
現如今,這些下崗職工已“不知改制之難,無論下崗之痛”了,用他們的心路嬗變,撰寫了一篇現實版“桃花源記”。
3月6日晚,記者走進桃花坪社區群眾廣場,路面平曠,綠樹環繞,55歲的居民王榮琴帶著舞伴們,盡情歌舞,怡然自樂,恰似一朵朵綻放的桃花。
知情者說,王榮琴領銜的這支舞蹈隊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出現新面孔,大家都覺得“跟王大姐一起玩,心里舒暢”。
面對這樣的贊譽,王榮琴總是飽含感恩地說:“我這股精氣神,是社區黨組織滋潤的!”
11年前,蒲紡破產改制下放到赤壁,5000多人先后辦理了提前退休,近萬人“買斷”工齡,蒲紡被劃分為三個社區,桃花坪社區是其中之一。
當了20多年紡織工人的王榮琴一下子斷了“口糧”。屋漏偏逢連夜雨,白發母親重病復發,體弱丈夫突然臥床……家庭陷入絕境。
社區黨組織知道她家情況后,為王榮琴安排了公益性崗位,為其家人辦理了大病救助、低保。社區干部經常上門與她談心,與她一起做家務,把家里整理得干凈整齊,邀請她學跳廣場舞,參加各種各樣的群眾文化活動。
一件一件的小事,溫暖著王榮琴的心,幫助她走出人生低谷,她性格變得開朗,并積極向組織靠攏。
2012年5月,王榮琴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黨一點一滴的關懷,讓我的小家挺過了一重又一重難關,我現在想加入共產黨,去溫暖身邊的人。”
發生在王榮琴身上的變化只是成百上千“桃花人”心路歷程的縮影。
當年,作為一個破產改制企業型社區,人心浮動,矛盾重重,社區一時無法滿足居民對物質生活的追求,只能從一件件小事做起,讓他們逐漸心平氣順,從心理上強大起來。
“衣服笑破不笑補。”社區組織從“綠化、美化、亮化、凈化”抓起,每一條道路、每一幢居民樓指定專人負責清掃。
為引導居民積極面對生活,社區成立老年協會、花木盆景協會、藝術團等13個社團組織,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群眾文化活動,每年的大小演出十幾場,將大家重新團結在一起。
針對大部分老人的子女在外工作,社區成立了志愿者殯葬服務隊,全程為去逝者辦理后事。與此同時,建立了居民住院探訪制度,高齡老人生日慰問制度,下崗人員聯系制度,困難家庭幫扶制度,留守兒童關愛制度等,全方位、多層次地把貼心服務送到千家萬戶。
如今,在居民心中,社區就是一個“大家庭”,不管是失業就業,還是停水停電,下水道堵塞,甚至鑰匙丟了開不了門,都習慣性地找社區求助。前年底,居民程秋林家被一把火燒個精光,社區立即給他另外找了個臨時住所,送去衣被,還組織居民捐款,一天就收到捐款近4000元。
幾分耕耘幾分收獲。省政府授予桃花坪社區“省級文明社區”稱號,民政部授予社區“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社區”稱號。這幾年,前往桃花坪參觀學習的外市外省兄弟社區一撥又一撥,大家都說:“桃花坪不如改名桃花源。”
采訪手記:“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桃花坪社區居民都是下崗職工,一度人心浮動,矛盾重重,成為影響一方穩定的不確定因素。11年來,社區黨組織將黨的惠民政策,一點一滴送到居民手中,居民有困難,事無巨細都有人關心幫助。社區黨組織的貼心服務,潤物細無聲,重新凝聚起下崗工人的心,使一個問題社區變成了全國和諧示范社區。(記者 何澤平 陳新 劉子川)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記者跑社區]咸寧白茶社區網格員為民辦實事紀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