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李輝 整理/本報記者 黃柱
在一場小范圍的書友會上,由我介紹《那一棵棵胡楊》。在精心布置的小酒館里,與大家一起分享讀書的心得,引起共鳴。
《那一棵棵胡楊》是作家劉利元的散文,他的文字讀起來很有鄉土味道,但又不失優美,讓人有一種置身其中、身臨其境的感覺。《那一棵棵胡楊》從一個個小細節著眼,“綠蔭里人們三三兩兩,或在搖扇乘涼,或凝視著眼前的一片半月水塘”“嶺南的愜意帶著追憶。烈士林基路的故居,或是我們所常見,隱藏于綠蔭之中。”“林基路的童年應是常見的南方耕讀的日常,而在時代的大變遷里,他心頭有一顆怎樣的種子在這里生根發芽呢?”……
從僑鄉臺山到日本留學,又到延安、到新疆工作,林基路有怎樣的轉變?嶺南的榕樹和大西北的胡楊,給人感受到的自然是大不同的。“一眼望不到邊的連綿沙丘,偶爾可以見到幾株散落的胡楊樹,樹冠很大,樹干粗壯,錚錚鐵骨般傲立蒼穹”,革命前輩的敢為人先,在蒼涼里又決然而然。
提起胡楊樹,很多書里有過描寫——“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 “它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
胡楊作為另一形象卻更有生命力,此乃大漠的脊梁,以其書寫革命者再合適不過了。
作家筆下嶺南村莊之小巧和西北大漠之廣袤對照,見證著歷史的突飛猛進,恰恰是童年林基路和革命者林基路的突變。
2011年,《那一棵棵胡楊》被搬上了熒幕,圍繞著女軍人胡楊、畫家葉子、于果父女三人發生在胡楊林中的故事展開。故事背景設定在一片荒涼而又充滿生機的沙漠之中,胡楊林成為影片中的重要元素,象征著堅韌與希望。
故事通過女軍人胡楊的故事,探討了生命的意義、軍人的職責、親情的紐帶以及對自然的敬畏。胡楊林不僅是故事的背景,更是連接人物情感、展現生命力量的象征。在荒涼的戈壁深處,生命之樹依然堅韌生長,成為希望的象征。
《那一棵棵胡楊》不僅展現了一幅畫卷,還記錄了一段鮮活的歷史。文學不僅是記憶,更是引領。讀這樣的文字,讓我們信念更為堅定。
閱讀的力量是無限的,閱讀帶來了堅定的信仰。
每當我迷茫,甚至是抑郁時,只有閱讀可以給我帶來心靈上的安慰和情緒上的穩定,它可以讓我忘記一切煩惱,哪怕是暫時的。
閱讀可以充盈我們、豐富我們、提高我們,使我們能夠“不為現實所困、不為時間所迷、不為思維所限”。
而閱讀的力量可以激勵我們一往無前,不再害怕失敗。現在網絡發達,似乎包羅萬象,似乎無所不能,但在里面我們真正獲取了什么?
沉迷于網絡游戲的人,一心只想著升級、爆裝備。喜歡網購的人整天除了購物還是購物。很多人每天打開的頁面其實是很單一的。網絡里,不少人的天地沒有開闊,反而更為狹窄了,進入了各自的信息繭房里。
因此,沉迷于網絡是眼前的茍且,閱讀方能擁有詩和遠方。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新書薦讀
下一篇:
從交易費用視角看制度怎樣決定發展、制度演進遵循怎樣的規律,以及如何選擇對發展有利的制度—— 制度決定發展的方式和規律
學習強國有一道題----朱德同志《贈諸友》詩寫到“志士恨無窮,孤身走西東。據老師說,痣下面可能有血管,在飛行過程中氣壓和...
鄧敏(赤壁)向中國軍人敬禮,這是一件嚴肅認真的事情。中國軍人始終是人民子弟兵,腳踏著祖國大地,背負著民族希望,在不同歷...
王艷(溫泉)認識心誠的陳同志有二十來年,目睹他的三次“蝶變”:從有血性的野戰軍人到愛學習的知性軍人,從年輕“氣盛”到沉穩...
陳望來(通山)北上的悶罐列車經過兩天兩夜長途跋涉,緩緩地停下了奔馳的腳步。接送新兵的解放牌大卡車,向新兵訓練所在地駛去...
布里斯班地處澳大利亞東北方,是昆士蘭州的首府所在地,相較澳大利亞其他城市而言,這是一座新興的、現代化氣息較濃的城市。
布里斯班地處澳大利亞東北方,是昆士蘭州的首府所在地,相較澳大利亞其他城市而言,這是一座新興的、現代化氣息較濃的城市。
布里斯班地處澳大利亞東北方,是昆士蘭州的首府所在地,相較澳大利亞其他城市而言,這是一座新興的、現代化氣息較濃的城市。
咸寧城鐵南站作為我市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是外地群眾進入咸寧中心城區的“第一扇大門”,同時也是對外展示咸寧文明形象的“...
西楊莊或許是源于曾經的軍營生涯,或許是源于心中的綠色情結,或許是源于那個執著的信念,每當這個光輝的日子來臨,你這個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