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專
他們姓焦,就在村塆遍植芭蕉,村塆名字就叫芭蕉塆。芭蕉是一種熱帶植物,在鄂南并不多見。他們是自主意識濃郁的人,不是隨波逐流之輩。
闖王鎮高湖村芭蕉塆最富盛名的是焦氏宗祠。宗祠始建于明永樂年間,清康熙年間拆遷易地復建,民國初年遭火災大部被毀,1937年修復。建筑面積四百多平方,進深三重依次梯級而建,墻體屋面青磚黛瓦,三合土地面,青石墁天井。一進戲臺,四角展翼三重木構。二進中廳,八根木石拼接金柱,七架抬梁式構架,高大敞亮,氣勢輝煌。三進享堂,穿斗式木構架,廳堂正壁設神龕,供奉祖宗。獨具特色的享堂前天井上亭閣式拜廳,單檐歇山頂,兩脊梁翹角沖天,八卦藻頂,雕龍額梁上,三只圓雕龍頭伸出梁外,躍躍欲飛。四層21副裝飾性斗拱,鏤雕雀替,極盡莊嚴奢華。因祖人焦必伸于元至正十三年(1353)高中探花,才有資格建此拜廳。更具特色的是其精致繁復的雕刻藝術,按種類有木雕、磚雕、石雕;按技藝手法分有圓雕、浮雕、鏤雕、線雕、彩畫;按部位分有架梁、門窗、卷棚、墀頭、柱礎、斗枋、欄桿、望柱、天井,處處有圖,件件有畫。宗祠挑檐梁、爪柱上雕魚、象頭,均有其文化寄托;斗枋上雕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等各有忠義倫理;柱礎、格扇上雕金雞芙蓉、麒麟玉書和祥花瑞草都有審美取向。
焦氏宗祠,被湖北省古建筑專家、文物專家稱為“古民居極品”。
探花郞焦必伸曾下派富池為官。一日,登上長江之畔為三國東吳大將甘寧所建的卷雪樓,秋水長天,鷗舞浪濤,一時豪情滿懷,提筆揮就《卷雪樓賦》。后人將他的詩集名為《卷雪樓集》,“卷雪樓”也成為焦氏堂號之一。芭蕉塆宗祠享堂懸有“卷雪樓”牌匾。宗祠旁邊一家民宅的門楣上也寫著“卷雪樓”門樓字。眼觀“卷雪樓”字樣,心生親切感,我的家鄉就在富池,我在那里度過了極富憧憬的青春時光。
在芭蕉塆,所有的房子,均有審美意識的貫徹,不管是火磚房還有土坯屋,都有一點造型,都有一點裝飾,高高大大,亮亮堂堂。
一般的祠堂祖屋,土改時必定分給貧雇農居住,芭蕉塆的宗祠卻沒有,因為家家戶戶居住條件尚可,沒有窮得無房住的人家。
1972年,高湖公社建公社辦公房,就打上的焦氏宗祠的主意,要拆下祠堂的建材去建公社。從第一進戲臺開始拆,全塆人心在流血。幾位老者找到主事人,用拆三南公祖堂屋和神廟磚瓦木料抵,保下祠堂的二三進。
1997年,在一進的地址上建小學。2017年,遷走小學,在原址上恢復祠堂的一進。這次復建,又是一次焦氏宗族的大團結大協作,本塆焦氏捐款,通山的其他13個焦氏莊門都捐款。基本按原樣復建四角展翼三重木構戲臺。戲臺約三十平方,兩邊有鼓樂鼓,后臺是化妝樓,左右各有廂房。臺頂兩側為三架梁,支撐著整個臺面。每一個細部都是精美木雕。戲臺前是方正的青石天井,占地約八十平方,四水歸堂,通風透亮。兩邊牌樓,底為游廊,有門與一進戲臺兩邊廂房相通。
芭蕉塆有個神廟巡爺殿。鄭仙元帥有恩于祖上,芭蕉塆人奉為恩祖,修廟供奉六百多年。1972年拆后,2018年復建。復建花費85萬元,在廣東辦廠的兩兄弟捐款50萬元,剩余部分由13個莊門共出。新修的巡爺殿雕梁畫棟,濃墨重彩,金碧輝煌。
2019年,芭蕉塆在村口修建高端大氣的“探花第”門樓,成為新的標識和景觀,頗受路人注目。
——選自《路自通山》一書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身體與思維的親密對話
下一篇:
去看外婆
10月26日清晨,咸安區官埠橋鎮政府門前,白墻青瓦的小洋樓與柏油路相連,游園中的桂花清香撲鼻,廣場邊綠草如茵,置身其中仿...
追尋時代記憶,感受充滿熱血與活力的公社文化,高沖公社值得打卡。
洞中一游,終身眷念,置身其中,這座神秘的地下宮殿仿佛在向人們訴說大自然的神奇精彩,去領略和觸摸古老動人的地下世界,新...
哥哥穿上軍裝從村里出發到公社武裝部集中的那天,村里很是熱鬧,村里群眾和親友站在村出口路的兩旁,村里組織鑼鼓隊把哥哥送...
“小手拉大手,排隊去郊游……”4月26日,城區桔子托幼的師生們一同坐上校車,來到了期待已久的咸安區高橋鎮蘿卜公社。
咸寧網訊通訊員吳濤、左翠報道:今年的中秋、國慶雙節長假,不少市民相約咸安區高橋鎮白水畈蘿卜公社景區,盡情享受假期的快...
縣委組織部出臺“全面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實施方案”,精準引才,精細育才,精心用才,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樂當現代農民的...
房屋漁船都如同指節大小,袖珍可愛,棧道上還有白色翅膀的背景雕塑板也頗有趣味。
咸寧網訊記者張歡、陳紅菊、通訊員張清川、辜俊報道:逛蘿卜市集、看特色演出、品蘿卜美食……12月22日,咸安區高橋鎮白水畈...
四川省德陽市廣漢市是我國農村改革發源地之一。升級農民和土地的聯系從土地承包到鄉鎮企業興起,再到撤縣設市、建設開發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