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個結合”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原創性理論,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路徑,是新時代新征程進一步推進黨的理論創新的科學方法。全面深入地開展“兩個結合”的學理化研究闡釋,是思想理論界重大而緊迫的政治任務,同時也是一項要求高、難度大的學術課題。辛向陽領銜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學術團隊,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學術擔當意識,以有組織科研的有效方式,迎難而上、集體攻關,完成了這本有分量的著作——《“兩個結合”基本問題研究》。
該書對“兩個結合”重要思想進行了系統研究和全面論述。“兩個結合”言簡意豐、博大精深,具有深刻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需要全面把握和深入闡釋其科學內涵和重大意義。該書著眼于整體視野和全局把握,在三大邏輯的統一中建構內容體系,并圍繞若干重大問題進行充分論述,展現了“兩個結合”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實踐要求。作者從“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入手,考察梳理了“兩個結合”提出的時代背景和形成脈絡,分析闡述了“兩個結合”的基本內涵,深入揭示了“兩個結合”的哲學基礎,明確了推進“兩個結合”的根本要求和基本路徑,論述了“兩個結合”的時代價值和指導意義。這一系統性論述,對學界進一步研究闡釋“兩個結合”提供了分析框架和體系參考。
書中首先對“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作了闡釋,認為“兩個結合”是對我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深化了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規律的認識,指明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正確方向,彰顯了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產黨人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新高度;打破了“西方中心論”的迷思,推動了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推動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創造,具有深遠的世界歷史性意義。特別是“第二個結合”的提出,具有突出的原創性和思想解放意義,打破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刻板印象,糾正了在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關系上的錯誤觀點,是又一次歷史性的思想解放。
書中考察了“兩個結合”提出的時代背景和歷史脈絡。在時代背景上,作者認為“兩個結合”是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形勢下,于變局中開新局、于文化激蕩中立主體的需要。在歷史脈絡上,作者梳理了我們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對“兩個結合”的探索和成就,特別是新時代明確提出和科學論述“兩個結合”的歷史過程和新鮮經驗。
書中分析了“兩個結合”的基本構成,揭示了其科學內涵。作者打開“兩個結合”的結構,分別考察了其中的主體要素、客體要素和成果要素,提出“兩個結合”是一個多要素互動的開放性歷史過程,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的良性互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貫通融合。作者深入考察了“第一個結合”與“第二個結合”的內在關系,考察了“兩個結合”動態性和當下側重點。作者對“兩個結合”的特點做了深入思考和概括,認為二者的結合是文化契合前提下的貫通性結合,是“化學反應”式的內在結合,是科學方法論指導下的能動結合。
書中注重哲學思考,專門論述了“兩個結合”的哲學基礎。認為“結合”本身具有哲學意蘊,需要進行哲學分析。特別是“兩個結合”具有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意義,它與“六個必須堅持”內在關聯,其中體現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體現著毛澤東“實踐論”和“矛盾論”的邏輯展開,蘊含著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的“大歷史觀”和“正確黨史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一定意義上說,“兩個結合”中蘊含著新的哲學構想,孕育著“實踐論”和“矛盾論”在當代發展的新形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豐富發展了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最后,書中論述了“兩個結合”的文化成果和深遠意義。作者論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高度契合性,分析了高度契合的內在原因,列舉了高度契合的具體表現,并揭示了有機結合的演進邏輯。論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在“結合”中的相互成就,即由此激活了中華文明的生命力,充實了馬克思主義的文化生命力,造就了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新成果,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文化生命體”。“第二個結合”深層次解決了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前提和關鍵問題,打開了文化研究的創新空間,實現了新的思想解放。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要堅持“兩個結合”,不斷鞏固我們的文化主體性,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譜寫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新篇章。
綜上可見,該書具有突出的問題意識和針對性,同時也是一部理論闡釋性學術著作,具有突出的學理性和創新性。作者著眼于用學理講政治,用學術講理論,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兩個結合”的重要論述做了比較深入的學理闡釋和學術研究,使本書具有一定的學術理論深度。書中許多論述具有理論新意,比如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高度契合性的分析,關于“兩個結合”中“新實踐論”和“新矛盾論”的概括論述,關于“兩個結合”本質特征和內在邏輯的深度發掘,關于“兩個結合”的主體要素、客體要素和成果要素及其關系的論述,關于“從實際出發”的中國哲學譜系考察,關于“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的闡釋等,都具有一定新意,給人以有益啟示。同時,本書并不晦澀難懂,而是明白曉暢,具有較好的可讀性。
(原載《光明日報》,作者為劉建軍,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在包里揣本書
下一篇:
九宮山被七位皇帝敕封了十七次(下)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周萱)將于本月底舉行的第四屆“錦華杯”中華司儀主持大賽全國總決賽暨中國咸寧金秋婚慶文化節籌備工作...
★對中華法系進行重新認識,既是時代的重任,亦是學者的使命★對中華法系進行重新認識,既是時代的重任,亦是學者的使命中華...
要深刻認識和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本來”,提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與馬克思主義相融...
潘天波將中華工匠文明的內涵與外延、代表性工匠技術于古老中華大地的醞釀與創造及其向世界、向現代的傳播嬗變做了通俗易懂又...
習近平總書記就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出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刻揭示了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積極回應了人民群眾...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
核心閱讀:我們要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想內容、使命追求、開放品格等方面高度的契合性,充分發...
核心閱讀: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必須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中華...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第二個結合’,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中...
該校師生紛紛表示,將以此次宣講活動為契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投身到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