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鎮咸勇 整理/本報記者 王恬
男兒有淚不輕彈,自古便是對男兒堅韌與剛強的贊美。
在散文《清明憶父》中,作者陳鴻章以清明這一特殊的節日,用眼淚這一情感的載體,表達了對父親的思念與緬懷,寄寓了對人生的深刻感悟。
作者以兩行濁淚為開篇,奠定了全文悲傷而又深情的基調。清明時節的雨,不僅打濕了泥土,更打濕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悲傷與思念。“我的一生,最忘情的哭聲有兩次,一次是在我生命的開始,一次是在父親生命的壽終”。
在夢中,作者來到了墓地,呆呆地坐在山下,想要哭泣卻流不出淚水。這種情感壓抑與釋放的對比,使得作者對父親的思念之情更加濃烈。雨水能夠滋潤萬物,卻無法濕潤作者的眼眶,這種無奈與痛苦,讓人感同身受。
當作者來到父親的墓前,除去雜草,獻上鮮花,閉上眼睛靠在墓碑旁時,一股暖流涌入心底,淚水奪眶而出。“我不知道您那里有沒有田地種糧?我不知道您那里有沒有教室學堂?我不知道您的思念是否如我一樣?如果您累了、寂寞了是否能托夢過來與我訴說一場?”這一刻,作者對父親的思念之情達到了頂點。通過想象父親生前的種種場景,作者表達了對父親的敬仰與懷念。這種虛實結合的寫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動而感人。
作者通過敘述父親生前未能見證長孫婚禮的遺憾,以及驚喜于長孫為其延續血脈的喜悅,展示了人生的無常與生命的延續。這種情感的對比,使得文章更加立體和飽滿。同時,作者也提到了最小的孫子出生時的艱險與現在的健康,進一步體現了生命的頑強與希望。
在《清明憶父》中,陳鴻章以真摯的情感和細膩的筆觸,展現了一個男兒在面對失去親人時的痛苦與無奈。然而,他并沒有沉溺于悲傷之中,而是通過回憶與思考,學會了以愛告別、以愛相處。這種堅韌與剛強,正是男兒有淚不輕彈的最好詮釋。
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通過回憶父親的教導,表達了對生活的理解和對人生的態度。父親的話語,既是對作者的教誨,也是對人生的詮釋。它告訴我們,生活總有起伏,我們要學會接受和面對,以從容與坦蕩的心態去迎接每一個挑戰。這種對生命的豁達與理解,是文章最為動人的地方。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清明不僅是對先人的緬懷,更是對人生的反思與感悟。它讓我們明白,珍惜與父母子女的情分,才是人生最為寶貴的財富。
整篇文章情感真摯,語言優美,通過對清明時節的描寫和對父親的回憶,展現了作者對生命的敬畏與對人生的理解。它讓我們明白,無論生活如何變遷,那份對親人的思念與對生命的珍惜,始終是我們前行的動力與支撐。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下一篇:
宋代文藝復興或可視為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之先驅—— 從宋畫看“中國文藝復興”
《人生》路遙著內容簡介:《人生》是茅盾文學獎得主路遙的代表作,激勵了萬千讀者的文學經典。《人生》以陜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
劉凌(通山)光陰易逝,人生何其短暫,不知不覺已年至花甲,天干地支一個輪回了。六十歲,辭去卸裝,意味著法定工作生涯的終結...
黎洪濤(溫泉)我是一名超聲醫生,每日目不轉睛地盯著儀器屏幕,手握探頭從不同的方位、角度掃查,要做到沒有遺漏、切面標準、...
○劉念周末一個下午,我看完了《人間值得》。閱讀這本書,能讓人心情平靜下來,放下我們許多不必要的焦慮和煩惱,重新思考生...
人生的幸福,一半要爭,一半要隨。人生到了下半場,要逐漸懂得:盲目較勁,苦的是自己。”人生在世,要主動爭取,才會有想要...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閑時光陰易過,轉眼2021年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二。掰著指頭數數不夠上進的日子,間歇性勤奮,又上網淘...
陳舞雩著內容簡介:本書縱貫整個封建時代,講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封建帝王的雄心霸業與歷史功過,展現能臣將相的人生抉擇...
任雅娟(嘉魚)教室的窗外,有幾棵樹,當風吹過,會翻轉出一片銀色的光亮。
等撥開眼前的迷霧再整裝待發,總有一份人間煙火是屬于我一個人的!
采訪時間:3月13日采訪地點:咸安區甫興社區本期閱讀人:梅心海詩人汪國真寫道:“假如你不夠快樂,也不要把眉頭深鎖,人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