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恬 整理
|
湖北科技學院人文與傳媒學院祝敏博士的《崇陽方言語法研究》于2022年9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是第一部系統性研究崇陽方言語法的學術專著。該書在田野調查的基礎上,對崇陽方言語法進行宏觀系統地描寫和分析,并注重橫向比較和縱向溯源,選取合適的方言理論進行深入剖析和闡釋。如此凝神靜氣的研究,是當今“快時代”背景下難能可貴的“慢功夫”。
近日,汪國勝教授、盛銀花教授、袁海霞博士和張磊博士圍繞方言語法研究的意義及趨勢、《崇陽方言語法研究》的體例框架及學術價值、鄂東南方言研究基地的建設與發展等話題進行了交流討論。
專家介紹
汪國勝:華中師范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語言研究所所長、《漢語學報》主編,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華中師范大學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主任,中國語言學會常務理事,全國漢語方言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要研究漢語語法和漢語方言,也研究漢語修辭和語言教育問題。
盛銀花:湖北第二師范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原文學院院長,教育部師范類專業認證專家,湖北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湖北方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漢語語法、漢語方言和語言教育等。
袁海霞:華中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美國杜克大學亞洲與中東系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漢語方言和漢語國際教育等。
張磊:湖北科技學院人文與傳媒學院副教授,博士,漢語言文學專業負責人。主要研究現當代文學和地方文化。
祝敏:湖北科技學院人文與傳媒學院副教授、博士、美國南加州大學語言學系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漢語方言,漢語語法史。出版學術專著三部,發表論文數篇,參編《中國語言資源集·湖北卷》;主持并完成國家語委“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課題兩項、其他省廳級課題多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和青年項目各一項。
張磊:湖北科技學院人文與傳媒學院祝敏博士的《崇陽方言語法研究》是《漢語方言語法研究叢書》中的一種。《叢書》是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項目成果。汪教授,設計該叢書的初衷是什么?
汪國勝: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的張振興先生提出“整體漢語”的概念,他認為中國語言研究要加強語言統一性方面的研究,塑造整體的、統一的中國語言觀,這是中國語言尤其是漢語參與國際語言競爭的基礎。中國語言確實具有分歧性和復雜性,但我們不能過分夸大這種分歧性。中國語言統一性的一面更值得高度重視。
我非常贊同張先生的這種觀點,我們方言研究也要有這種整體觀。很多研究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學者,也意識到方言研究的重要性,都把研究視野投向方言。朱德熙先生研究了一輩子的漢語語法,在晚年最后的一篇文章中說:“總結幾十年的研究經驗,得出要把歷史語法、共同語法和方言語法結合起來的結論。”這里面其實也蘊含著“整體漢語”的觀念。
所以方言語法,是漢語研究里很重要的一個領域。華中師范大學語言研究所的“十四五”規劃就設計了三個重大項目,其中之一就是“漢語方言語法的擇點考察與比較研究”,并規劃了《漢語方言語法研究叢書》,計劃出版40本。這是目前為止,我國規模最大的方言語法研究叢書。祝敏博士的《崇陽方言語法研究》是《叢書》中的一種。
張磊:那您當時是怎樣考慮方言點的選擇問題呢?
汪國勝:方言語法的研究,還得從基礎做起。沒有單點的基礎,就無從比較。鄂東南處于南北方言、官話和非官話的過渡地帶,方言復雜,地位特殊,歷來受到學界的關注,研究價值不言而喻。但長期以來,其語法研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崇陽方言語法的系統研究是個空白,《崇陽方言語法研究》的問世彌補了這一空白。
《叢書》作者的物色,主要考慮兩方面的因素,一是熟悉母語方言,二是有良好的研究功力。相對來說,方言語音和詞匯容易調查,方言語法的研究則比較困難,因為語法規律比較隱蔽,沒有敏銳的學術眼光和深厚的研究功底,難以發現問題,揭示規律。祝敏博士熟悉崇陽方言,并且具有良好的學術功底和研究素質,所以她的《崇陽方言語法研究》能夠深入挖掘事實,揭示方言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鄂東南方言語法的基本面貌。
張磊:祝敏研究崇陽方言語法,盛教授研究安陸方言語法,那么,如何從專業研究者的視野來解讀《崇陽方言語法研究》的體例和框架呢?
盛銀花:“擺事實、講道理”是方言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重要理念。前面說到崇陽方言語法過去缺乏系統研究,因此充分描寫語法現象的基礎性工作就顯得尤為迫切。該書從詞法到句法,各選取多個語法范疇內的十余個語法現象進行充分描寫和分析,并盡可能地深入闡釋其形成原因。闡釋過程中,還注意到對比和聯系,展示了崇陽方言與周邊方言的差異和交融。
另外,《崇陽方言語法研究》每個語法現象的章節后面都有“小結”,最亮眼的是各種語法一覽表,分類呈現各種語法特征,一目了然。我寫《安陸方言語法研究》時怎么就沒想到這樣做呢?所以這本書,讀起來非常暢快!
張磊:怎樣透過這部《崇陽方言語法研究》看研究者背后的艱辛?
袁海霞:完成一部單點方言的語法專著,實屬不易。除了獲取語料的艱難,方言語法研究還難以詳盡地記錄和描寫。因為要將錯綜復雜的各種語法現象分類呈現,這種體系的把控本身就很難。其次,我們往往會特別關注與共同語差異性比較大的語法現象,但那些差異不大的,放到地理語言學和語言類型學的視野里,就是非常寶貴的研究材料了。這也是方言研究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方言語法研究的難點還在于理論的應用。拿印歐語法來套用,早已被證明是水土不服的;借用其他方言的語法體系,也會產生同樣的弊病。因此,本書采用基于漢語語法研究而形成的本土理論,即著名語言學家邢福義先生“兩個三角”理論,靜態描寫與動態演變相結合,體現了作者研究的條理性、全面性和深入性。
張磊:袁博士闡述了方言語法研究的“三難”:語料的獲取和篩選是一難;語法現象的擇取是二難;三難則是研究理論的應用。我們湖北科技學院還成立了“鄂東南方言研究基地”,該基地在負責人王宏佳教授的帶領下,孫和平教授、李愛國博士和祝敏博士,這些年來深耕鄂東南方言,精打細磨,在快時代背景下,這樣的慢功夫,意義何在?
汪國勝:“鄂東南方言研究基地”的成立,對保護和研究鄂東南方言具有重要意義。我常說,咸寧這個基地的團隊是我們湖北方言研究隊伍中非常重要的一支,他們八年來主持并完成了六個關于鄂東南方言研究的“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課題。該工程于2015年啟動,是教育部和國家語委組織實施、財政部專項支持的一項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語言工程,國外的學者對此高度肯定。對于這個工程,我總是強調:因為是國家工程,我們要對國家負責;因為是學術工程,我們要對學術負責;它還是一項文化工程,我們要對歷史負責。
這就是你說的慢功夫。方言的保護、傳承和研究,既有文化意義,又有學術價值,更有歷史貢獻。
張磊:方言研究的慢功夫體現的是責任心!通過這次交流,我們對《崇陽方言語法研究》有了深入的了解,對漢語方言語法研究的意義有了充分的認識,對“鄂東南方言研究基地”的建設與發展更加充滿信心。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半百始近百草園
下一篇:
難忘的“九馬畫山”之旅
”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博士們的帶動下,培養了一批本土人才,做大了人才基本盤,能大力助推咸寧高質量發展。
遲象陽:奮戰在新冠病毒檢測一線的軍中女博士新華社記者賈啟龍黎云“截至3月28日,我和戰友們已對8000余份樣品進行了檢測,無一...
湖北科技學院師范學院/教育學院將以此次研討會為契機,在偉大的新時代里逐夢奮斗、砥礪前行。
自然系統養生法創始人金土皓王海生、王梓華如今,人們對健康的意識越來越強烈,醫療條件越來越好,養生方式數不勝數,各種科...
總之,在古今的暢想和雅俗的對視中,在《宋詞帶你游杭州》里,宋詞中的紅塵煙雨經歷千年的洗禮,投射出睿智優雅的光芒,而詞...
成功需要很多要素和助緣,大成功是系統工程。金土皓博士在2015年和2020年先后出版了《自然風水學》第一版和精華版等兩部專著。
方鈺霆(嘉魚)在我的家鄉,方言很普遍,縣和縣之間的話晦澀難懂,鎮和鎮之間的話也不相同,甚至村和村之間的話也有細微的差別...
據不完全統計,該縣創作防溺水快板、三句半、方言歌等10余個文藝內容,明鑼禁令宣傳200余場,參聽觀眾1.3萬人次。
日常語言影響著個體的思維方式,方言維系了民族的歷史記憶,政治語言決定了國家的現實意識。”但人們用這兩句話時,落腳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