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長興(通山)
每次回家,總要去母親的菜園里走一走、看一看,母親也總是從菜園里為我采摘大包小包的當季菜帶回城里。
母親今年72歲了,按說到了這個年齡,本應是頤養天年的時候,但母親由于幾十年間養成的勞作習慣,閑不住,在城里住不了幾天,就吵著,非要我送她回老家住。
母親的菜園在老家屋后背的山坡上,大約有100米遠。在我的記憶中,菜園傾注著母親的心血,母親把菜園里的菜苗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她平日一有空閑就往菜園跑,松土,鋤草,除蟲,澆水,施肥,辛勤而快樂地耕種著,一臉幸福地盼望著沉甸甸的收獲!冬春,母親在菜園里種白菜蘿卜和蔥蒜,夏秋就種茄子黃瓜和辣椒,瓜瓜果果發芽開花,一地生機勃勃。一年四季,菜園沒有閑著,母親也不會閑著。她一下摘回一捆菜葉,一下摘來幾個黃瓜。那鮮嫩水靈的黃瓜,沖洗干凈,嚼在嘴里脆脆爽爽,滿口清香。在那缺吃少喝的年代,母親種出來的蔬果,不但養活了我們一家十口人,讓我們的餐桌變得豐富多彩,讓生活也變得有滋有味。
母親說:種菜是一項細致活兒,雖然辛苦,但能帶來無限樂趣。“種菜如繡花”“一畝園十畝田”,施肥、松土、整畦、下種,是要花費母親大量的勞動力,但是這個時候母親連蔬菜的影子都看不到,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希望卻能給母親帶來很大的鼓舞。因為母親相信,人勤地不會懶,出一份勞力就一定能有一份收成。
小時候,我常去菜園看母親種菜,她先整好地,再用鋤尖拔拉開一道道淺溝,然后把種子撒進去,最后用鋤頭推動沿土將溝埋住。等過十天八天,那平整濕潤的菜畦就會冒出又綠又嫩的瓜菜的新芽,這時母親也會露出最燦爛的笑容。
母親常說“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母親給菜苗澆糞水時,不是鳥兒啼鳴的清晨,就是倦鳥歸巢的落日黃昏。母親說這個時候澆糞水,便于菜苗吸收養分,而且澆灑糞水時,一定要澆在根腳,要是澆在菜葉上,菜苗就會慢慢枯死。等到菜苗長高長大后,母親就會彎下腰背,往菜苗稠密的地方,拔掉一些柔小枯黃的菜苗。母親說種菜其實和做人一樣,有舍才會有得,哪怕是一棵小小的菜苗也需要適合自己生長的空間、陽光和雨露。
母親的菜園一直都是用家里的豬糞或木柴火灰來追肥,沒有一點化肥農藥,每隔一兩天母親就會從家里挑糞水澆一次,讓各類蔬菜長得蔥蘢茂盛。不打農藥的菜地,雖然有許多菜葉上常爬有綠色的小青蟲,菜葉有窟窿,影響菜的美觀,但一點不影響菜品。不像現在菜攤售賣的蔬菜,看起來漂漂亮亮,可遠遠地就能聞到農藥味。本可生食的西紅柿黃瓜,回家要多多泡洗,才敢入胃,其它的更要炒熟。
剛進城的那幾年,因經濟比較困難,每隔一段時間,母親就讓父親送一大袋自家菜園子的菜到鎮上,讓妹夫托人帶給我,說城里買的菜,農藥化肥用得多,日照養分都不足,吃多了人容易生病。那滿滿一袋子菜,盛滿母親的心血,足夠我們吃一個星期。母親感覺我們的菜吃得差不多了,就會再讓父親為我送新鮮的菜,如此往復,我們夏天基本很少買蔬菜。
如今父親已不在了,母親也老了許多,身體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但她依然固執地在菜園里侍弄。只要有空,就扛起鋤頭,給各種菜蔬拔草、除蟲、施肥。那些蔬菜也好像是通了靈性似的,西紅柿嘟嘟嘟地漲紅著臉,茄子紫光照人,還有辣椒黃瓜,也一個個長得油光水滑的,鮮嫩得不得了。這么多新鮮的蔬菜,母親自然吃不了,除了分給我幾姐妹外,就送給灣里沒有菜園的人家。所以,左鄰右舍有什么好吃的,也總忘不了母親。
現在我每次回去,都會到母親的菜園里轉轉,幫母親除除草、施施肥,看看菜地里碩果累累的情景,總是嘴角流露出得意或自豪的微笑。菜園里有母親的牽掛,也有我的擔憂;菜園里撒滿了思念,也結滿了鄉愁。
編輯:但堂丹
目前,該鎮新增早稻播種面積1300余畝,儲備各類農資物品200余噸,農田水利改造完善投入資金106萬元,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
目前“紅色書屋”已配置各類書籍2000余冊,臺式電腦4臺,寒暑假期間吸引村民、學生借閱書籍超200人次。
昨日,嘉魚縣渡普鎮東湖村二組,農技員高亮在水稻田里幫助受災農戶施肥、撒藥。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袁燦通訊員楊雪梁加柔攝。
11月16日,通城縣塘湖鎮龍印村村民趁著晴好天氣,在千畝直播油菜基地開展管護工作。劉建平攝(影像咸寧)。
4月13日,赤壁市余家橋鄉大嶺村藍莓種植基地,當地工人們正在給藍莓苗除草施肥。
咸寧網訊記者王馨茁報道: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綠化意識和文明素質,用自己的雙手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 4月21日,市第...
人物名片:市人大代表、崇陽縣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本報訊記者馬麗婭報道:到去年底,崇陽縣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李衛兵已經投身...
全公司有5.53萬畝水田,采用無人機作業占總面積的90%。
11月20日,通城縣塘湖鎮龍印村村民在千畝油菜示范基地管護油菜。劉建平攝(影像咸寧)。
赤壁市神山鎮蓮塘村產業基地占地面積80畝,總投資65萬元,現種植獼猴桃、黃桃、藍莓,基地建成后每年為蓮塘村增加集體經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