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淮(咸安)
父親,我們想您了,今年是您離開我們22年了,我們無時無刻不想念您。
記得22年前的8月10日,在您去世第三天的追悼會上,您的領導、同事和您原來駐隊群眾都來給您送行了,悼念大廳擺滿了花圈,廳內廳外都站滿了人。聽殯儀館的領導說,這是他們看到送花圈和來悼念群眾最多的一次。就在追悼會快開始時,原本晴空萬里的,突然電閃雷鳴,天空竟下起了大雨,人們說這是老天為您的去世也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父親出生在河北的一個小村落里,由于家里兄弟姐妹多,又是老大,很早就下地勞動,成了家中的勞動力,擔起了家中的重擔。
當父親十幾歲時,正值日本侵略我國,冀中平原都被日本鬼子占領,實行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鄉親們痛恨日本鬼子。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了武裝斗爭,當時父親在進步思想的影響下,參加了革命,加入到當地政府的區武裝工作隊,在多次戰斗中表現英勇,受到表彰。隨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父親響應黨的號召,于1949年隨軍南下,來到咸寧,為解放和建設他的第二個家鄉而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父親舍小家顧大家,在災情面前、身先士卒,沖鋒在前。在我們的記憶中,記得有一年夏季汛期到來時,一連幾天下著大雨,汀泗河水大漲,災情十分嚴重。父親和區里的干部忙于組織群眾轉移,當時我們家也進了水,我家四個小孩,大的11歲小的4歲,在母親的帶領下也在做轉移的準備。由于父親在外顧不上我們,母親人生地不熟,只好找到當地的一位群眾帶著我們一家人找到安全地帶。父親直到兩天后把群眾都安排好了,才到安置點找到我們??吹轿覀兌及踩赣H才放心,又繼續投入了下一輪生產自救的工作中。也就是在那次洪澇中,古老的汀泗石橋被洶涌的洪水無情地沖垮。
后來,父親被安排到向陽湖,負責指揮圍墾造田。那年春節,他安排所有的人都回家過年,唯獨自己留下來。母親怕父親春節寂寞,就托人把我送到父親身邊和他做伴,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春節。
1965年,當時父親已調到縣里工作,一天下鄉回家已是晚上9點多了,突然接到通知要他第二天一早到汀泗去開會。當時交通不像現在發達,晚上已沒有車了,從縣城到汀泗也不像現在道路平坦,而是崎嶇不平的小路。為了準時參加會議,他就一個人摸黑從咸寧走了三十多里的山路一直走到凌晨三點趕到汀泗,按時參加了會議。事后,我們問父親一個人走夜路您不怕嗎?他跟不怕是假的,但心中有組織、有信念、有精神也就不怕了。
父親一生艱苦樸素,勤儉節約,他后來雖然擔任過縣里的領導,但他不管什么時候都注意節約,在家吃飯都要我們養成節約的好習慣,把掉在桌上的和碗里的米粒吃干凈。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則,襯衣襪子補了又補還穿在身上。晚年當知道自己病重治不好時,還叮囑我們,他走的時候不要買什么衣,就穿平時穿的衣就行,最后我們按照他的囑咐給他穿上他平時的舊衣。父親的一生是廉潔的一生,擔任領導職務幾十年,一貫遵紀守法,光明磊落,兩袖清風,生活簡樸,真正做到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父親為人忠厚,家教甚嚴。父親工作很忙,有時一兩個星期都見不到面,但只要他在家里,便會關注和關心我們幾個學習和在學校的表現,好的給予表揚,不好的也是耐心地教育,所以我們幾個不論在學校和單位都低調做人、扎實工作,都得到了好評。記得每年放暑假父親就帶我們幾個到當時的縣農校插秧犁田,中午就吃從家里帶的蒸紅薯,一直勞動到晚上回家。每年都是這樣勞動一個星期,讓我們知道農民的辛苦和種糧的不易,也養成我們愛勞動的好習慣。
父親,盡管您已走了22年了,但您的音容笑貌依然根植于我們的腦海之中,您走了卻把思念和回憶留給了我們,我們很想您了!愿您和母親在那邊一切安好。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從傳統文化中挖掘精神資源
下一篇:
教師微幸福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榮華報道:12月7日,市委書記丁小強主持召開市委常務委員會會議,傳達學習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
每逢七一,總會想起中學動員我寫入黨申請書的劉萬鵬老師,大學鼓勵我向黨組織靠攏的諸定立和汪光祖教授,我的入黨介紹人鄧喜...
推開黑漆實木大門,走進天井,抬頭是裝著暗紅色格棱窗的二樓……位于南昌路100弄2號(老漁陽里2號)的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
這本書收入五篇黨史論文,一篇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歷史地位》,一篇是《對創建贛南閩西蘇區的思考》,一篇是《以全局視角...
大力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傳承偉大抗戰精神,必將激勵和動員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
新華社北京9月3日電?題:走向復興的歷史回響——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新華社記者黃明、梅常偉9...
1月18日,中宣部在國家博物館舉行“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大型主題采訪活動啟動儀式。值此建黨百年之際,本報推出“奮斗百...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2017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剛剛閉幕一周,...
從建黨的開天辟地,到新中國成立的改天換地,到改革開放的翻天覆地,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
穿越一個世紀,從50多人壯大到超過9000萬人有人說,這是世界上最牛創業團隊實現的最成功創業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