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亞平
采訪時間:6月10日
采訪地點:咸寧職業技術學院
本期閱讀人:孫小娟
發現一本好書,猶如發現一座寶藏,讀完一本好書,如同完成一次美好的旅程。
《自卑與超越》是現代社會人類必讀的個體心理學經典。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通過深入剖析與研究每個人生命中的一系列自卑、不足情結,提供了克服自卑心理,實現個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
全書立足于個體心理學觀點,從教育、家庭、婚姻、倫理、社交等多個領域,以大量的實例為論述基礎,闡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義的真諦。
這本書幫助人們正確面對缺陷,正確對待職業,正確理解社會,理解生活,具有極深的哲理性和巨大的學術價值,是人們了解心理學的經典讀物。
作者似乎很明白自己的追求,但事實上他追求的,不過是別人期望他去追求的東西罷了。作者說,人對自己價值的理解就在于占有的多少,而他如果想成為最好的,就不得不成為占有最多的。這種惡性循環產生消極、嫉妒、貪心,最終導致人內心的虛弱和自卑。他對于自己的估價是基于他有什么,而不是他是什么。
不能自發地作為,不能表達真正的感覺與想法,以及因此而必須做作虛偽,這些都是感到自卑與懦弱的根本原因。
于是,當他遭遇不幸時,只能通過乞求別人來獲得解脫。他也許認為,如果他的地位再高一些,如果他可以勉強其他人承認他是與眾不同的,他的境遇就會有所改善了。
如果你發現周圍有些無法擺脫孤獨感的女孩,總是用這樣的方式來描述其生活狀況時,沒必要感到驚訝。如果她內心深處總是在責怪其他人沒有照顧好她的話,我們也無須感到奇怪。只有在其他人替她擔心的情況下,她才覺得心里是安全的。也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她才能夠對自己承諾:總會有人在她需要的時候站出來保護她。
生活中,人們應該用平常心看待自卑,接納自卑心態。把自卑點當成人生的查缺補漏,讓人生在一邊自卑中一邊成長。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做到不與他人攀比,而是用內心的標尺衡量自身的進步,不斷肯定自己,不卑不亢走完一生。
編輯:但堂丹
■程應峰(溫泉)走在街頭,人潮涌動,空氣中氤氳著嫩嫩的春天的氣息。這聲問,一下子牽動了我單調的思緒,讓我回到了記憶中熟...
倪慧娟(北京)著名作家林清玄說:人生有許多事是值得等待的。這個因新冠肺炎而壓抑的冬天,安靜與浮躁并存。被關在家里的人們...
○焦姣平淡的流年歲月里,也許我們一直保持著期待,是因為生活中存在著那些感人的點滴瞬間,猶如一顆顆甜甜的水果糖,讓我們...
人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在等待期待,我們期待著美好的未來,在人生的道路上,是孤獨的。為他流淚值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陳希子初讀這本書,完全是被文藝腔調的書名吸引。在江南小鎮長大的主人公由殘疾的母親收養成人,后與表姐葉知秋共進一所大學...
聽松知道無足輕重百花面前少了自己絕不會讓春天缺了絲毫的精彩傾情綻放只為表達內心的欣喜貼近泥土開出大地的姿態滿山滿坡用...
○劉念《偷影子的人》講述了一個老是受班上同學欺負的瘦弱小男孩,擁有一種特殊能力,能“偷別人的影子”,從而能知道他人心...
當你真正的了解、融入孤獨,或許你會發現,孤獨,也是一種美德,或許你會明白,在哲學思辨的角度,當你了解、尊重了孤獨,那...
“孩子在很多時候,都表現得很脆弱,害怕操作性,害怕被批評,該如何引導孩子,讓孩子內心變得強大?
如此,市民內心崇高感的提升與外部環境的改變實現良性互動,城市自會由內而外散發出一股獨特的文明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