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國(通山)
冷風乍起,寒意漸濃。每每臨近寒冬,我就想起故鄉的火爐。
火爐是最原始、最簡陋的燒火做飯平臺。伙房的角落用石頭圍成扇形,靠墻兩端支起柴火架,借火烘干濕柴;頂板懸掛鑼罐、耳鍋,上下伸縮,四周擺動;伴隨著初升的太陽,縷縷炊煙掠過屋頂,如霧般隨風飄蕩,家的味道繚繞在童年的炊煙里。冬日里睡在被子里,瑟縮著身體,聽屋外呼呼的北風,偶爾那風會把報紙遮擋的窗戶吹開,嗖地一陣冷風進屋,我又趕緊將被子裹得更緊。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母親第一個起床,生火,燒水,做飯,好讓父親去生產隊勞動,好讓哥哥去學校讀書。火爐邊上放上幾把靠背椅,椅上擺放著起床穿的衣服,烤暖了才喊我和弟妹起床。熱乎乎的衣服穿在身上,好暖和!我穿好洗好、只顧坐在火爐旁烤火,看到的是母親在火爐前忙忙碌碌的身影,聽到的是火爐里噼噼啪啪的柴火燃燒聲和鍋碗瓢盆叮當的撞擊聲。碰到早餐吃光就在火爐里烤一兩只紅薯。紅薯埋進火爐,燒熟用火鉗夾起來,冷卻,輕輕拍打,吹掉粘在表面上的火灰,吃得滿嘴生香。
小小火爐,堆滿清貧和快樂,訴說著無奈和感傷。母親把貧困蒸煮出滋味,將辛酸烹調出香甜,用節儉清燉出一家9口一日三餐的美好時光。枯樹葉或者松針,即可引燃灶膛的柴火,可在陰雨季節,沾滿濕氣的柴火很難燒著,弄不好就會飄起陣陣的濃煙,嗆得滿屋人咳個不停。等到都吃好,母親收拾碗筷,用吹火筒對著火爐吹氣,加火煮豬食。人吃的都是粗糧,豬吃的就是薯渣、薯藤和山里水里、田頭地邊扯的豬草。母親、姐姐、哥哥、我、弟弟妹妹交錯著結伴而行,迎著朝霞而出,追著月光而回,供豬吃過幾日,一年年往復循環。煮熟的豬食一桶一桶的,隔著豬柵,費勁倒進豬食盆。我想去幫忙都被母親趕了出來,無奈地看著母親佝僂的身影,我慢慢地退下。
讀書時的手提火爐,暖暖的韻味氤氳在腦海,溫暖著我小學5年的時光。冬日的雪總是下不完,厚厚的雪覆蓋山地、河流,到處一片白茫茫。瓷碗做的火爐燃著火炭,提著邊走邊烤。踩著的雪咔嚓咔嚓作響,一不小心在雪地里滑倒,人連火爐一起重重地摔在地上,逗得伙伴笑得前俯后仰,你追我趕沒完沒了。
祠堂改建的教室,三面土墻,一面竹柵,門窗敞開,冷風呼呼而入,長條課桌上結滿一層層冰霜。屋外的大雪映著教室里的火盆,房檐上已經垂下來幾尺長的冰吊,像極了一根根冰做的筍。上課時眼睛朝向黑板,雙手卻伸向腳下的火爐,一旦火爐踩翻上課只能挨凍,下課趕緊湊到同學的火爐里暖手。放學回家,火爐里燒著大火,桌上擺放著母親做好的熱乎乎的飯菜,手都不洗,坐下便吃,心里頓覺無比溫暖!早上吃過早飯,帶上柴刀、柴夾、扁擔,春夏砍干柴,秋冬砍濕柴。干柴易燃而遠,溫柴難燃而近。感恩大自然的饋贈,往往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摘野果、撿蘑菇、挖冬筍,碰到松光趕緊搬回,用來引火和照明。
睡前熄燈熄火,未燒完的炭柴放在火灰里掩埋,早晨生火直接爬開火灰,里面的火種依然燃著,只需慢慢加柴。年關將至,屋檐下、墻角頭干柴、濕柴分開堆放,隨時添柴加火;磨豆腐,殺年豬,一派節日氣氛。鮮肉過年留用、拜年、款客、送人情,剩余的掛在火爐上煙熏火烤,臘魚臘肉滋潤著春天到冬天。從臘月二十四開始,美味不斷從火爐里冒出來,炸油干、炸麻花,炒熟的玉米、蠶豆和從供銷社采購的芝麻餅、雪棗、糖豆等等,衣袋里堆得滿滿的。
父親早從山上弄來大柏樹蔸,等待大年夜燃燒,期盼在紅紅火火中告別舊年、迎接新年!爐火熊熊映紅臉頰,柏樹清香浸入心脾。一家人圍坐火爐守歲,父親點燃煙絲,吐著煙圈,聊聊家常;母親對著亮光,縫縫補補,不到轉鐘不熄煙火。禾場上月光、燈光、火光交相輝映,小伙伴玩得起勁,翻花繩、跳房子、捉迷藏、講故事,好像樂園一般,暖暖的熱流溫暖一個正月。一方火爐,早晨煮熱一輪太陽,晚上燒開一瓢月光。熬冬為夏,蒸春為秋,一口遍嘗世間炎涼!
時至今日,一場雪都罕見,屋檐下長長的冰凌,水塘里厚厚的冰層,樸素的火爐煮飯、炒菜似乎都是記憶中的風景,取而代之的是煤氣灶、液化氣灶、電磁爐、電飯鍋等現代家電。
由村里、鄉里而城里,我在曾經憧憬的城里奔波穿行,哪怕燈紅酒綠、推杯換盞,總是想起故鄉,想起那火爐里升騰的火光,越是冷天,越是懷念!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歷史的水滴,折射出時代的縮影
下一篇:
難忘捉泥鰍
湘雨車子在赤壁市張司邊村蜿蜒起伏的山路上慢行,窗外的細雨飄灑在車窗玻璃上,積起一溜溜水珠,路兩邊青綠的植被雨水濯洗得...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馬麗婭。
我是一個無神論者,并不在乎燕子能否給我家帶來吉祥好運,只是我家父母命運多舛,家庭不富裕,經歷過坎坷痛苦后,更加認識明...
這樣的建筑格局有利于防匪防盜,先民為解決通風采光、排水透氣問題,這便有了四周環圍青瓦,底部青石鋪砌水溝環繞的大天井。...
丁芳(市直)雨,積蓄了整個白天的情緒,終于像一個受了委屈的小孩,嘩嘩流下了止不住的淚水。可是多了一把紅色的雨傘和雨傘下...
李紅梅(嘉魚)前些時偶從街邊走過,發現一處地攤上擺著好多書,書攤的一角默然堆放著幾本發黃的連環畫——小人書,也叫娃娃書...
■成麗(咸安)年初,回故鄉,拜年。細看,樹身密布小孔,是可惡的蟲子噬害了這棵樹?還是久旱干涸枯竭了他的根系?不,幼年時我...
■朱麗平(通山)龍隱山與“華中第一洞”隱水洞互為毗鄰,海拔僅500米,在山北設出入口,以圍欄與景區徽式建筑相接,圈起一個...
現場,黃龍大堤8個防汛分指揮部50余人全部到場,他們一路走、一路聽,認真學習黃龍大堤防汛指揮部副指揮長周湘波現場講解,汲...
咸寧網訊(通訊員焦學英阮金華)7月16日,通山縣林業行政執法大隊大隊長朱青松等人將一只受傷的黃麂送往通山縣林業局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