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薦理由:
秦國智囊團為何多是商鞅、張儀等外籍人士?漢武帝如何賺錢又燒錢?李淵何以憑借3萬兵馬7年定天下?戰術天才李存勖吃了哪些戰略短板的虧?胡惟庸為何必須死?崇禎是如何遠程“幫倒忙”的?……
這些熟悉的名字背后,不僅有跌宕起伏的故事,也濃縮了每個時代承襲、變革和發展的偶然性與必然性。
本書是《國家人文歷史》雜志公眾號的精華結集,以時間為脈絡,以“變化”為核心,精選制度、經濟、軍事、戰略、朝堂5大主題,53個有戲又有料的話題,由點著面地縱向梳理了古代中國多個領域的承襲與變革,以動態的思維挖掘其背后的邏輯與本質,不僅還原了一個個鮮活多元的大時代,道出成敗興衰之理,更以詼諧的語言、獨特的視角、嚴謹的考證,勾勒了今天中國的疆域版圖、文化思想、經濟格局、風俗人情和法度制度等多個領域的歷史脈絡。
中國的歷史連續而悠久,典籍資料汗牛充棟,想要快速讀懂中國古代的風云流轉,有一條非常好的線索,就是從古代中國的承襲與變革入手。
這本《看不夠的中國史》,是《國家人文歷史》雜志公眾號的精華結集。選稿角度聚焦古代多個領域的歷史沿革,同時精選歷史洪流中的標志事件、代表人物,深挖歷史真相,還原個人與時代的激烈碰撞。
我們的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最關鍵的字是“變”。而歷史是什么?雨果說,歷史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
《國家人文歷史》雜志以“人文家國、歷久彌新”為理念,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中架起了一座很好的橋梁。雜志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是一本以“真相、趣味、良知”為核心價值的國家級時事人文類半月刊。這本《看不夠的中國史》,選擇以承襲與變革為重心,就是希望廣大讀者讀懂歷史這面鏡子,明白中國為什么能夠在幾千年的風云變幻中傳承至今、歷久彌新,更能在當今瞬息萬變的態勢中,憑借歷史的思維,預判趨勢,把握機遇。
書中以時間為脈絡,以“變化”為核心,精選制度、經濟、軍事、戰略、朝堂5大主題,53個有戲又有料的話題,由點著面地縱向梳理了古代中國戶籍、征兵、賦役、郵驛、交通、官制、禮制、經濟格局、文化差異、民族政策、外交策略等多方面的歷史變遷。無論是歷史愛好者還是學生,想要了解歷史,都繞不開書中提到的各個方面。
這次結集不僅收錄了吳鉤、侯楊方等專業歷史學者的文章,還有黃金生、湘橋蓬蒿人、郭曄旻等自媒體平臺的熱門作者的爆款文章。相較于斷代史、通史等歷史讀物,這本書以專題文章的形式呈現歷史,不僅利于讀者厘清歷史的大邏輯,更便于讀者把古今相關聯,深刻理解當下。
文章專業生動深度
《看不夠的中國史》中,不僅有豐富的歷史知識,更將政治、地理、經濟、科技、軍事等多學科知識融會貫通,可謂干貨滿滿。
以水文地理為例,書中收錄的文章有:《成也黃河,敗也黃河的開封》《大運河:北宋立國的生命線》《長江流域的崛起:中國的南北差異從何而起?》《生意越做越大、格局越來越小的廣州“通海夷道”》《秦能夠統一六國,在地利上究竟沾了多大的光?》。
通過對幾大水系重要歷史的講解,中國流域經濟的發展演變躍然紙上。從歷史的角度探尋可持續發展的策略,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今天的黃河流域經濟帶、長江流域經濟帶和海岸線經濟鏈仍然是中國幾大區域的主要經濟系統;為什么改革開放以來,流域經濟體系的發展、成熟和升級,被視為重中之重。
這種把復雜的歷史知識點,以專業的角度、通俗易懂的講述方式呈現,書中還有很多。
選篇角度新穎
兼顧體系性和話題性
本書以小口切入,深入挖掘歷史的橫截面和縱向線,把歷史講得環環相扣、生動有戲。讀者能夠一邊享受讀故事的爽感,一邊剖析和思考歷史問題,進而找到歷史和自己的連接,獲得更多的啟發。
《看不夠的中國史》入選的篇目,注重從方方面面盡力展示中國歷史的面貌,也力圖以時間為線索,梳理多個領域的沿革。不拘泥于王侯將相這些歷史洪流中的大人物、大事件,也關注農、牧、商、工這些普通平民的生存和活動,可以為讀者建立一套相對完整的歷史知識體系。同時,以引導讀者多角度思考問題的出發點,挑選了一批視角新穎、見解獨到和今天高度相關的篇目。既可以讓廣大歷史愛好者“溫故而知新”,也可以讓對歷史不甚了解的讀者,充分感受歷史的趣味性和啟發性。
做好歷史分鏡
講好歷史故事
荷蘭歷史學家彼得·海爾曾說:歷史是一出沒有結局的戲。每個結局都是這出戲的新情節的開始。這句話,形容千年傳承不斷的中國歷史,尤為貼切。
而歷史終歸也是人的歷史,有血有肉、有笑有淚,才是鮮活的。透過歷史,解讀人心、訴說命運、刻畫時代,也是歷史具有永恒魅力的一面。
如果歷史是一出連續劇,那么每個時代、每個時間點、每個人物、每個歷史事件,都可以看作是這出戲的分鏡,如何把這些鏡頭拍好,如何把歷史鏡頭串聯起來講好歷史故事,就很考驗講述者的功力。
《國家人文歷史》雜志公眾號長期在歷史領域耕耘,不僅以專業嚴謹見長,更了解讀者,擅長選取讀者喜聞樂見的形式和內容,呈現歷史的精彩。
《看不夠的中國史》就在“講故事”方面下足了功夫,朝堂上的角力,戰場上的籌謀,對內對外的策略,以時代為框架,立足于個人內心和活動對歷史重大影響,將歷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娓娓道來。
(咸寧日報綜合)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新書薦讀
下一篇:
那條茶道通漠北 ——長篇小說《茶道通漠北》后記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樂昌興、伍偉報道:11月25日,經傳統保護村落發展專家委員會評審認定,住建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劉子川、特約記者彭志剛、童金健、通訊員張杰報道:11月8日,第二屆中國有機農產品展銷會暨中國青(米)磚...
咸寧新聞網訊 特約記者劉建平、通訊員皮江星、付婧燁報道:12日,中國新農村生活體驗示范工程正式落戶通城。 據了解,中...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劉子川、特約記者彭志剛、童金健、通訊員張杰報道:11月8日,第二屆中國有機農產品展銷會暨中國青(米)磚...
題:這份“進博答卷”,兌現力重千鈞的中國承諾辛識平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如期而至。一年來,哈薩克斯坦的糖果、果汁、面...
題:世界500強眼中的進博會:不容錯失的“中國機遇”新華社記者潘清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科技生活展區里,世界500強、家具及...
題:全球抗疫彰顯中國之“義”辛識平疫情如火,命運與共。不會忘記柬埔寨首相洪森“逆行”訪華,不會忘記中日韓“風月同天”的...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作為最早向國際社會通報疫情、最早迎戰疫情的國家,中國全民動員...
——攜手全球抗疫彰顯中國擔當②人民日報評論員“在共同的敵人面前,沖鋒陷陣的人值得尊重”。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疫...
谷崎潤一郎是日本著名唯美主義文學家,多次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細雪》《秦淮之夜》《春琴抄》(見圖,資料圖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