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麗(咸安)
汽車從106國道通山寨頭站減速,駛向通往文宣的鄉村公路。田野的風帶著泥土的氣息,亦是溫煦的,我鼻翼擴張:久違的故鄉氣息。
1926年,在省農協會特派員——本村族人成子英的帶領下,我祖父與他的兄弟、堂兄弟等秘密入黨,最先組建了農民協會。他們穿著長衫從老屋走出,告別高堂與柏樹,踏上了救國的道路。在喜慶的鞭炮聲中,族祖父成子英將寫有“蘇維埃政府”的大木牌穩穩地掛在家鄉下畈祠堂的石門邊,成立了第一個紅色政權——蘇維埃政府,十里八鄉的村民紛紛響應,附近的地主有的聞風逃跑,有的主動開倉放糧。
隨后,農民協會漸次往龍港、燕廈等地縱深發展。僅僅過了三個月,陽新全縣農協會已發展到七八萬人,正式成立了縣農民協會與第一支農民自衛武裝——農民自衛軍。所到之處,土豪劣紳皆聞風喪膽,群眾的歡呼便經久不息。成子英的聲名傳出了陽新縣,傳出了武昌城,成了全國農民運動推翻封建統治階級的先進典型。
然而,被鎮壓的土豪劣紳對農協會領袖成子英恨之入骨,他們不甘失敗,伺機卷土重來。1927年2月27日,春寒料峭,陽新反革命總頭目、商會會長朱仲炘糾集100多名匪徒將成子英等九位革命同志打得遍體鱗傷,五花大綁拖到城隍廟前,強行剝去九人的外衣,緊捆手腳,包上棉絮,淋上煤油,點燃火把。九人慘烈犧牲,史稱“陽新二二七慘案”。后來,毛澤東、董必武、宋慶齡、何香凝等十八位中央高層領導悼念九位烈士并演說,毛澤東親自在武昌農講所為成子英等主持追悼會。
烈士已逝,英名永存。烈火中,成子英21歲的年輕生命得以永生。
1932年,鄂東南蘇維埃政府為紀念成子英烈士的英雄事跡,將我的家鄉命名為“子英鄉”。
烈火千鈞膽氣雄,前仆后繼亦從容。成子英倒下了,更多的有志之士,踏著他的足跡,站了起來。
文宣村最先在成子英的發起下加入農協會的共產黨員,漸漸成了鄂、湘、贛工農紅軍的中堅力量。全村下至青少年,上至中壯年都參加了紅軍,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反惡勢力運動。從1929年至1932年,全村有成同德、成棟臣、成世豪、成子春等42位烈士犧牲,有的是父子皆戰死,有的是兄弟齊陣亡。文宣作為當年紅色革命根據地,多年來,民風淳樸,忠肝義膽,英才輩出,為共和國立下赫赫戰功。
我撫摸干裂的樹身,黝黑粗糙的樹皮一道道如山澗丘壑,那是歲月的年輪,鑲嵌著一個村莊、一個家族、一段紅色革命的印記。如祖如父的柏樹啊,愿您如大漠中的胡楊,千年不倒,兀自佇立,兀自錚錚,兀自不朽。
我回鄉祭祖,不單單是尋訪祖輩那段紅色歷史,拜謁一棵樹及一座座石碑下安睡的英靈,更是為了不忘歷史。祈愿:百年輝煌,持續!萬代銘記,緬懷!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下一篇:
湖山行
隨著北伐軍的勝利挺進,工農群眾運動以空前規模迅速高漲,除廣東南方根據地外,湘鄂贛三省表現得尤為突出。此時,在8月中旬,...
1930年初,徐敬之、汪子霞由洪湖回到蒲圻的劉家山一帶開展革命活動。在鄂東工作的黃仁被分配到蒲圻的羊樓司、壁山,嘉魚的舒...
1930年8月,中共鄂東特委在陽新縣太子廟大屋場的金家祠堂召開鄂東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出席會議的代表120余人,會期5天。會議...
孟翠芳(通山)楚王山革命烈士紀念園位于通山縣南林橋石門村,紀念園的廣場正前方矗立一幅巨大的雕塑,鮮紅的火炬做背景,預示...
該教育基地利用金紫山鄂南革命根據地的紅色歷史,依托中共蒲圻縣委、縣蘇維埃政府、紅軍醫院等革命舊址而建,將方圓25公里范...
咸寧網訊通訊員孫劍報道:“經歷通山紅色之旅采風活動,既學習了這片熱土的紅色黨史,又領略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實施鄉...
1929年6月,根據紅五軍軍委擴大會議的決定,縱隊長李燦、黨代表何長工率領紅五軍第五縱隊挺進鄂東南。黃沙聯席會議以后,大冶...
○徐浪富水湖系長江中游下段南岸一級支流,發源于湖北省通山、崇陽和江西省修水三縣交界處的幕阜山北麓,跨湖北省通山、陽新...
近了,近了,近了,復興號滿載著你們,一路上的歡聲笑語,伴隨滾滾的車輪,一直傳響到我的耳畔。你們——越過茫茫的戈壁,翻...
中國共產黨一百年大事記(1921年7月-2021年6月)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由于封建統治的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