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薦理由:資深外交家、外交部前副部長傅瑩,帶給我們關于后疫情時代世界秩序將走向何處的洞見和思考。中國在國際秩序和全球化變革中的角色定位到底是什么?中美之間到底在爭什么?
書中內容分為國際格局的變化、全球化與中國角色、國際關系、新冠肺炎疫情與國際形勢、亞洲和平問題、人工智能、國際傳播、智庫建設等多個主題,重點回應了國際上對中國的諸多疑問和關切,也包含了對社會大眾關心的國際問題的解答,有助于讀者了解新的全球趨勢和國際關系發展脈絡。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整個世界的議程。我清楚地記得2020年1月下旬開始在新聞和社交媒體上看到武漢人民在抗疫中的艱難、悲傷與勇敢。2月初赴德國出席第五十六屆慕尼黑安全會議時,中國疫情防控處于最困難時刻,中國參會代表團和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紅十字會的專家們在會上大聲疾呼團結抗疫,通報中國人民的巨大努力和付出的沉重代價。當時中國早已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疫情,還最早向外界分享了病毒基因序列。令人遺憾的是,疫情仍然在世界上失控了,其反復和變異在世界各地輪番上演。
重要的是2020年年末聽到一些好消息,新冠疫苗陸續在一些國家大規模接種。視頻中精疲力竭的美國醫護人員信徒般含淚迎接疫苗到來的畫面,令人頗受震撼,他(她)們眼中折射出隧道盡頭的亮光。借用一句俚語:但愿隧道盡頭的光亮不是迎面而來火車的燈光。2021年,全球抗疫的前景充滿不確定性,世界多國仍在泛濫和變異的病毒肆虐中艱難抗爭。
人類必須從這場全球災難中吸取經驗和教訓。例如,人們需要思考大國相處之道:世界期待恢復和諧與穩定,大國負有關鍵責任,這種責任固然要考慮本國和本國人民的利益,但是也要在世界事務上體現擔當。人們需要思考全球合作機制完善之道: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各家自掃門前雪是不行的,唯有同舟共濟、加強合作,并且為此建立行之有效的機制化依托,才能最終戰勝那些跨國威脅。人們也需要思考經濟全球化的延續之道:退出或者逆轉經濟全球化的進程、重新構筑保護主義的壁壘損人亦不利己,需要做的是增強經濟全球化的公平性和普惠性,通過拓寬合作來修復全球供應鏈的穩定。
這一年中國承受住了嚴峻的考驗,正如習近平主席在2021年新年致辭中說到的:“我們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詮釋了人間大愛,用眾志成城、堅忍不拔書寫了抗疫史詩……每個人都了不起!”
中國交出了優秀的答卷,率先穩定住疫情,在抗疫的艱難環境中拉動經濟企穩回升,推動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十四五”規劃已然展開。中國明確了堅持多邊主義的立場并努力踐行,積極推動并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表達了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的意向。2020年年底中歐領導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中國還與全球疫苗免疫聯盟簽署協議和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并且承諾為幫助發展中國家獲得疫苗作出貢獻。中國對國際多邊合作的大力支持和積極投入,無疑將對21世紀的全球合作產生重要影響。
2021年是個具有多重意義的年份。這一年,中國共產黨將迎來建黨100周年紀念,中國站到了“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即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
2021年將開啟連接歷史和未來的通道。決定未來方向的并非一系列象征性符號,而是世界各國在攸關人類命運前途的重大問題上做何選擇:人類能否攜起手來真正遏制住新冠病毒并從中吸取教訓?世界經濟在高債務風險下能否保持金融市場穩定、重返增長軌道?大國能否重新坐下來坦誠溝通、務實合作,讓彼此的矛盾得到緩和?這些問題有著內在的相互關聯,它們共同演變的結果將決定人類社會是沖破云霧。
中國釋放的是對話與合作的信號。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希望中美重建彼此關系健康發展的戰略框架,他在2020年11月18日同美國亞洲協會的視頻交流中說,面對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中美兩國應該做的是,樹立對彼此正確認知,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傾聽國際社會呼聲,承擔起大國應盡的責任,同時同其他國家一道,共克時艱、共迎挑戰、共謀發展。
未來之光需要守護。我們沒有理由失去樂觀和信心。我們需要保持期待,更有必要通過續寫中國的成功故事,包括中外合作的成功故事,來讓世界的前景變得更加光明。期待未來看到的是大國重拾多邊協調,跳出博弈爭斗的小棋盤,在經濟全球化這個大平臺上攜手推動世界的健康均衡發展。
(咸寧日報綜合)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下一篇:
永遠的紅船 鮮紅的旗幟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在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中國向各國張...
揮舞制裁大棒,威脅全球經濟安全(鐘聲)零和博弈沒有出路,霸權思維沒有市場。美方逆經濟全球化大勢而動,固執地充當世界經濟...
摘自《五萬年中國簡史》,姚大力、錢文忠、于賡哲等著,文匯出版社2020年3月出版。位于關中的華山被列入“中國”之內,可見司...
《老一輩革命家的初心》(浙江人民出版社2020年8月版),緊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一主題,講述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參與改變...
坐著高鐵看中國,車窗外江山如畫,車廂里雙節勝年。近日, 《紐約時報》就刊文稱, “當人們擠進火車,擁擠在古老的廟宇中以...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2020年9月3日)習近平同胞們,同志們,朋友們:今天,我們...
《力量》這部紀實文學作品,是一部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由陳聰、屈婷傾力撰寫,旨在通過全景式描繪全民抗疫,深入呈現...
8月17日,在2020上海書展上,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攜新作《中國戰疫!張維為在新作中總結出了決定中國戰疫穩步走...
谷崎潤一郎是日本著名唯美主義文學家,多次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細雪》《秦淮之夜》《春琴抄》(見圖,資料圖片)等。...
——攜手全球抗疫彰顯中國擔當②人民日報評論員“在共同的敵人面前,沖鋒陷陣的人值得尊重”。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