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久久久_美女网站黄页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_91精品国产高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文娛 >> 心靈驛站 >> 正文

崛起的中國一定要過“海洋關”

來源:長江日報 時間:2020-11-26 15:34

本月10日,中國“奮斗者”號萬米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

為什么這些年我國不斷研發深潛器,不斷進行深海科考呢?中科院汪品先院士回答:“因為深海是人類在地球上了解最少的區域,我們對海底地形的了解還不如火星。”

汪院士促成設立了我國“海底觀測大科學工程”,1999年在南海主持中國海首次大洋鉆探,開我國深海科學鉆探之先河。2011-2018年他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南海深海過程演變”,該項目為我國海洋科學第一個大規模的基礎研究計劃,使南海進入國際深海研究前列。2018年,他以82歲高齡深潛南海,發現深水珊瑚林。上個月他出版新書《深海淺說》,介紹了很多足以顛覆我們三觀的深海知識。

深海地理:“南大洋”才是世界大洋中心 地球上最大的山脈、最深的溝谷,都在深海;最大的滑坡、最強的火山爆發,也都發生在海底;海底居然是漏的;海底有10萬座1000米以上高山……這些都是“入門級”的深海知識。

更進一步的還有,太平洋和大西洋“級別”不同,“資歷”也不同。深海中海水放射性碳的年齡代表著海水離開海面以后的滯留時間,因此也可以理解為海水的年齡。測量的結果顯示,熱帶大西洋3000米深處的海水平均年齡只有350年,而同樣深度熱帶太平洋的深層水有1550年,說明北大西洋深部海水最年輕,流到北太平洋,已經是千年的“老水”。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太平洋才是地球最初的超級大洋,大西洋是后來才誕生的。

“四大洋”的說法已經過時。2000年國際水文組織設定了“南大洋”,介于南極洲和南極圈之間,是傳統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南端,面積略大于北冰洋。

從海洋學上講,南大洋才是世界大洋的中心,南大洋的西風推動全球大洋翻轉,影響著全球的氣候變化。如果大洋停止翻轉,世界將會怎樣?那時《后天》將不再是科幻電影,而是最可怕的真實。

此外,在很大程度上是南大洋控制著全球大洋的碳循環和生物泵,南大洋以外的世界大洋生產力,有3/4的養料是來自南大洋。

看到這里,是不是可以部分地明白,為什么世界主要國家,都在默默地堅持南極洲建站考察,建了一個站還不夠,還要組網、成片?

這還不算,汪院士用浪漫的筆調講了冷冰冰的科學道理——古人發誓喜歡“海誓山盟”,其價值在于山海的穩定性,可是“海枯石爛”其實容易。兩萬年前大冰期時海面下降,東海、黃海變成一片平原,從上海可以步行到東京;一萬年前海面回升,再由河流的泥沙堆積出今天的長江三角洲。真正困難的是“翻江倒海”,2000多萬年前中國西部隆升、地形倒轉,長江大河流向翻轉,方才有了“一江春水向東流”;南美洲也是1000多萬年前安第斯山脈快速隆升,造就了東流的亞馬孫河。

深海寶藏:比石油和金屬更寶貴的是基因

說到寶藏,大家都很興奮;汪院士在書中給大家潑了一點冷水。

早在上個世紀,輿論就多次宣傳,我國在大洋里有一塊礦藏權益區,里面的金屬結核礦如何如何豐饒,云云。

這塊區域確實屬于我國,其他大國也都分到了各自的采礦區;可是由于各種原因,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商業開采成功的實例。

1972-1978年是錳結核開發的黃金時期,各大財團在政府支持下組成聯合體著手開采太平洋錳結核,但是真正在海上試驗成功的就一家,那就是德國、美國、加拿大和日本公司組成的合資企業OMI,1978年初,從太平洋海底泵上了800噸錳結核,可惜最后把整個采礦系統給弄丟了。

1982年起,美、德、法等國實際停止了大洋錳結核的勘探開發,原因包括金屬原料價格、國際政治背景和海底開發的環境影響等等。其中最大因素還是考慮深海海底的生態環境,從深海海底采集錳結核必然掀起海底沉積,將底棲生物活埋。

深海開發,真正對當前社會已經產生重大影響的,只有石油和天然氣。

海洋可以捕魚、養魚,但是從長遠來看,那只是“小錢”,基因資源才是深海生物資源開發全新的大方向。世界大洋估計有220萬種動物,有10億個類型的微生物,尤其是深海的生物有著各種各樣的“特殊功能”。比如在西班牙上市的抗癌新藥plitidepsin,就是從一種原索動物——地中海海鞘中獲得的成分;又如韓國科學家將海藻的成分用于美容,發明了能阻擋有害光線、防止光老化的皮膚防皺品。

海洋基因資源目前已經成為國際深海開發中競爭角逐的戰略陣地。據幾年前的統計,已經有18000個天然產物和4900個專利與海洋生物基因有關,海洋基因資源知識產權的擁有量也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長。

深海博弈:諜戰、冷戰和法律戰都在上演

早期的海洋探測行動都有軍方背景,比如達爾文乘坐的“貝格爾號”就是英國軍艦。各國海洋觀測、科考行動,最早都與軍方有關。

1974年,美國富豪休斯派出“格羅瑪探索者號”到太平洋進行錳結核開采。但這場采礦其實是在演戲,背后是中情局在行動,目的是打撈蘇聯沉沒在太平洋的核潛艇。

汪院士在書中還披露了美國1959年在格陵蘭的“冰蟲計劃”。美國表面上搞冰芯鉆探,曾經取得1000多米長的冰芯,但是實際目的是在冰蓋之下部署600枚核彈頭,為此要建設長約4.5千米的隧道,由于冰層移動速度過快,建設無法進行。最終美方被迫于1966年放棄“冰蟲計劃”,但是結束離開時只做了簡單的處理,撤走了可攜式核電站,而將大量物資原地處理、封在冰下。最近發現,隨著全球變暖,格陵蘭的冰蓋正在崩解。而美國對世界其他國家在格陵蘭的開發,總是格外警惕。

此外還有各種海洋權益爭奪。

作為促成設立我國“海底觀測大科學工程”的科學家,汪院士對“進軍海洋”有著清醒的認識。他說——

水深超過2000米的深海,占海洋面積的84%,占地球表面的60%,因此深海才是地球表面的主體,但是深海又是我們在地球上了解最少的部分。“人類中心論”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大敵,往往習慣地將自身的時空尺度和自己身邊見聞的局限性,強加在不熟悉的事物之上。認識深海與陸地的本質區別,是當代科學界不容推辭的重任,也是我們進軍深海的成敗關鍵。 ? ? ? (李煦)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好天氣是懂自己的 ——讀《一個人的好天氣》有感
下一篇: 開往春天的鄉村班車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