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建斌
進入四月,連續兩個周六都是雨天,以致到赤壁賞禾雀花的計劃一再擱淺。
4月19日,谷雨,一個氤氳著濕潤的節氣。在這個雨生百谷的春日,草木花卉是它的使者,我們是這些蔥蓉物的見證者。
上午完成了單位規定動作,下午啟動家庭自選動作----陪二老到熊家灣走一遭。妻駕車至父母家門口,門是敞開的,父母似乎有點迫不及待。
七公里的路程,母親不緊不慢地講述本周家事:老大帶著孫子來坐了一陣子,老二媳婦返崗北京了,老三兩口子開工啦,老五到武漢上了一個星期的班……
父親一邊欣賞車窗外的景致,一邊耐心地聽母親說話,不失時機地也插上幾句。
不一會,我們就來到了汀泗橋鎮洪口村熊家灣。這里有古樹群落,有農耕遺跡,有仿古牌坊,有十二節氣石……
在鳶尾花叢,父親蹲下身子,妻及時拍下了他老人家燦爛的笑容。在萬字花藤下,我啟動識花君程序,才知道這繞樹而生、匍匐向上的藤本植物的學名叫絡石。
風水塘的周圍栽植了不少品種,有紫薇、花椒、梔子花、美人蕉等。在野櫻樹旁邊,母親停住了腳步,父親立刻站到母親的后邊,我拍下了二老愜意的瞬間。
這里的古樹真不少,有國槐、欒華、皂莢、紅果冬青、大葉女貞等,樹齡從120歲到150歲、乃至200歲不等。
在一棵200歲的苦櫧樹下,父母非常開心。我當即說:“你們三個加起來將近400歲,留個影作紀念”。二老非常配合,男左女右,鶴發童顏,笑逐顏開。
到熊家灣自駕游的真不少,驛站停滿了各地牌照的車輛。游客中,有的扶著老人走空中棧道,有的牽著小孩認花識樹,還有一對夫婦帶著孩子打羽毛球……
善解人意的父親說是想在古樹群落溜達一下,其實,是擔心母親走累了,想讓母親休息一會。同時,讓我和妻子可以自由地往深處、高處轉一轉。
我和妻子走進十二節氣石林,楠竹葉隨風搖曳,小竹筍從石縫里冒出來,不知名的野花爭相媲美,好一個奇石林景區!沿著一級級臺階往山上走,漸漸體會到規劃者為什么將這段山路取名為“漫步青云”。
下山往回走,走到農耕遺跡,四位中年人正在享受舂谷人的體驗,一位站在舂谷工具上,一位用手機拍攝,另兩位在鼓掌,為舂谷人的勇氣點贊。
再彎到仿古牌坊和客棧,客棧的院子相當潔凈,花卉繁多。四季繡球色澤鮮艷,白、紅、藍、雪青、粉紅,可謂姹紫嫣紅。三角藤、九龍盤、萬年青……還有一些我不認識的種類。
讓我不敢輕易確定的是,一副龍飛鳳舞的對聯----石韌水清悠遠洪聲延福祚;根深葉茂綿長綠道達康莊。這橫批為“光前裕后”的對聯正是初中同學、南楚詩人秦鳳所撰。
還有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同日在谷雨石旁留影的市文聯黨組書記李專曾與我打招呼,也許是因為流連于美景、或是因為人聲鼎沸而未曾聽到。
驛站周圍散住著一些村民,竹靠椅上躺著悠閑的老人,菜地里晃動著翻地的農人,路邊還有幾個勤勞的護路工人……黃昏時分,一位拄著拐杖的老太太顫顫巍巍地將一群毛茸茸的小雞娃請回家。
此時此刻,游客們也扶老攜幼往自家的小車方向移動。這個谷雨,他們度過了一個溫馨的周末,我們也親近了一個美麗的熊家灣。
編輯:hushao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