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宇
我的童年,是一個物質(zhì)和精神都很匱乏的年代,能有一本課外書來讀是很奢侈的事情。那時除了偶爾能看點連環(huán)畫,幾乎無其它書可讀,要有錢買課外書是很難的。我印象中,那時家里除了父親作生日禮物送我的幾本連環(huán)畫書外。唯一的一本課外書便是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那是我在一次市作文競賽中得到的獎品。我把這本散文集翻來覆去讀了無數(shù)遍,這本書幾乎翻爛了,書中很多章節(jié)我都能倒背如流,這本書承載了我童年對讀書的渴望。
大概是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我所在的鎮(zhèn)上終于出現(xiàn)第一家書店,書店很小,書單調(diào)且很少,大多都些很正統(tǒng)的古籍和一些專業(yè)技術類的書,但卻極度地吸引著我。每天放學,我必會先去書店里看看書,當然我是無法閱讀的,只能站在書店的柜臺外望眼欲穿,玻璃柜中那些嶄新的書,增加了我對閱讀的沖動,于是我知道了《三國演義》、《紅樓夢》……那種對書的癡迷,以致我后來發(fā)展到,不顧一切地偷家里的錢去買書,后來被父親發(fā)現(xiàn)了,父親狠狠打了我一頓,但我卻由此擁有了自己喜歡的書。
讀大學后,學校里建起了一座很大的圖書館,我仿佛進入了書的世界,每有閑暇,我便會泡在圖書館里看書,有時一呆就是一天,圖書館成了我大學最主要的課程。雖然圖書館有著讀不完的書,但我還是癡愛于書籍,每遇好書,我必會買之。在大學時我開始有了一些補貼,我在不給家里增加負擔的情況下,用節(jié)省下的飯費和獎學金瘋狂地去購買圖書,以致我畢業(yè)離校時,背走的是一箱箱沉甸甸的書。
現(xiàn)在,改革開放政策帶來的經(jīng)濟巨變,使圖書館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市里的圖書館一次次地擴建,各類的書店滿街迎面,林立在我們的視線里,小區(qū)周圍,更是隨處可見一個又一個的書報攤亭。我們再也不愁無書可讀了,而是有著讀不完的書,身處新時代,各種各樣的書籍向我們奔來,可讀的書越來越多,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很輕松地買到需要的書,甚至只要打一個電話就可以完成。信息時代更加速了閱讀的方便和快捷,你現(xiàn)在可以在圖書館通過電腦查閱自己所要的圖書條目。也可以在網(wǎng)上查找閱讀最新的書籍,日新月異的變化,讓讀書人節(jié)省了大量的時間,更好地去讀書。
如今新中國已成立70周年,70載春華秋實,這些年,書市由無到越來越繁華,人從無書可讀到擁有自己的書房,從對書的渴望,到提升為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和愉悅,這便是讀書的變遷。讀書的歷程在一步步地抬升,讀書如今對我們來說,已不在是簡單的閱讀,而更多的成為了一個高雅的、優(yōu)良的習慣。
編輯:hefan
上一篇:
新書薦讀
下一篇:
《讓自己誕生》 成才不如成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