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帆升(通山)
清明一到,大地就變得更加松馳與寬闊起來。春意融融之中,萬物盎然,處處生機,目之所及無不柔美十分。燕子,百花,陽光,雨露,鳥鳴,溪流,鋪展的嫩綠,以及田野上穿著單衣的人們,都在貼心地告訴我們,一年美景已初現。
三月走進山野,滿眼是嫩綠與鵝黃。植物的枝丫都張開了稚嫩的小手,撫摸著柔和的陽光。一切都舒展開了,在自由奔放。所有的生命都打開了毛孔,充分吸收陽光與雨露,空氣與花香。在打開了的春天的懷抱里,風疾風徐,云卷云舒,花開花落,水流水止,柳絲輕拂,鳥聲婉轉,人的眼睛也變得更明亮了。
這是盡情享受的時候,春光正好,踏青看花,飲酒放歌,忙碌的人們偶爾小情調地蕩蕩秋千,陪孩子們放放風箏,或是在野外體驗農家況味,縱情山水,覽物賞勝,此情此景端的是幸福流溢于香風之中!
這是親吻土地及時耕種的季節。地氣被人適時接住,恰到好處地替開作物播下瓜豆。站在田間地頭,人可以感知壟上的一粒粒種子睡在土地上有多么的喜滋滋。比如南瓜籽,過不了多久,它就要急于證明自己的枝枝蔓蔓與興旺發達。比如豇豆籽,決不想就此沉睡或成為鳥嘴下的食物,它是會開花的,會掛一串一串果的,會不厭其煩地開產品展示會的,當然也是心甘情愿百倍回報耕種者的。
清明,為這季節想個恰如其分的詞,我首推“鳥語花香”。尤其天氣清朗之時,鳥都是盡興啼叫,這里清唱,那里低語,都是自由而愉悅的釋放,像花徐徐展開,漫不經心間就襲倒了人。花事也是由艷麗鋪展到平和,許多不起眼不知名的草都開出了小花。蘭草花終于從軟軟的桿里吐露,香氣四溢。杜鵑花紅艷艷,在漸濃的綠意中分外搶眼。追思的人在鄉間小路上走著,除了思親,也會被山上花花草草感染的吧?遲開的梨花還是雪花一樣白,油菜花已是盛妝下的疏黃,杜鵑、櫻花那粉紅與銀白的紛揚,是大地對長眠者持之以恒的撫慰。大老遠的,人們還要攜上一束束精美的花,清掃墳墓,給先烈先祖獻上自己的哀思。
想起春秋時忠君孝母的介子推。中國為此有了個寒食節,全國禁煙廚,只吃冷食。由紀念一個人,無意中造就了一種美味。清明前后,人們采來艾蒿,搗汁和粉做成艾葉粑,艾葉包坨,看著油綠如玉,吃起來清香撲鼻。我們把春天踏過,賞過,留在心里,吃到肚里,就算真正沐浴在春光里,與春天融為一體了。這樣的心境,我想是對得住“清明”二字的。
編輯:但堂丹
正常情況下,這樣的活動幾乎年年舉行,所以張說還有類似的詩篇,如《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應制》的“今歲隨宜過寒食,明年...
孔帆升(通山)清明一到,大地就變得更加松馳與寬闊起來。燕子,百花,陽光,雨露,鳥鳴,溪流,鋪展的嫩綠,以及田野上穿著單...
但也有說法認為,清明還有郊游踏青等輕松有趣的習俗,也是個比較歡樂的節日。那么,從節日文化的角度看,清明節能不能祝別人...
清明插柳戴柳有一種說法: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清明既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
原標題:唐宋清明七天大假宋代酒賬單中有寒食節用酒的記錄。他們除了向先祖寄托哀思之外,還相約斗雞,結伴踏青,邀約三五個...
周緒成(咸安)清明又到,每年清明懷故掃墓,在祭祀父母時,感恩之情油然而生。先由我清除墳頭雜草,再和我老弟用鋤頭鐵鍬為父...
清明小長假將至,為方便公眾出行,高德地圖近日聯合全國多地交管部門共同發布《2021年清明出行預測》。根據高德地圖交通大數據...
▲返鄉游清明返鄉探親,許多游客選擇就近到鄉村旅游景區、公園、古鎮等旅游,回憶家鄉往事,感受風土人情,帶火鄉村旅游市場...
清明節的習俗:掃墓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續不斷的風俗傳統。杜甫的《清明》詩中寫到, “...
袁俊(赤壁)不知不覺間,離開故鄉生活三十七年多。于是,燕窩的酒店滿座,燕窩的住宿滿員,不提前訂還沒有住的地方。”這是我...